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西南凤尾蕨和橙黄红菇的化学成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6:43
   西南凤尾蕨是我国使用历史悠久的中草药,橙黄红菇是条件性可食的高等真菌。本论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章对凤尾蕨属和红菇属中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J.Agardh)植物地上部分和橙黄红菇(Russula aruea)子实体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并对其中的倍半萜成分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采用柱层析(CC)、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层析(TLC)、中压层析以及重结晶等手段对上述两种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红外(IR)、紫外(UV)、质谱(MS)、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DEPT)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H HNMR、HSQC、HMBC、NOESY)以及 X-ray单晶衍射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共鉴定得到30个单体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涉及倍半萜、植物甾醇、黄酮、木脂素等。(1)对采自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地区的西南凤尾蕨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传统植物化学以及现代分离技术,对西南凤尾蕨样品甲醇回流提取,浓缩后采用乙酸乙酯溶剂极性萃取,从萃取后的浸膏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结构新颖的倍半萜类成分。化合物2,3,5以及7-17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进行报道。(2)对橙黄红菇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传统植物化学以及现代分离技术,从橙黄红菇子实体样品经氯仿:甲醇(V/V 1:1)混合液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浸膏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所分离的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进行报道,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3)对所有的倍半萜成分采用MTT法进行了人体肿瘤细胞增值抑制活性性评价。其五种肿瘤细胞株为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经结果分析,其倍半萜成分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40μM)。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4;R285
【部分图文】:

谱图,单晶结构,化合物,信号峰


:??OH??图3.2化合物1的结构??Fig.3.2?The?structure?of?compound?1??化合物1:白色粉末状物,根据W?NMR和13C?NMR谱图以及高分辨??HRESI-MS?266.3267?[M?+?H20]+?(calcd?266.3276?),可知其分子式为??C15H22〇4,不饱和度为7。从IR光谱可以看到羟基(3426?cmf1)和羰基(1757?cm—1)??的典型吸收峰。??4?NMR?谱显示在而0.93?(3H,?s,?Me-15)和知?1.05?(3H,s,?Me-14)处有两??个五元环上的甲基质子信号,如1.52?(3H,?s)为一个甲基质子信号峰(Me-12),??在如4.20?(1H,?s)为羟乙基的质子信号峰。化合物1的13C?NMR和DEPT谱还??显示了?15个碳原子核磁共振信号,其中包括一个羰基信号峰(如176.2),六元??环信号峰[<5c?47.1?(d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宛霏;邹娟;李继新;张敬杰;潘炉台;;岩凤尾蕨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16年08期

2 朱艳玲;杨雁;宋流东;赵勤实;;大叶井口边草中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业;2015年16期

3 曾宪锋;邱贺媛;;华南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J];福建林业科技;2015年02期

4 李国柱;孟庆艳;罗碧;葛振红;刘文杰;;循环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芳香新塔花中的化学成分[J];色谱;2015年01期

5 尹蕾;张冤;田海妍;江仁望;;福寿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4年23期

6 杨秀芳;王改利;马养民;张鑫;刘建军;;水杨梅中化学成分活性的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底雪梅;闫福林;;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J];安徽医药;2013年09期

8 蒋小华;宾祝芳;谢运昌;李娟;;HPLC-ELSD法同时测定红丝线中的豆甾醇和β-谷甾醇[J];中成药;2013年08期

9 冯建勇;陈虹;孙燕;刘江云;敖桂珍;;鹅绒藤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年03期

10 吕应年;侯英奇;范世锦;苟占平;;刺齿凤尾蕨抗肿瘤活性成分5F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房;2012年4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凤亚;凤尾草化学成分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7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67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4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