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传递体经皮给药性能评价方法学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1 传递体研究概述
1.1 传递体简介
1.2 传递体经皮给药特点
2 传递体经皮给药性能研究方法进展
2.1 传递体变形能力研究进展
2.2 传递体稳定性研究进展
2.3 传递体载药性能研究进展
3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
3.1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脂质双分子层相变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3.2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脂质双分子层弹性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3.3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脂质双分子层融合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3.4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脂质双分子层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4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传递体变形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囊泡-孔隙模型
2.2 平面膜模型
2.3 经典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囊泡微观变形过程分析
3.2 形变量对囊泡变形过程影响研究
3.3 传递体和脂质体变形过程比较
3.4 胆酸钠对脂质双分子层弹性性质影响考察
3.5 广藿香酮传递体、脂质体表征及透皮效果比较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传递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软件、辅助软件和计算资源
2.2 力场选择
2.3 初始模型构建
2.4 模拟细节
2.5 参数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初始距离、囊泡尺寸对囊泡融合过程影响研究
3.2 囊泡融合过程分析
3.3 囊泡组成和温度对融合过程的影响研究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传递体载药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软件、辅助软件和计算资源
2.2 力场选择
2.3 初始模型构建
2.4 模拟细节
3 结果与讨论
3.1 药物极性对其在囊泡中包载位置的影响研究
3.2 传递体和脂质体载药性能比较
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皓;张阳德;廖明媚;赵劲风;潘一峰;;盐酸利多卡因传递体的制备及特性[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年03期
2 陈彤,侯世祥,石碧琼,卢懿;传递体透皮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南药学;2005年01期
3 陈鹰,陈松,李海萍;传递体作为双氯芬酸钠经皮渗透载体的研究[J];医药导报;2002年01期
4 翁伟宇,徐惠南;药物经皮渗透的新载体——传递体[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6期
5 丁平田,赵红;透皮吸收药物的载体──传递体[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7年01期
6 杨玉国;雷钊华;;电子传递体对电子穿过脂质体膜速率的影响[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7 陆晓红,刘建平,赵华,段繁;丹参酮脂质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J];中成药;2005年09期
8 李志;刘洋;王盼;;丹皮酚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0年01期
9 张亚军;杨建宏;韩娇娇;戴贵东;;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评价苦参碱传递体的透皮释药性能[J];中草药;2013年23期
10 张宇佳;郑稳生;方夏琴;;气相色谱法测定伊曲康唑传递体有机溶剂残留量[J];医药导报;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馨;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凝胶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智敏;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传递体经皮给药性能评价方法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杨艳;盐酸特比萘芬传递体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王逍遥;新型藏药ESTF传递体的制剂学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8年
4 李子;电子传递体在生物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及电池性能优化[D];天津大学;2017年
5 罗皓;利多卡因传递体透皮给药的制备与特性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渠美丽;支撑卵磷脂双层膜中电子传递体电化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多;杨东山十二度水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8 杨文;超氧化物歧化酶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实验[D];暨南大学;2012年
9 曾灿丽;盐酸去氢骆驼蓬碱传递体透皮给药系统及泡囊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10 侯琳;载药传递体的构建及其透皮释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3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7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