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癖颗粒联合他莫昔芬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克
【部分图文】:
图9结果显示,相同的划痕实验检测时间点,空白组的划痕空间随着细胞的生长距离逐渐变短,而消癖颗粒组、他莫昔芬组、联合用药组细胞向划痕空间的生长速度显著低于空白组,距离相较于空白组稍宽(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消癖颗粒对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有显著影响,并且可以显著提高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2.6 消癖颗粒、他莫昔芬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克隆能力的影响
将消癖颗粒联合他莫昔芬(10μmol/L)干预细胞。从图2结果可知,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优于消癖颗粒单药组,各组间细胞增殖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消癖颗粒联合用药的最佳浓度中:MCF-7,800μg/m L;T47D,600μg/m L。消癖颗粒组、他莫昔芬组、联合用药组24 h的细胞存活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用药组细胞存活率低于他莫昔芬组和消癖颗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癖颗粒组和他莫昔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消癖颗粒与他莫昔芬联合用药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消癖颗粒或他莫昔芬单用。图2 消癖颗粒联合他莫昔芬对MCF-7和T47D细胞存活率的影响(±s,n=3)
图4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消癖颗粒组、他莫昔芬组、联合用药组细胞内8-OHd G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分别上升至空白组的2.40倍、2.80倍和3.60倍。表明消癖颗粒和他莫昔芬均能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中8-OHd G的含量增加,增加氧化损伤诱导细胞凋亡,且消癖颗粒能增强他莫昔芬诱导氧化损伤的作用。2.3 消癖颗粒、他莫昔芬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乳腺癌细胞球囊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勇;刘杨;杨云;冯剑;郑希龙;魏建和;;应用于多个沉香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筛选[J];中国药学杂志;2019年23期
2 罗育;黄春喜;吴耀生;蔡丹昭;郭宏伟;朱丹;;3种DNA分子标记法联合鉴别草珊瑚及其混伪品[J];中草药;2020年03期
3 魏妙洁;石林春;赵晴;央拉;徐晓兰;祖玛丽;李明玥;刘金欣;阿里穆斯;;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及方法学考察[J];中草药;2020年07期
4 乔春玉;张重越;孙艳涛;闫鹏;肖雪;朱传勇;;金丝桃苷与DNA结合方式的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6年06期
5 严高剑;叶振锋;柴栋;唐敬;陆家政;;二氢杨梅素及其氧钒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试剂;2017年04期
6 黄聪琳;郭敏;王晓琳;姜华;;一种改良的镰形棘豆DNA提取方法[J];西部中医药;2016年09期
7 王飞;黄佩蓓;曾贤;揭辉洋;余春波;;白木通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林洁茹;周华;赖小平;候雁;冼小敏;陈建南;王培训;周联;董燕;;燕窝DNA提取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年02期
9 刘小刚;钟远强;;华南远志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今日科苑;2009年06期
10 刘炜;舒火明;纪明慧;谢雄仕;陈光英;;白黎芦醇与DNA相互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晨莹;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DNA表观基因组相关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8年
2 赵丽;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及雪旺细胞DNA氧化损伤致细胞凋亡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林洁茹;燕窝DNA基原鉴定及抗病毒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金丹;功能化DNA纳米探针用于外泌体检测及其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来源外泌体[D];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年
5 徐曾涛;雷公藤红素诱导人类风湿关节炎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周期阻滞和DNA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张英;广东道地药材广藿香的GC-MS化学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李晓娟;肝郁脾虚证—逍遥散(方证)弓状核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及其调控[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肖凌;水蛭DNA鉴定、活性多肽分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马小军;人参种质资源及其DNA指纹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10 刘义梅;杜鹃花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的鉴定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婧;花青素及原花青素类多酚与DNA分子相互作用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2 高梓童;中成药的DNA条形码鉴定:从mini-barcode到meta-barcode[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郑阳;水蛭的DNA分子鉴定和蛋白质分析[D];江苏大学;2019年
4 苏燕燕;蛤蚧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鉴定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黄燚燚;氯化两面针碱阻断Top I抑制剂诱导的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蓝富;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7 代晓丽;升麻化合物KY17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和替莫唑胺衍生物与DNA的加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李孝峰;小檗碱对人肾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DNA断裂及损伤修复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8年
9 钟志敏;石斛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分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周莹;僵蚕药材与饮片的DNA分子鉴定及蛋白质分析[D];江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3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8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