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与GbUGT717L酶的催化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06:07
余甘子,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nanth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首载于《新修本草》,为藏族习用药材。其味甘、酸、涩,性凉,归肺、脾、胃经;具有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清热生津、消食化积等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白喉、烦热口干、消化不良、慢性肝炎、高血压病、肥胖等。余甘子是中医传统用药,同时在藏医、蒙医、埃及、波斯、北美等30余个国家或民族医药体系中均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余甘子是药食两用药材。叶下珠属植物共有300余种,余甘子是其中唯一一种野生和栽培都供食用的植物。这些独特的特性与其化学成分有着某些特定的联系。前人研究表明,余甘子化学成分表现出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炎、降脂、保肝等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并对余甘子总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进行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评价。本文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以及重结晶法对余甘子总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共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化合物理化性质分析,鉴定了其中19个化合物...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部分 中药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章 中药余甘子研究进展
1 传统药用及食用考究
1.1 传统药用考究
1.2 传统食用考究
2 中药余甘子总提取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2 抗炎镇痛作用
2.3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2.4 抗肿瘤
2.5 保肝作用
2.6 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7 降血糖和改善糖尿病作用
2.8 其它作用
3 中药余甘子各类化学成分及其相关药理活性
3.1 多酚和鞣质类化合物
3.2 多糖类化合物
3.3 黄酮和黄烷醇类化合物
3.4 脂肪酸类化合物
3.5 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
3.6 生物碱类化合物
3.7 其它小分子类化合物
4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药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
1 概述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材料
2.2 试剂
2.3 中药余甘子提取分离纯化
3 余甘子化合物结构解析
3.1 新化合物Y11结构解析
3.2 化合物结构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余甘子总提取物及其化合物生物活性评价
1 前言
2 材料与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RAW264.7细胞培养
3.2 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
3.3 Griess法检测RAW264.7细胞上清中NO释放
3.4 ELISA法检测RAW264.7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的释放量
3.5 Western-Blot法测定抗炎通路
3.6 ORO法测定泡沫细胞的形成
3.7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MTT法检测吡咯类生物碱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4.2 余甘子及部分化合物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
4.3 中药余甘子及其吡咯类生物碱通过MAPK途径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4.4 中药余甘子及其吡咯类生物碱抑制泡沫化细胞的形成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糖基转移酶GbUGT717L催化能力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概述
3 仪器与试剂
4 实验方法
4.1 底物合成
4.2 GbUGT717L酶催化合成实验
5 实验结果
5.1 底物合成的结果
5.2 GbUGT717L酶催化合成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2911998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部分 中药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章 中药余甘子研究进展
1 传统药用及食用考究
1.1 传统药用考究
1.2 传统食用考究
2 中药余甘子总提取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2 抗炎镇痛作用
2.3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2.4 抗肿瘤
2.5 保肝作用
2.6 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7 降血糖和改善糖尿病作用
2.8 其它作用
3 中药余甘子各类化学成分及其相关药理活性
3.1 多酚和鞣质类化合物
3.2 多糖类化合物
3.3 黄酮和黄烷醇类化合物
3.4 脂肪酸类化合物
3.5 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
3.6 生物碱类化合物
3.7 其它小分子类化合物
4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药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
1 概述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材料
2.2 试剂
2.3 中药余甘子提取分离纯化
3 余甘子化合物结构解析
3.1 新化合物Y11结构解析
3.2 化合物结构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余甘子总提取物及其化合物生物活性评价
1 前言
2 材料与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RAW264.7细胞培养
3.2 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
3.3 Griess法检测RAW264.7细胞上清中NO释放
3.4 ELISA法检测RAW264.7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的释放量
3.5 Western-Blot法测定抗炎通路
3.6 ORO法测定泡沫细胞的形成
3.7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MTT法检测吡咯类生物碱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4.2 余甘子及部分化合物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
4.3 中药余甘子及其吡咯类生物碱通过MAPK途径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4.4 中药余甘子及其吡咯类生物碱抑制泡沫化细胞的形成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糖基转移酶GbUGT717L催化能力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概述
3 仪器与试剂
4 实验方法
4.1 底物合成
4.2 GbUGT717L酶催化合成实验
5 实验结果
5.1 底物合成的结果
5.2 GbUGT717L酶催化合成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2911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91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