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蒾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1-23 20:32
荚蒾属植物化学成分种类丰富,以vibsane型二萜、环烯醚萜等萜类成分为主,还有黄酮、木脂素、酚类和植物甾醇等成分,药用价值很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荚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整理,旨在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37(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Vibsane型二萜成分的母核结构
环烯醚萜是荚蒾属植物的另一特征性成分,主要存在樱叶荚蒾(V.prunifolium),V.ayavacense和吕宋荚蒾(V.luzonicum)中,有抗炎、保护神经等多种生物活性,其母核结构见图2。目前从荚蒾属植物中发现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主要以valeriana型环烯醚萜类为主。Valeriana型环烯醚萜苷以结合到11-C位氧亚甲基上的?-D-吡喃葡萄糖基部分和1-C位上的酯化异戊基为特征[28],valeriana型环烯醚萜类又由于7-C位和8-C位为是否存在羟基而产生的微小结构差异[29]。7-C位多连羟基、氢和内酯,8-C位多连羟甲基、酰基、p-香豆素等,香豆素又常连接在糖基上。Fukuyama等[30-31]从吕宋荚蒾中分离并鉴定了新的p-香豆酰valeriana型环烯醚萜类成分(13~27),它们的结构在7-C为或10-C位含(E)-或(Z)-p-香豆酰基团,8-C位与含p-香豆素的氧碳7-C位相连,10-C位通过醚键与8-C位以及1-C位结合,形成了1个与2个五元环融合的环烯醚结构。Valeriana型环烯醚萜苷类糖基连接在11-C位上,研究也发现了糖基连接在1-C位的化合物——马钱苷(28)[32]。杨国勋等[33]从光萼台中荚蒾叶中分离鉴定了2种新二氧杂三环癸烷骨架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29~30),2个化合物10-C位取代基不同,1-C位原子存在差向异构。一定条件下,荚蒾属植物其他环烯醚萜类成分可转化成新二氧杂三环癸烷骨架环烯醚萜类。具体内容见表2。1.3 三萜类成分
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物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36]。在2013年,从蒙古荚蒾[V.mongolicum(Pall.)Rehd.]中新分离得到的非达玛烷型四环三萜显示出很强的抗肿瘤活性[37]。2016年,Wang等[38]从海南荚蒾(V.hainanense Merr.et Chun)的乙醇提取物中新分离出5个非达玛烷型四环三萜12β-O-乙酰基-17β-羟基-3,15-二氧代-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3),12β-羟基-17β-甲氧基-3,15-二氧基-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4),12β-O-乙酰基-3,15-二氧-17-烯-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5),12β-羟基-15α-O-乙酰基-3-氧-17-烯-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6)和3-羟基-17-氧代-12-烯-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7)。化合物43、44、45、46对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人皮肤磷癌细胞SCL-1、人舌磷癌细胞CAL-27、人咽头癌胸水转移细胞Detroit-562、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PKU和人口腔鳞癌细胞TCA-83均显示出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3、45显示出强毒性,IC50<10μmol·L-1以下。这进一步表明了该属植物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显示出其在天然抗肿瘤药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1.4 黄酮类成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藤梨根体外抗肿瘤作用部位筛选及总三萜含量测定[J]. 张家敏,张骋,王鹏,王建英,朱婉萍,童晔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10)
[2]酶法-超声提取黄精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何兰香,丁科,谢明华,计莉强,葛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09)
[3]茶荚蒾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 高原,张丽莎,葛建,伍义行,贾振宝,张永勇,潘家荣.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4)
[4]三叶荚蒾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胡疆,卯霞,景年华,史俊友,刘慧青.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2)
[5]桦叶荚蒾三萜成分的研究[J]. 胡疆,刘雁,黄晓云,卯霞,刘志明. 中成药. 2016(12)
[6]中国荚蒾属植物研究进展[J]. 冯翔,姚安庆,王文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3)
[7]光萼台中荚蒾叶中新二氧杂三环癸烷骨架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杨国勋,叶淼,胡长玲,熊娟,胡金锋. 有机化学. 2015(02)
[8]珊瑚树Vib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对人体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J]. 张海芳,王林,刘洁,周文斌,张刘珍,善亚君,余祖胤,刘萍,唐红卫,从玉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4(04)
[9]《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三版发布[J]. 马骏.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04)
[10]茶荚蒾化学成分研究[J]. 卢汝梅,廖彭莹,陆桂枝,丘一仙,韦松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8)
本文编号:2995879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37(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Vibsane型二萜成分的母核结构
环烯醚萜是荚蒾属植物的另一特征性成分,主要存在樱叶荚蒾(V.prunifolium),V.ayavacense和吕宋荚蒾(V.luzonicum)中,有抗炎、保护神经等多种生物活性,其母核结构见图2。目前从荚蒾属植物中发现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主要以valeriana型环烯醚萜类为主。Valeriana型环烯醚萜苷以结合到11-C位氧亚甲基上的?-D-吡喃葡萄糖基部分和1-C位上的酯化异戊基为特征[28],valeriana型环烯醚萜类又由于7-C位和8-C位为是否存在羟基而产生的微小结构差异[29]。7-C位多连羟基、氢和内酯,8-C位多连羟甲基、酰基、p-香豆素等,香豆素又常连接在糖基上。Fukuyama等[30-31]从吕宋荚蒾中分离并鉴定了新的p-香豆酰valeriana型环烯醚萜类成分(13~27),它们的结构在7-C为或10-C位含(E)-或(Z)-p-香豆酰基团,8-C位与含p-香豆素的氧碳7-C位相连,10-C位通过醚键与8-C位以及1-C位结合,形成了1个与2个五元环融合的环烯醚结构。Valeriana型环烯醚萜苷类糖基连接在11-C位上,研究也发现了糖基连接在1-C位的化合物——马钱苷(28)[32]。杨国勋等[33]从光萼台中荚蒾叶中分离鉴定了2种新二氧杂三环癸烷骨架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29~30),2个化合物10-C位取代基不同,1-C位原子存在差向异构。一定条件下,荚蒾属植物其他环烯醚萜类成分可转化成新二氧杂三环癸烷骨架环烯醚萜类。具体内容见表2。1.3 三萜类成分
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物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36]。在2013年,从蒙古荚蒾[V.mongolicum(Pall.)Rehd.]中新分离得到的非达玛烷型四环三萜显示出很强的抗肿瘤活性[37]。2016年,Wang等[38]从海南荚蒾(V.hainanense Merr.et Chun)的乙醇提取物中新分离出5个非达玛烷型四环三萜12β-O-乙酰基-17β-羟基-3,15-二氧代-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3),12β-羟基-17β-甲氧基-3,15-二氧基-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4),12β-O-乙酰基-3,15-二氧-17-烯-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5),12β-羟基-15α-O-乙酰基-3-氧-17-烯-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6)和3-羟基-17-氧代-12-烯-20,21,22,23,24,25,26,27-十八烷(47)。化合物43、44、45、46对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人皮肤磷癌细胞SCL-1、人舌磷癌细胞CAL-27、人咽头癌胸水转移细胞Detroit-562、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PKU和人口腔鳞癌细胞TCA-83均显示出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3、45显示出强毒性,IC50<10μmol·L-1以下。这进一步表明了该属植物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显示出其在天然抗肿瘤药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1.4 黄酮类成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藤梨根体外抗肿瘤作用部位筛选及总三萜含量测定[J]. 张家敏,张骋,王鹏,王建英,朱婉萍,童晔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10)
[2]酶法-超声提取黄精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何兰香,丁科,谢明华,计莉强,葛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09)
[3]茶荚蒾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 高原,张丽莎,葛建,伍义行,贾振宝,张永勇,潘家荣.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4)
[4]三叶荚蒾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胡疆,卯霞,景年华,史俊友,刘慧青.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2)
[5]桦叶荚蒾三萜成分的研究[J]. 胡疆,刘雁,黄晓云,卯霞,刘志明. 中成药. 2016(12)
[6]中国荚蒾属植物研究进展[J]. 冯翔,姚安庆,王文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3)
[7]光萼台中荚蒾叶中新二氧杂三环癸烷骨架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杨国勋,叶淼,胡长玲,熊娟,胡金锋. 有机化学. 2015(02)
[8]珊瑚树Vib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对人体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J]. 张海芳,王林,刘洁,周文斌,张刘珍,善亚君,余祖胤,刘萍,唐红卫,从玉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4(04)
[9]《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三版发布[J]. 马骏.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04)
[10]茶荚蒾化学成分研究[J]. 卢汝梅,廖彭莹,陆桂枝,丘一仙,韦松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8)
本文编号:2995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99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