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伍-拼合”理论中药新药发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08 18:35
药物研发在近几十年来虽然取得了许多技术进步,但是其研发过程依然缓慢、昂贵且风险高。日前,我国已把新药研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专项,建立一套高效低耗的药物研发模式迫在眉睫。"配伍-拼合"系指将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和化药设计中的结构拼合原理相结合,从经典药对中选择有效成分进行拼合,有机组合不同的药物单元,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进而发现可开发为临床新药的先导化合物,基于"配伍-拼合"的研究思路,国内外学者完成了诸多实践。本观察组以"配伍-拼合"理论为指导,长期致力于中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开发研究,以临床经典方药中有效成分为先导,结合现代药学评价手段,筛选出多个高效、低毒、靶向中药先导化合物。基于此,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雷海民教授原创性地提出基于"配伍-拼合"理论的中药新药发现模式,以期为现代新药研发创制提供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世界中医药. 2020,15(18)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现状与问题
1.1 药物研发模式亟待创新
1.2 亟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药发现研究模式
2 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新药发现模式的提出
2.1 “配伍-拼合”理论
2.2 基于“配伍-拼合”理论的新药发现模式的提出
3 研究思路
4 应用示例
4.1 川芎嗪-安息香酸系列拼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体外活性表征
4.2 T-VA的体内外神经保护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
4.3 T-VA的体内代谢产物及急性毒性研究
5 基于“配伍-拼合”理论中药新药发现模式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基础研究及抗COVID-19中药新药研发思路[J]. 张铁军,许浚,申秀萍,韩彦琪,刘静,张洪兵,白钢,刘昌孝. 中草药. 2020(09)
[2]中药复方新药药学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J]. 郭静,玄振玉,谢燕. 中草药. 2020(08)
[3]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血管生成研究领域热点分析[J]. 崔鹤蓉,赵雅,张文曦,李磊,陈红珊,王鹏龙,苏进,雷海民.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5)
[4]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思考[J]. 赵巍,马秀璟,屠鹏飞. 中草药. 2019(23)
[5]基于鹌鹑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双向干预评价模型的建立[J]. 崔鹤蓉,向虹俊,房康,王奥奥,王鹏龙,雷海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6]新时代下中药5种主要使用形式发展趋势及思考[J]. 谢杜红,陆文亮. 世界中医药. 2019(09)
[7]2014至2018年我国自主研发并获准上市的1类新药概述[J]. 杨臻峥,孙友松,魏利军,吴小涛,乔思邈,郑晓南. 中国新药杂志. 2019(13)
[8]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新药研发[J]. 吴昊,林铭,孙懿,赵欣,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07)
[9]血管生成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进展[J]. 崔鹤蓉,李红艳,姜文艳,马涛,王鹏龙,雷海民. 中国药学杂志. 2019(09)
[10]加强新药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J]. 许秀丽,杨玉慧,朱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02)
本文编号:3024356
【文章来源】:世界中医药. 2020,15(18)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现状与问题
1.1 药物研发模式亟待创新
1.2 亟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药发现研究模式
2 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新药发现模式的提出
2.1 “配伍-拼合”理论
2.2 基于“配伍-拼合”理论的新药发现模式的提出
3 研究思路
4 应用示例
4.1 川芎嗪-安息香酸系列拼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体外活性表征
4.2 T-VA的体内外神经保护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
4.3 T-VA的体内代谢产物及急性毒性研究
5 基于“配伍-拼合”理论中药新药发现模式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基础研究及抗COVID-19中药新药研发思路[J]. 张铁军,许浚,申秀萍,韩彦琪,刘静,张洪兵,白钢,刘昌孝. 中草药. 2020(09)
[2]中药复方新药药学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J]. 郭静,玄振玉,谢燕. 中草药. 2020(08)
[3]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血管生成研究领域热点分析[J]. 崔鹤蓉,赵雅,张文曦,李磊,陈红珊,王鹏龙,苏进,雷海民.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5)
[4]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思考[J]. 赵巍,马秀璟,屠鹏飞. 中草药. 2019(23)
[5]基于鹌鹑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双向干预评价模型的建立[J]. 崔鹤蓉,向虹俊,房康,王奥奥,王鹏龙,雷海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6]新时代下中药5种主要使用形式发展趋势及思考[J]. 谢杜红,陆文亮. 世界中医药. 2019(09)
[7]2014至2018年我国自主研发并获准上市的1类新药概述[J]. 杨臻峥,孙友松,魏利军,吴小涛,乔思邈,郑晓南. 中国新药杂志. 2019(13)
[8]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新药研发[J]. 吴昊,林铭,孙懿,赵欣,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07)
[9]血管生成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进展[J]. 崔鹤蓉,李红艳,姜文艳,马涛,王鹏龙,雷海民. 中国药学杂志. 2019(09)
[10]加强新药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J]. 许秀丽,杨玉慧,朱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02)
本文编号:3024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02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