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中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类型与皮肤细胞毒性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14:20
目的探寻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类型与皮肤细胞毒性之间的关联性,并建立皮肤细胞毒性预测模型。方法应用位于活性表皮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评价皮肤毒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类。运用非参数统计和支持向联机选取特征变量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不同毒性程度中药挥发油的单萜化合物、单萜氧化物、倍半萜氧化物和单萜与芳香族复合结构与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存在显著关联(P<0.05)。基于上述4种化学成分进行特征构造,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的皮肤细胞毒性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支持向量机模型可用于阐明中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类型与皮肤细胞的关联性。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27(09)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测试集SVM函数结果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3种辛味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与药性特征的关联性研究[J]. 杨文国,姚俊宏,陈军,蒋秋冬,姚映芷,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6)
[2]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关联性研究[J]. 蒋秋冬,杨文国,蔡皓,马敏,张会,刘培,陈军,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3)
[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与中药药性间的关联性[J]. 杨文国,陈军,刘培,蒋秋冬,王研,周成,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2015(23)
[4]中药挥发油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现状与展望[J]. 陈军,刘培,蒋秋冬,董洁,段金廒. 中草药. 2014(24)
[5]解表类中药挥发性成分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J]. 覃洁萍,刘进,陈玉萍,梁臣艳,李耀华,李毅然,黄艳,何俏明.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3(01)
[6]药用辅料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J]. 杨华生,朱庆文,梁秉文. 中医外治杂志. 2007(03)
本文编号:3121594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27(09)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测试集SVM函数结果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3种辛味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与药性特征的关联性研究[J]. 杨文国,姚俊宏,陈军,蒋秋冬,姚映芷,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6)
[2]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关联性研究[J]. 蒋秋冬,杨文国,蔡皓,马敏,张会,刘培,陈军,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3)
[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与中药药性间的关联性[J]. 杨文国,陈军,刘培,蒋秋冬,王研,周成,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2015(23)
[4]中药挥发油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现状与展望[J]. 陈军,刘培,蒋秋冬,董洁,段金廒. 中草药. 2014(24)
[5]解表类中药挥发性成分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J]. 覃洁萍,刘进,陈玉萍,梁臣艳,李耀华,李毅然,黄艳,何俏明.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3(01)
[6]药用辅料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J]. 杨华生,朱庆文,梁秉文. 中医外治杂志. 2007(03)
本文编号:3121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12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