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案数据分析的当归六黄汤组方与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30 02:02
目的论文以当归六黄汤医案为研究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当归六黄汤的组方配伍、证候要素、主治症候及临床加减变化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文献,排除重复文献,共计735篇,统计得医案475则。根据医案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符合要求的医案有446则。本论文涉及的统计学方法有频次统计、黄金分割方法、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等。论文数据库的组建分两个部分:1、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组建数据,为频次统计与关联分析提供数据准备;2、用Excel2003建立高频药物与高频症状的数据库,为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提供数据准备。结果1、一般资料(1)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性;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90岁,平均39.1岁。(2)中医疾病以汗证、盗汗、消渴、内伤发热、绝经前后诸症、不寐、瘿病、心悸、口疮、淋证等为主。(3)中医证型主要涉及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湿热蕴结、阴虚湿热、瘀血阻络、肾阴虚、肝肾阴虚及风热证等。(4)西医疾病以2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甲亢、口腔溃疡、肺结核、慢性咽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为主。(5)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甘...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组方与临床应用是方剂研究的关键
1.2 当归六黄汤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医案数据分析在方剂研究中的可行性
2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当归六黄汤文献研究
1 当归六黄汤概述
1.1 功用主治
1.2 组方药物
2 历代医家对当归六黄汤的认识
2.1 明代医家对当归六黄汤认识
2.2 清代医家对当归六黄汤认识
2.3 近代医家对当归六黄汤认识
3 当归六黄汤近代研究概况
3.1 基础研究
3.1.1 成分研究
3.1.2 药理研究
3.1.3 病机研究
3.2 临床研究
3.2.1 糖尿病
3.2.2 更年期综合症
3.2.3 甲亢
3.2.4 口腔溃疡
3.2.5 心律失常
3.2.6 呼吸系统疾病
3.2.7 皮肤病
3.2.8 术后汗证
3.2.9 其他疾病
4 总结与研究展望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筛除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规范化
2.1.1 全身症状
2.1.2 头面部位
2.1.3 胸胁部位
2.1.4 其他部位
2.1.5 舌脉症状
2.1.6 药物规范
2.2 数据库组建
2.3 统计学方法
2.3.1 黄金分割
2.3.2 关联规则
2.3.3 聚类分析
2.3.4 因子分析
2.3.5 运用软件
3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统计
1.2 性别统计
1.3 中医病证统计
1.3.1 中医疾病统计
1.3.2 中医疾病分类统计
1.3.3 中医证型统计
1.4 西医疾病统计
1.4.1 西医疾病统计
1.4.2 西医疾病分类统计
1.5 性味统计
1.5.1 四气统计
1.5.2 五味统计
1.6 结果分析
2 当归六黄汤脉症分析
2.1 单个脉症统计
2.1.1 症状统计
2.1.2 舌象统计
2.1.3 脉象统计
2.2 组合脉症统计
2.2.1 2个症状组合
2.2.2 3个症状组合
2.2.3 4个症状组合
2.3 结果分析
3 当归六黄汤组方分析
3.1 组方结构分析
3.1.1 频次统计
3.1.2 关联分析
3.1.3 因子分析
3.1.4 结果分析
3.2 组方剂量分析
3.2.1 当归用量统计
3.2.2 黄芪用量统计
3.2.3 生地黄用量统计
3.2.4 熟地黄用量统计
3.2.5 黄芩用量统计
3.2.6 黄连用量统计
3.2.7 黄柏用量统计
3.2.8 结果分析
4 当归六黄汤证素分析
4.1 高频症状频次统计
4.2 证素因子分析
4.2.1 KMO检验及Bartlet检验
4.2.2 碎石图
4.2.3 总方差解释表
4.2.4 因子旋转
4.2.5 因子拟辨证
4.3 证素聚类分析
4.3.1 聚类树状图
4.3.2 聚类组合
4.3.3 聚类组合拟辨证
4.4 结果分析
5 当归六黄汤加减分析
5.1 加味药物分类统计
5.1.1 加减药频次统计
5.1.2 加减药物分类统计
5.2 加味药物聚类分析
5.2.1 聚类树状图
5.2.2 聚类类别
5.3 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当归六黄汤学术理论探讨
1.1 东垣疾病观:脾胃内伤百病乃生
1.2 东垣病机观:升降失常阴火上乘
1.3 当归六黄汤:甘温升阳甘寒降火
2 研究方法讨论
2.1 资料规范化中关于发热与身热之辨
2.2 基于方剂特点的数据分析方法选择
3 研究结果讨论
3.1 组方特点:血中求阴补泻兼顾
3.2 病机特点:阴虚为本并见湿热
3.3 选方要点:善抓主证兼顾次症
3.4 临床加减:方随证转合方化裁
3.5 剂量结构:重用补益独重黄芪
结论
创新与问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表格21
附件3:表格31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因子分析诱导排卵失败不孕症的证型分布规律[J]. 刘靖,陈松鹤,王云涛,马建新,刘江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2)
[2]当归六黄汤主治病机探微[J]. 邱敏,邹文娟,陶劲,曾定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2)
[3]聚类分析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应用[J]. 汪涛,徐云霞,李伟莉,徐经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2)
[4]内科脾胃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与关联规则研究[J]. 刘伟,刘晏群,黄辛迪. 中医药导报. 2017(23)
[5]中医证候、证素分布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与实践[J]. 苏泽琦,张文君,张雨珊,于春月,李依聪,高晓艺,黄尚浩,李可昕,赵华丽,李萍,丁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2)
[6]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作用[J]. 孙惠力,韩鹏勋,王文静,余学问,宋高峰,戈娜,易铁钢,李顺民,邵牧民. 安徽医药. 2017(12)
[7]基于关联规则《伤寒论》理中汤类方“药对”探析[J]. 段力,梁庆顺,冯惠燕,符宇,夏亚情,范冠杰. 湖南中医杂志. 2017(10)
[8]黄芩对流感病毒FM1所致肺炎小鼠病理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J]. 程淼,曹鸿云,王成祥. 吉林中医药. 2017(10)
[9]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J]. 李毅,樊新荣,刘力,刘艳,王捷虹,王小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0)
[10]基于数据挖掘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用药规律及机制探讨[J]. 张浩洋,庞立健,刘创,徐嘉,吕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0)
本文编号:3168619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组方与临床应用是方剂研究的关键
1.2 当归六黄汤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医案数据分析在方剂研究中的可行性
2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当归六黄汤文献研究
1 当归六黄汤概述
1.1 功用主治
1.2 组方药物
2 历代医家对当归六黄汤的认识
2.1 明代医家对当归六黄汤认识
2.2 清代医家对当归六黄汤认识
2.3 近代医家对当归六黄汤认识
3 当归六黄汤近代研究概况
3.1 基础研究
3.1.1 成分研究
3.1.2 药理研究
3.1.3 病机研究
3.2 临床研究
3.2.1 糖尿病
3.2.2 更年期综合症
3.2.3 甲亢
3.2.4 口腔溃疡
3.2.5 心律失常
3.2.6 呼吸系统疾病
3.2.7 皮肤病
3.2.8 术后汗证
3.2.9 其他疾病
4 总结与研究展望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筛除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规范化
2.1.1 全身症状
2.1.2 头面部位
2.1.3 胸胁部位
2.1.4 其他部位
2.1.5 舌脉症状
2.1.6 药物规范
2.2 数据库组建
2.3 统计学方法
2.3.1 黄金分割
2.3.2 关联规则
2.3.3 聚类分析
2.3.4 因子分析
2.3.5 运用软件
3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统计
1.2 性别统计
1.3 中医病证统计
1.3.1 中医疾病统计
1.3.2 中医疾病分类统计
1.3.3 中医证型统计
1.4 西医疾病统计
1.4.1 西医疾病统计
1.4.2 西医疾病分类统计
1.5 性味统计
1.5.1 四气统计
1.5.2 五味统计
1.6 结果分析
2 当归六黄汤脉症分析
2.1 单个脉症统计
2.1.1 症状统计
2.1.2 舌象统计
2.1.3 脉象统计
2.2 组合脉症统计
2.2.1 2个症状组合
2.2.2 3个症状组合
2.2.3 4个症状组合
2.3 结果分析
3 当归六黄汤组方分析
3.1 组方结构分析
3.1.1 频次统计
3.1.2 关联分析
3.1.3 因子分析
3.1.4 结果分析
3.2 组方剂量分析
3.2.1 当归用量统计
3.2.2 黄芪用量统计
3.2.3 生地黄用量统计
3.2.4 熟地黄用量统计
3.2.5 黄芩用量统计
3.2.6 黄连用量统计
3.2.7 黄柏用量统计
3.2.8 结果分析
4 当归六黄汤证素分析
4.1 高频症状频次统计
4.2 证素因子分析
4.2.1 KMO检验及Bartlet检验
4.2.2 碎石图
4.2.3 总方差解释表
4.2.4 因子旋转
4.2.5 因子拟辨证
4.3 证素聚类分析
4.3.1 聚类树状图
4.3.2 聚类组合
4.3.3 聚类组合拟辨证
4.4 结果分析
5 当归六黄汤加减分析
5.1 加味药物分类统计
5.1.1 加减药频次统计
5.1.2 加减药物分类统计
5.2 加味药物聚类分析
5.2.1 聚类树状图
5.2.2 聚类类别
5.3 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当归六黄汤学术理论探讨
1.1 东垣疾病观:脾胃内伤百病乃生
1.2 东垣病机观:升降失常阴火上乘
1.3 当归六黄汤:甘温升阳甘寒降火
2 研究方法讨论
2.1 资料规范化中关于发热与身热之辨
2.2 基于方剂特点的数据分析方法选择
3 研究结果讨论
3.1 组方特点:血中求阴补泻兼顾
3.2 病机特点:阴虚为本并见湿热
3.3 选方要点:善抓主证兼顾次症
3.4 临床加减:方随证转合方化裁
3.5 剂量结构:重用补益独重黄芪
结论
创新与问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表格21
附件3:表格31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因子分析诱导排卵失败不孕症的证型分布规律[J]. 刘靖,陈松鹤,王云涛,马建新,刘江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2)
[2]当归六黄汤主治病机探微[J]. 邱敏,邹文娟,陶劲,曾定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2)
[3]聚类分析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应用[J]. 汪涛,徐云霞,李伟莉,徐经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2)
[4]内科脾胃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与关联规则研究[J]. 刘伟,刘晏群,黄辛迪. 中医药导报. 2017(23)
[5]中医证候、证素分布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与实践[J]. 苏泽琦,张文君,张雨珊,于春月,李依聪,高晓艺,黄尚浩,李可昕,赵华丽,李萍,丁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2)
[6]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作用[J]. 孙惠力,韩鹏勋,王文静,余学问,宋高峰,戈娜,易铁钢,李顺民,邵牧民. 安徽医药. 2017(12)
[7]基于关联规则《伤寒论》理中汤类方“药对”探析[J]. 段力,梁庆顺,冯惠燕,符宇,夏亚情,范冠杰. 湖南中医杂志. 2017(10)
[8]黄芩对流感病毒FM1所致肺炎小鼠病理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J]. 程淼,曹鸿云,王成祥. 吉林中医药. 2017(10)
[9]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J]. 李毅,樊新荣,刘力,刘艳,王捷虹,王小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0)
[10]基于数据挖掘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用药规律及机制探讨[J]. 张浩洋,庞立健,刘创,徐嘉,吕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0)
本文编号:3168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16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