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调节cAMP、VEGF的脑脉通对I/R老龄大鼠脑微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1-05-26 15:12
  背景: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为临床神经内科多见的一类严重疾病,其发病人数与致残人数均居高不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80%,目前已严重威胁我国高龄人群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是以寻求更有效的ICVD治疗手段和药物迫在眉睫。自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于肿瘤治疗中被应用后,该方法得到医学诸多领域的日益重视,其中包括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治疗。研究发现,一些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所产生的级联效应可以上调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启动内源性血管生成机制[1-2]。此中,c AMP/PKA信号通路与VEGF/VEGFR系统关系十分紧密,两者间的信号输递介入了脑缺血后微血管结构的重新构生。本课题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OCA),并对不同时刻大鼠神经障碍水平、缺血区光镜下病理形态学特征、c AMP和VEGF的阳性水平予以观察,进一步讨论ICVD大鼠旁支循环重构机理。同时,通过... 

【文章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老龄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机制
        实验一 老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及病理观察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常规病理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实验二 老龄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cAMP表达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指标观测及检测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实验三 老龄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VEGF表达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指标观测及检测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第二章 脑脉通对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作用
        实验一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及病理指标改善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常规病理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实验二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后cAMP表达变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指标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实验三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后VEGF表达变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指标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临床疗效观察
    脑脉通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材料
            2. 观察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照片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5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仲景脑中风治略思想探究[J]. 陆跃,姚晓泉,常佳慧,张秋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3)
[2]基于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比较研究[J]. 缪培,张通,米海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10)
[3]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VEGF、HIF-1α以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J]. 傅马,罗时鹏.  中国医药导刊. 2016(08)
[4]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在脑缺血缺氧中的双重作用[J]. 梅红芳,蔡晓红.  医学综述. 2016(06)
[5]性别因素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血流的影响[J]. 郭淑娟,王琮民.  山东医药. 2016(04)
[6]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杨波,曾玲莉.  中国当代医药. 2016(01)
[7]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探讨[J]. 包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20)
[8]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进展[J]. 李强,张晓明,闫德祺,关赟,刘群才.  实用医药杂志. 2015(10)
[9]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CREB、c-fos表达与神经保护[J]. 白万胜,陈慧,薛红丽,黎柏源,高国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12)
[10]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比较分析[J]. 赵强,朱伟杰,王芙昱,佟怀宇,许百男.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08)

博士论文
[1]CREB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江双红.武汉大学 2013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机制的研究[D]. 周智超.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调节P-AKT1、FⅧR:Ag的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微血管生成机制研究[D]. 孟淑辉.河南中医学院 2014
[2]基于调节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脑脉通对I/R老龄大鼠脑微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D]. 武利娟.河南中医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206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06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