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糖蛋白SPG-56的提取分离及抗结肠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07:30
目的:本课题目的是以忠薯1号为原料,从中提取分离出新的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然后评价其抗肿瘤活性以及机制,为后续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1、本课题通过水提取,等电沉淀,色谱和电泳法并通过MTT活性追踪,从忠薯1号中获得了有抗结肠癌活性的糖蛋白。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氨基酸分析仪分别鉴定了糖蛋白中糖和蛋白质的组成,并使用BALB/c裸鼠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探索了其抗肿瘤活性。生物质谱的实验结果显示,从忠薯1号中分离得到的糖蛋白其分子量为56 KD,于是将此化合物命名为SPG-56。SPG-56的相对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和97.1%,分别含有6种单糖和15种氨基酸。SPG-56所含的6种糖中阿拉伯糖的含量最高,高达0.92%,其次是含量为0.82%的半乳糖,含量最低的是0.17%的葡萄糖醛酸,而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木糖的三者的含量相对来说差别不大,分别为0.21%、0.21%与0.23%。SPG-56中必需氨基酸达42.9%,所有氨基酸中含量丰富的氨基酸有三种,分别是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及必需氨基酸缬氨酸,这三种氨基酸的含量分...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使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法纯化糖蛋白成分1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 SPG-56 糖组分分析通过硫酸蒽酮比色法测量成分 17 的总糖含量,结果显示糖含量约为 2.9%。图-5 为 HPLC 法分析成分 17 单糖的结果,图 1-6 为单糖的标准品图谱。该结果显,成分 17 的单糖类型多达 6 种,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木糖,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这些单糖的含量分别为约 0.21%,0.17%,0.20%,0.23%,.82%和 0.92%。
Tab 1-2 Amino acid various analysis of SPG-56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必需氨基酸 含量(%) 必需氨基酸 含量(%谷氨酸 14.216 缬氨酸 9.546门冬氨酸 14.046 亮氨酸 7.696丝氨酸 6.176 苯丙氨酸 6.926丙氨酸 5.256 异亮氨酸 6.526甘氨酸 5.196 苏氨酸 6.236精氨酸 4.696 赖氨酸 4.926酪氨酸 3.886 蛋氨酸 1.010组氨酸 1.876总计 55.348 总计 42.866注:组氨酸是婴幼儿必需氨基酸质谱测定 SPG-56 分子量质谱被用来检测 SPG-56 的分子量,从图 1-7 我们可以发现质谱而且 SPG-56 的分子量约为 56 K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纳豆糖蛋白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免疫活性研究(英文)[J]. 沈柱英,黄占旺,肖建辉,曹靖文. 食品科学. 2015(13)
[2]Emerging rol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protection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J]. Li Zhong,Xufei Zhang,Mihai Covas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24)
[3]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 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组,吴孟超,叶胜龙,江家骥,董菁,汤钊猷. 肿瘤. 2014(04)
[4]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J]. 周丹蓉,方智振,廖汝玉,叶新福,姜翠翠,潘少霖. 营养学报. 2013(06)
[5]Anticancer effects of sweet potato protein o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J]. Peng-Gao Li,Tai-Hua Mu,Le D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21)
[6]甘薯糖蛋白对高血脂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影响[J]. 梁婧婧,苏锡辉,史铁嘉,孟宪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03)
[7]植物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沈潘潘,常丽新,贾长虹.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8]紫红薯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罗秋水,上官新晨,蒋艳,吴少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9]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孙建平,谭竹钧,韩雅莉.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1)
[10]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研究[J]. 程琤,刘超,贺炜,周耀,王征. 营养学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白芸豆中α-淀粉酶抑制剂糖蛋白的提取纯化、组成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D]. 杨明琰.西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大鲵皮肤粘液糖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抗肺癌活性研究[D]. 徐伟良.陕西理工学院 2015
[2]虎斑乌贼肌肉糖蛋白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D]. 戴宏杰.浙江工商大学 2015
[3]马氏珍珠贝糖蛋白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李雨哲.华南理工大学 2011
[4]茶叶糖蛋白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D]. 韩澄.南昌大学 2010
[5]丹参糖蛋白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D]. 王应强.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390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使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法纯化糖蛋白成分1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 SPG-56 糖组分分析通过硫酸蒽酮比色法测量成分 17 的总糖含量,结果显示糖含量约为 2.9%。图-5 为 HPLC 法分析成分 17 单糖的结果,图 1-6 为单糖的标准品图谱。该结果显,成分 17 的单糖类型多达 6 种,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木糖,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这些单糖的含量分别为约 0.21%,0.17%,0.20%,0.23%,.82%和 0.92%。
Tab 1-2 Amino acid various analysis of SPG-56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必需氨基酸 含量(%) 必需氨基酸 含量(%谷氨酸 14.216 缬氨酸 9.546门冬氨酸 14.046 亮氨酸 7.696丝氨酸 6.176 苯丙氨酸 6.926丙氨酸 5.256 异亮氨酸 6.526甘氨酸 5.196 苏氨酸 6.236精氨酸 4.696 赖氨酸 4.926酪氨酸 3.886 蛋氨酸 1.010组氨酸 1.876总计 55.348 总计 42.866注:组氨酸是婴幼儿必需氨基酸质谱测定 SPG-56 分子量质谱被用来检测 SPG-56 的分子量,从图 1-7 我们可以发现质谱而且 SPG-56 的分子量约为 56 K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纳豆糖蛋白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免疫活性研究(英文)[J]. 沈柱英,黄占旺,肖建辉,曹靖文. 食品科学. 2015(13)
[2]Emerging rol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protection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J]. Li Zhong,Xufei Zhang,Mihai Covas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24)
[3]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 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组,吴孟超,叶胜龙,江家骥,董菁,汤钊猷. 肿瘤. 2014(04)
[4]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J]. 周丹蓉,方智振,廖汝玉,叶新福,姜翠翠,潘少霖. 营养学报. 2013(06)
[5]Anticancer effects of sweet potato protein o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J]. Peng-Gao Li,Tai-Hua Mu,Le D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21)
[6]甘薯糖蛋白对高血脂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影响[J]. 梁婧婧,苏锡辉,史铁嘉,孟宪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03)
[7]植物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沈潘潘,常丽新,贾长虹.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8]紫红薯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罗秋水,上官新晨,蒋艳,吴少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9]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孙建平,谭竹钧,韩雅莉.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1)
[10]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研究[J]. 程琤,刘超,贺炜,周耀,王征. 营养学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白芸豆中α-淀粉酶抑制剂糖蛋白的提取纯化、组成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D]. 杨明琰.西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大鲵皮肤粘液糖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抗肺癌活性研究[D]. 徐伟良.陕西理工学院 2015
[2]虎斑乌贼肌肉糖蛋白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D]. 戴宏杰.浙江工商大学 2015
[3]马氏珍珠贝糖蛋白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李雨哲.华南理工大学 2011
[4]茶叶糖蛋白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D]. 韩澄.南昌大学 2010
[5]丹参糖蛋白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D]. 王应强.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3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1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