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保护新型冠状病毒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功效网络分析与机制预测
发布时间:2021-06-14 08:39
目的探寻醒脑静注射液(XNJI)保护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以期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醒脑静注射液的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醒脑静注射液"中药-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功效作用网络,通过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预测潜在的作用机制,并将醒脑静注射液中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 Mpro、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2019-nCoV RBD/ACE2-B0AT1 complex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醒脑静注射液105个活性成分,928个药物靶点,741个冠状病毒靶点,611个神经保护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83个,核心成分12个,关键靶点7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204个条目,KEGG注释分析共得到120条信号通路,涉及乙型肝炎通路、致癌通路、TNF、HIF-1及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核心成分与3CL Mpro、ACE2、和complex的结合活性较好,其中绿莲皂苷元...
【文章来源】:中草药. 2020,51(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醒脑静注射液与冠状病毒靶点、神经保护靶点韦恩图
根据靶点度值2倍中位数为筛选条件,删除与靶点无交集的孤立成分,构建醒脑静注射液抗冠状病毒作用网络。结果发现,异山柰素(3-methylkempferol)、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5′-pentamethoxyflavone)、桑黄素(morin)、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艾黄素(artemisetin)、栀子黄素A(gardenin)、金雀异黄酮(genistein)、姜黄素(curcumin)、苏丹III(sudan III)、龙脑香内酯(dryobalanone)等87个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ALOX5、CYP17A1、PTGS1、CA9、PPARA、ESR1、PARP1、NOS2、ADORA2A等54个靶点发挥抗冠状病毒的作用。其中,异山柰素、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桑黄素、山柰酚、槲皮素分别调控30、29、29、28、28个靶点,见图2。2.3.2 醒脑静注射液神经保护网络
醒脑静注射液中异山柰素、山柰酚、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睾酮(testosterone)、桑黄素、槲皮素、艾黄素、栀子黄素A、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龙脑香内酯等92个活性成分通过作用CYP19A1、AR、HSD11B1、ALOX5、PTGS2、PTGS1、ACHE、ESR2、PPARA、BACE1等56个靶点保护神经系统。异山柰素作用靶点30个,为方中最多,其次为山柰酚29个,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27个,睾酮27个,桑黄素27个。见图3。2.3.3 核心成分-疾病关系网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神经外科病区防控专家共识[J]. 张丽华,孟庆涛,季芳,芦勤,曲虹.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04)
[2]冠状病毒的致炎机制研究进展及疫苗研发特点[J]. 吕鹏,李登峰,刘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3]从武汉抗疫看中医药文化认同与新的医学模式[J]. 杨艳梅,黄姗,黄玉静,洪蕾. 中医药文化. 2020(02)
[4]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肺毒清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J]. 刘钱,贺桢翔,杨慧,刘新燕,曾钦,张梅,刘涛. 中草药. 2020(07)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解读[J]. 陈蕾,谢俊刚. 医药导报. 2020(05)
[6]小柴胡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功效网络分析与机制预测[J]. 孙凯滨,张新雨,刘静,孙蓉. 中草药. 2020(07)
[7]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风暴[J]. 王玉亮,王峰,耿洁. 天津医药. 2020(06)
[8]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抗病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研究[J]. 姚运秀,贺桢翔,刘晓凤,何勇志,雷阳,张书滔,赵灵丽,刘涛. 中草药. 2020(06)
[9]基于新冠肺炎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策略[J]. 高钰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03)
[10]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效果及对脑功能影响[J]. 胡瑾瑜. 上海医药. 2020(04)
博士论文
[1]口蹄疫病毒Lpro和3Cpro调控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 王荡.华中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偶氮染料的致突变分子机制及其毒代动力学研究[D]. 朱浩.宁波大学 2014
[2]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及抗炎活性研究[D]. 鄢春旻.南京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29463
【文章来源】:中草药. 2020,51(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醒脑静注射液与冠状病毒靶点、神经保护靶点韦恩图
根据靶点度值2倍中位数为筛选条件,删除与靶点无交集的孤立成分,构建醒脑静注射液抗冠状病毒作用网络。结果发现,异山柰素(3-methylkempferol)、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5′-pentamethoxyflavone)、桑黄素(morin)、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艾黄素(artemisetin)、栀子黄素A(gardenin)、金雀异黄酮(genistein)、姜黄素(curcumin)、苏丹III(sudan III)、龙脑香内酯(dryobalanone)等87个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ALOX5、CYP17A1、PTGS1、CA9、PPARA、ESR1、PARP1、NOS2、ADORA2A等54个靶点发挥抗冠状病毒的作用。其中,异山柰素、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桑黄素、山柰酚、槲皮素分别调控30、29、29、28、28个靶点,见图2。2.3.2 醒脑静注射液神经保护网络
醒脑静注射液中异山柰素、山柰酚、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睾酮(testosterone)、桑黄素、槲皮素、艾黄素、栀子黄素A、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龙脑香内酯等92个活性成分通过作用CYP19A1、AR、HSD11B1、ALOX5、PTGS2、PTGS1、ACHE、ESR2、PPARA、BACE1等56个靶点保护神经系统。异山柰素作用靶点30个,为方中最多,其次为山柰酚29个,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27个,睾酮27个,桑黄素27个。见图3。2.3.3 核心成分-疾病关系网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神经外科病区防控专家共识[J]. 张丽华,孟庆涛,季芳,芦勤,曲虹.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04)
[2]冠状病毒的致炎机制研究进展及疫苗研发特点[J]. 吕鹏,李登峰,刘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3]从武汉抗疫看中医药文化认同与新的医学模式[J]. 杨艳梅,黄姗,黄玉静,洪蕾. 中医药文化. 2020(02)
[4]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肺毒清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J]. 刘钱,贺桢翔,杨慧,刘新燕,曾钦,张梅,刘涛. 中草药. 2020(07)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解读[J]. 陈蕾,谢俊刚. 医药导报. 2020(05)
[6]小柴胡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功效网络分析与机制预测[J]. 孙凯滨,张新雨,刘静,孙蓉. 中草药. 2020(07)
[7]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风暴[J]. 王玉亮,王峰,耿洁. 天津医药. 2020(06)
[8]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抗病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研究[J]. 姚运秀,贺桢翔,刘晓凤,何勇志,雷阳,张书滔,赵灵丽,刘涛. 中草药. 2020(06)
[9]基于新冠肺炎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策略[J]. 高钰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03)
[10]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效果及对脑功能影响[J]. 胡瑾瑜. 上海医药. 2020(04)
博士论文
[1]口蹄疫病毒Lpro和3Cpro调控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 王荡.华中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偶氮染料的致突变分子机制及其毒代动力学研究[D]. 朱浩.宁波大学 2014
[2]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及抗炎活性研究[D]. 鄢春旻.南京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29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2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