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CaN/NFAT信号途径探讨血府逐瘀汤控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5 06:44
  目的:基于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信号途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调控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他克莫司胶囊(1.0 mg/kg)阳性对照组及血府逐瘀汤流浸膏低(3.25 g/kg)、中(6.5 g/kg)、高(13.0 g/kg)剂量组,另以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降低,进食饮水显著减少,大小便基本正常,精神萎靡,毛发蓬松、杂乱、无光泽,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态较模型组不同程度改善。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损伤侧颈动脉内膜组织可见严重血管内膜增生表现,各给药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损伤侧颈总动脉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外周弹力膜周长显著增加,新生内膜指数显著升高,管腔面积显著减小,血浆MCP-1含量显著升高,损伤侧颈总动脉血管内膜组织CaN、NFAT c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外周弹力膜周长显著减小,新生内膜指数显著降低... 

【文章来源】:中药材. 2020,43(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CaN/NFAT信号途径探讨血府逐瘀汤控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血府逐瘀汤对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大鼠损伤侧颈总动脉血管内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HE,×400)

血府逐瘀汤,动脉血,球囊,内膜


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是冠心病患者支架介入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分化、凋亡等一系列复杂有序的反应,并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沉积[6]。因此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是一种病理变化过程,可与高脂饮食共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斑块形成的发生风险。在冠心病患者支架介入术中血管游离、阻断、灌注冲洗、盐水滴注、球囊导管取栓和血管吻合等均可导致冠脉损伤,尽管上述操作及血管扩张过程中力求减轻损伤,但血管内膜增生的发生风险仍较高。常规术后抗凝、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肝素、调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辅助用药虽对血管内膜增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远期疗效仍不甚理想。该领域工作人员仍需积极挖掘新的治疗方向,力求增强对血管内膜增生的防控效果。血管内膜增生发生后,除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弹力板附近迁移、细胞外基质增多外,血管管腔面积也明显减小,内膜面积和新生内膜指数均增加,且血管扩张性重构指标均有所改变,需重点关注。本研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可见基本状态差、体质量下降、血管内膜增生表现且血管内膜增生指标、血管扩张性重构指标也均显著异常,证实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并能影响大鼠的状态,出现严重的血管内膜增生表现。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基本状态、体质量、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血管数目、血管内膜增生和扩张性重构指标均显著改善,以血府逐瘀汤高剂量作用最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utaecarpine Inhibits Intimal Hyperplasia in A Balloon-Injured Rat Artery Model[J]. XU Yang,CHEN Xiu-ping,ZHANG Feng,HOU Hua-hua,ZHANG Jing-yi,LIN Shu-xian,SUN An-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8(06)
[2]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 邢小燕,翟向伟,范辉,王晓峰,刘晓亮,冯卫星.  陕西中医. 2017(10)
[3]血管紧张素Ⅱ致心肌肥大小鼠模型中内源性二氧化硫体系的变化[J]. 陈清华,黄娅茜,武辉娟,田小雨,张璐璐,杜军保,金红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01)
[4]大蒜素对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的干预作用[J]. 巫少荣,常青,李自成.  中药材. 2011(12)
[5]血府逐瘀汤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fos及c-jun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 谢辉,龙志江,罗尧岳,周小青,李雪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07)
[6]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建立和损伤血管的组织学观察[J]. 王晓军,崔连群,刘继东,王敏,盖玉生,李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3230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30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