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蓝萼乙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8 08:39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与患者年龄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PD主要的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运动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相关症状。患者中脑多巴胺(dopaminergic,DA)能神经元的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异常沉积及其包涵体路易小体(Lewy body,LB)的形成是PD组织病理学上的主要改变和重要特征。目前,PD发生发展的病因未能完全阐明,有多种可以导致神经元变性的机制被认为能诱发帕金森病。研究指出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损伤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并在DA神经元丢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后释放大量氧自由基以及细胞炎性因子,造成脑内神经炎症反应和过氧化损害,引起大脑黑质内DA能神经元变性凋亡,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因此,寻找具有抗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的药物成为帕金森病缓解和治疗的重要方向。蓝萼乙素(glaucocalyxin B,GLB)是蓝萼香茶菜中分离纯化的一种二萜化合物,已有研究发现其对小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和神经保护作用,因此推测其可成为帕金森病潜在的治疗药物。本研究着...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蓝萼乙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脂多糖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行为测试

相关蛋白,脑组织,病理,中脑


图 1.2 脑组织病理相关蛋白α-Syn、TH、GFAP 和 CD11b 的表达。-D)sham 组、GLB 组、PD 组、PD+GLB(L、M、H)组大鼠中脑α-Syn、Tb 免疫组化染色。(E)各组大鼠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P<0.001,ns:无显著性差异,图像中的比例尺代表 50 μm)组大鼠中脑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检测eal-time PCR 检测炎症因子 TNF-α、IL-1β、IL-6 在各组大达情况 Real-time PCR 检测炎症因子 TNF-α、IL-1β、IL-6 在各组大鼠情况。TNF-α的检测结果如图 1.3A 所示,与 Sham 组相比,P中 TNF-α mRNA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约增加了 4.26 倍;与GLB(L)组、PD+GLB(M)组和 PD+GLB(H)组的 TNF-α,且具有 GLB 剂量依赖性,PD+GLB(H)组 TNF-α表达水

氧化应激反应,炎症,中脑,大鼠


图 1.3 GLB 抑制 LPS 诱导的脑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A)Real-time PCR 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中脑 TNF-α mRNA 水平(B)Real-time PCR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中脑 IL-1β的 mRNA 水平。(C)Real-time PCR 检测不同处理组的大鼠中脑 IL-6 的 mRNA 水平。(*P<0.05,**P<0.01,***P<0.001,ns:无显著性差异)3.3.2 大鼠中脑组织 NO 含量及 iNOS 蛋白表达水平检测采用试剂盒检测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信使分子一氧化氮(NO)在各组大鼠中脑组织中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 1.4 所示,与 Sham 组相比,PD 组大鼠中脑组织中 NO 的含量显著升高(NO 含量增加了 2.84 倍);与 PD 组相比,PD+GLB(L)组 NO 含量减少了 17 %,但无显著性差异;PD+GLB(M)组和 PD+GLB(H)组 NO 含量显著降低,其中 PD+GLB(M)组减少了 36 %,PD+GLB(H)减少了 47 %。同时,大鼠中脑 iNOS 表达水平与 NO 的变化一致(图 1.4B),与 Sham 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精多糖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组织中PPAR-γ表达的影响[J]. 陈娟,李友元,田伟,成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5)
[2]雷公藤内酯可减轻MPP~(+)诱导的大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英文)[J]. 高俊鹏,孙珊,李文伟,陈依萍,蔡定芳.  Neuroscience Bulletin. 2008(03)
[3]帕金森病中医治疗概况[J]. 王海明,杨明会.  人民军医. 2008(01)
[4]姜黄素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 潘静,丁健青,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7(05)

硕士论文
[1]尼古丁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影响[D]. 李春丽.中国医科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6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36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