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麸炒僵蚕的炮制工艺规范化及质量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20:22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等功能。麸炒法为僵蚕常用的炮制方法,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然而,药典关于麸炒法的表述相对含糊,缺乏具体的炮制工艺参数和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在实际操作中仍需靠经验来评价炮制品“火候”。《中国药典》对于麸炒僵蚕的质量要求仅限于外观性状,质量标准不完善。此外,麸炒矫臭矫味的炮制机理也未有报道。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麸炒僵蚕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本课题通过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以麸炒温度,麸炒时间和麦麸用量为考察因素,将水溶性蛋白含量、白僵菌素含量、浸出物和外观性状评分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内外结合”整体评价优选出适合僵蚕麸炒的炮制工艺参数为:麸炒温度235~245℃(炒药机温度),麸炒时间2.5~3 min(投药时间),投料比为0.16(麦麸:僵蚕)。麸炒僵蚕质量标准研究。本课题对麸炒僵蚕质量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麸炒僵蚕的炮制工艺规范化及质量相关研究


麸炒温度、麸炒时间的和投料比对麸炒僵蚕的质量的影响

等高线图,麸炒,僵蚕,品质影响


图 1-2 麸炒温度、麸炒时间及投料比对麸炒僵蚕品质影响的等高线与三维响应曲面图2.2.3 验证试验按照调整的最优炮制工艺,炮制三批麸炒僵蚕,得到的麸炒僵蚕综合评分平

机器视觉系统,光源,饮片,白平衡


图 2-1 机器视觉系统1 操作步骤操作前,打开仪器光源 60 min 进行光源稳定,然后采用白平衡卡,进校正。每批样品中随机的挑选完整的饮片各 100 个置于的机器视觉的系统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僵蚕的本草考证[J]. 莫雪林,胡美变,肖禾,吴纯洁,张俊侠.  中药与临床. 2016(05)
[2]响应面法优化胆黄连的炮制工艺[J]. 王静,陈悦,袁子民,吕佳,刘欢.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6)
[3]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牡丹皮炭炮制工艺[J]. 朱琼花,莫毛燕,孟江,周苏娟,王淑美,梁生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4)
[4]青花椒香气快速气相电子鼻响应特征及GC-MS物质基础分析[J]. 杨静,赵镭,史波林,支瑞聪,汪厚银,张璐璐,周先礼,魏屹,任康.  食品科学. 2015(22)
[5]僵蚕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J]. 李晶峰,孙佳明,张辉.  吉林中医药. 2015(02)
[6]家蚕省力化养殖技术探讨[J]. 梁年贵.  南方农业. 2015(03)
[7]Heracles Ⅱ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对白酒气味成分分析技术探讨[J]. 张鑫,相里加雄,路星.  酿酒科技. 2014(10)
[8]一株感染家蚕的高致病性白僵菌的鉴定及在僵蚕生产中的应用[J]. 邢东旭,李丽,廖森泰,肖阳,李庆荣,叶明强,杨琼.  蚕业科学. 2014(05)
[9]基于差异蛋白质鉴别僵蚕及其新型伪品[J]. 邱乙,汪云伟,程元柳,吴纯洁,万德光,国锦琳.  吉林中医药. 2014(10)
[10]响应面法与正交设计提取天麻素工艺比较[J]. 张明会,樊亮,高婷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基于Maillard反应研究麸炒增加“焦香健脾”作用的共性物质[D]. 崔小兵.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2]何首乌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中药中的Maillard反应[D]. 刘振丽.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三种真菌类中药材的蛋白质凝胶电泳分析[D]. 李春红.重庆大学 2016
[2]基于智能感官分析技术的贝母及黄连饮片鉴别研究[D]. 杨诗龙.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
[3]应用盐溶蛋白SDS-PAGE技术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研究[D]. 李鹏.福建农林大学 2007
[4]僵蚕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D]. 李晓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41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41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1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