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香椿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基于双相水解的中药活性成分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09:19
  香椿Toona sinensis Roamer(T.sinensis)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楝科(Me1iaceae)香椿属(Toona)植物,其叶和果实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生物活性,为了更为深入地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并为香椿叶和香铃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指标性成分和科学依据,有必要开展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活性成分的检验与分析等研究工作。中药中获取的苷元或稀有次级苷类化学成分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及应用价值,为克服传统酸水解或酶水解法存在的不足,本文以香椿叶提取物、薯蓣皂苷和淫羊藿原生苷为研究对象,构建并优化新型催化水解体系,用于更加高效、方便地制备中药活性成分。第一章文献综述对香椿的植物学特征、药用与食用价值、香椿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多酚类、萜类、苯丙素类、含硫化合物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阐述了香椿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此外,探讨了中药活性成分的制备新途径,并论证了建立新方法的必要性。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提出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设计思路,为论文工作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常压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提取、分离与纯...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2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香椿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基于双相水解的中药活性成分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香椿树

香椿,树干,中药活性成分,皮孔


香椿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基于双相水解的中药活性成分制备新方法的研究图 1.3),长 2~3.5 cm,深褐色,具苍白色小皮孔。种子上端具膜质 6~7 月,果期 10~11 月。

香椿,果实,香椿叶


2图 1.3 香椿花(左)与果实(右)Figure 1.3 Flowers (Left) and fruits (Right) of T. sinensis2 药用与食用价值香椿的药用部位主要包括叶、根皮和果实。香椿叶为香椿的干燥树叶,通常于春季采收,晒干;性平,味苦,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涩肠止痢,杀虫固精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香椿叶“嫩芽月食,消风祛毒”。椿白皮(图 1.4)为香椿的干燥根皮,全年均可采收,先将树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剥取皮部,仰面晒干;性凉,味苦、涩,具有除热燥湿,涩肠止痢及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离子液体在红花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研究[J]. 王鑫,孟丹,葛秀娟,赵三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黄姜中薯蓣皂苷元提取工艺的优化[J]. 赵国强,王常高,林建国,杜馨,蔡俊.  中成药. 2017(09)
[3]香椿叶中多酚类成分的研究[J]. 孙小祥,杨娅娅,盛玉青,夏国华,周静轩,沈玉萍,杨欢.  中成药. 2016(09)
[4]香椿叶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体外对糖尿病关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 扶雄,张伟,朱思明,李超,游丽君,赵振刚,刘瑞海.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7)
[5]柽柳的化学成分研究[J]. 陈柳生,梁晓欣,蔡自由,李利花.  中草药. 2014(13)
[6]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王旭波,顾芹英,沈玉萍,秦冬,杨欢,贾晓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4)
[7]RP-HPLC法测定香椿叶中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J]. 顾芹英,李慧华,秦冬,郭敏,杨欢,贾晓斌.  中成药. 2014(03)
[8]HPLC法测定香椿叶中山柰酚-3-O-鼠李糖苷的含量[J]. 姜祖祥,任深圳,王旭波,郭秀美,杨欢,贾晓斌.  中国药房. 2013(47)
[9]杨梅树皮中杨梅苷对照品制备及鉴定[J]. 肖玥,徐祖疆,王定勇.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8)
[10]香玲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 李争玲,王旭波,冉顶诗,陈斌,杨欢,贾晓斌.  中国药房. 2013(27)

硕士论文
[1]中甸兔儿风的活性成分研究[D]. 王燕.上海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71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71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