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膜苞鸢尾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23:28
  目的:探究膜苞鸢尾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方法:用膜苞鸢尾根及根状茎的不同极性部位(正丁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水、石油醚)处理RAW264.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并采用膜苞鸢尾不同极性部位处理炎症模型,Greiss法检测其对NO生成量的影响。结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膜苞鸢尾的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均无毒性作用,且均有一定的抑制炎症模型细胞NO生成的作用,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其中正丁醇部位抗炎效果最差,抑制作用在高浓度出现。结论 :膜苞鸢尾根及根状茎的不同极性部位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可为后续活性导向下的单体化合物分离和抗炎活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生物化工. 2020,6(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膜苞鸢尾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研究


膜苞鸢尾不同极性部位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的影响

鸢尾,部位,极性,炎症


在确定膜苞鸢尾不同极性部位的无毒性剂量范围后,研究了膜苞鸢尾不同极性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NO生成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当细胞未受到外界LPS刺激时,细胞基本不表达NO;在终浓度为1μg/mL的LPS刺激24 h后,细胞NO含量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后,能诱导细胞释放大量炎性介质NO。经过膜苞鸢尾不同极性部位作用后,巨噬细胞中NO的释放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5种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当药物浓度为5~20μg/mL时,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水部位NO生成量明显降低(P<0.001)。当浓度为5μg/mL时,抑制NO的效果为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二氯甲烷部位>水部位;当药物浓度为15μg/mL时,抑制NO的效果为乙酸乙酯部位>二氯甲烷部位>石油醚部位>水部位;当药物浓度为20μg/mL时,抑制NO的效果乙酸乙酯部位>二氯甲烷部位>石油醚部位>水部位。当药物浓度在50~200μg/mL时,正丁醇部位才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模型细胞中NO的生成,说明正丁醇部位抗炎效果最差。膜苞鸢尾根状茎乙酸乙酯、石油醚、二氯甲烷部位抗炎活性较强,分析原其因可能是因为相同质量下的不同极性部位的浸膏,极性小的部位所含的黄酮类成分较高,而极性大的水和正丁醇部位中因含有大量的多糖类成分,黄酮类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抗炎活性较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1种中药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影响[J]. 许洪波,杨康,刘澳昕,李易,雷智安,吴明斌,宋忠兴,唐志书.  中南药学. 2018(01)
[2]鸢尾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J]. 杨阳,杨黎彬,赵长琦.  中草药. 2015(11)
[3]五种兔唇花属植物全草水提物体外抗炎活性[J]. 焦莹,张成刚,张婷,俞桂新,徐红,刘琴.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4(03)
[4]基于炎症细胞模型的巴戟天抗炎活性部位[J]. 吴岩斌,吴建国,郑丽鋆,韩婷,秦路平,张巧艳.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1)
[5]草珊瑚多糖对经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 谢勇,曾建伟,林秀琴,郑燕芳,林培玲,梁一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10)
[6]基于炎症细胞模型的草珊瑚抗炎活性部位筛选[J]. 谢勇,曾建伟,郑燕芳,林培玲,梁一池.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5)
[7]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曹纬国,刘志勤,邵云,陶燕铎.  西北植物学报. 2003(12)

硕士论文
[1]九种黄酮类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PGE2、COX-2表达的影响[D]. 徐艺荣.天津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56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356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