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黄酮类化合物LC431对潜伏期HIV再激活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16:23
  艾滋病是因感染HIV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死亡率高,传播范围广的免疫缺陷综合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一度被认为是治疗HIV的良方,尽管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将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限以下,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根除病毒,因为病毒颗粒会潜伏在“病毒库”中,一经停药,病毒又会“卷土重来”。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疗法——shock&kill,就是先用激活剂将包藏在CD4+ T细胞中的病毒激发出来,再联用HAART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将其一举消灭。RNA Pol Ⅱ是真核生物转录过程最重要的聚合酶,在转录延伸阶段,P-TEFb作为一个转录延伸因子,可以磷酸化RNAPol Ⅱ的CTD区域,以及负性转录因子DSIF和NELF,从而解除其抑制作用,使得转录顺利进行下去,编码出全长的mRNA。P-TEFb不仅是细胞通用的一个转录因子,更参与了 HIV特异性的转录活化过程。我们想从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类通过激活转录从而激活HIV的激活剂,从而实现shock&kill中的第一步。本文通过筛选几类天然和合成的化合物,发现黄酮类母核的化合物对HIV前病毒的再激活作用较好。黄酮类药物是一类天然药物,兼具低毒...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酮类化合物LC431对潜伏期HIV再激活的机制研究


图1.1?Shock?&?ki丨丨模式图丨3丨??

通路图


目前潜在的可以使潜伏期HIV再激活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去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6],双极性化合物HMBA,Prostratin和白介素7?(IL-7)??它们的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见图1.2和作用机制见表1.3所述。然而现有的??潜伏激活剂有多种副作用,毒性大,细胞特异性差,易引起肿瘤等特点,因此从??天然产物中寻找一种特异且高效的HIV潜伏激活剂是目前的研宄热点。??V?c?ViaJAK/STAT?_?'L-7R〇??/?k?和、况:、?正?Fb?_??/?\?Via?kinase??£?"I?\??Via?PKC??pathway??Cyfespjssm??图1.2激活HIV通路图???表1.3激活HIV的药物机制??药物名称?激活机制??HDAC抑制剂?抑制组蛋白去去乙酰化酶(HDAC),选择性阻断HDAC??与HIV-1LTR的结合,通过组蛋白乙酰化酶(HAT),促??进染色体乙酰化,从而促进HIV-1?LTR表达??HMBA?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或PP2B/PPlot协同信号促??进正性转录延伸因子P-TEFb从7SK/HEXIM1的抑制性??大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由Tat蛋白募集促进RNAPol?II??的Ser2磷酸化,激活HIV-1转录??Prostratin?通过刺激PKC/NF-kB信号通路促进HIV-1?LTR的表达,??同时促进体细胞内减少分泌病毒受体??7??

结构图,结构图,组蛋白


第一章前言??(Carboxyl-terminal?motif?)的最后几十个氨基酸残基[5G]发挥作。??当被信号刺激后,Brd4从染色质上被释放,选择性得和己经从无活性复合物7SK??snRNP中解离出来的P-TEFb结合,这样,Brd4就介导着这一部分活性的P-TEFb??来到启动子区,增强转录延伸。CyclinTl的中间区域和CDK9?175位的Ser是结??合Brd4所必须的。Brd4?C端的两个溴区结构域是用来结合P-TEFb的,叫做P-??TEFb?interacting?domain?(PID),而N端则是和组蛋白H3、H4乙酿化的组蛋白??尾巴相结合t51],值得关注的是,与乙酰化组蛋白相结合的Brd4可以通过有丝分??裂持续发挥作用113]152]。这些属性使Brd4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到后期之间招募P-??TEFb到染色质模板,通过核被膜/板形成和核输入其他通用转录因子从而导致??依赖P-TEFb的基因表达在细胞周期的G1期被激活。因此,Brd4被认为是在细??胞分裂阶段传输表观遗传发挥了重要作用[53,5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合成研究进展[J]. 延玺,刘会青,邹永青,任占华.  有机化学. 2008(09)
[2]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曹纬国,刘志勤,邵云,陶燕铎.  西北植物学报. 2003(12)



本文编号:3362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362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