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苷与补肾固齿丸对大鼠慢性牙周炎牙槽骨重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13:54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与补肾固齿丸改善大鼠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情况,探讨ICA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后,随机分为慢性牙周炎组(P组)、ICA低剂量组(L组)、ICA高剂量组(H组)以及补肾固齿丸组(B组)。各组分别给药1个月、2个月,通过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同时采用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检测特定位点骨参数及记录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cement-to-enamel junction-alveolar bone crest,CEJ-ABC)的距离为牙槽骨吸收值,组织学切片评价ICA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修复重建的影响。结果 H组、L组及B组与P组相比,血清OCN均有所降低(P <0.05);H组、L组及B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较P组明显增大(P <0.05)。H组、B组与P组相比,骨小梁厚度明显增大(P <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减小(P <0.05);L组相应骨参数变化趋势与H...
【文章来源】:口腔疾病防治. 2020,28(12)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建模结束后正常组与牙周炎模型组病理学观察
给药2个月(图5),P组表现出牙龈增生明显,固有层内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但较给药1个月时有所减少,结合上皮附着向根方移位;牙槽骨表面见凹坑状吸收陷窝及逐渐凋亡的破骨细胞。B组较牙周炎组表现牙龈上皮未见明显增生,固有层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类骨质形成,可见骨化中心成骨细胞成排排列;可见新生牙周膜纤维束埋入新形成的牙槽骨中;大量活跃的成纤维细胞。H组、L组牙龈上皮增生不明显,固有层内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类牙骨质形成,可见骨化中心成骨细胞成排排列;大量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图3 给药1、2个月各组micro-CT测量参数定量分析
给药1、2个月各组micro-CT测量参数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淫羊藿苷口服给药对骨质疏松牙周炎小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J]. 杨卫,赵品,陶美玲,罗远. 上海口腔医学. 2019(01)
[2]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J]. 成杪莹,梁丹,唐智群,吴红崑. 口腔疾病防治. 2018(09)
[3]浓缩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进展[J]. 裴心佛,孟姝,丁一. 口腔疾病防治. 2018(05)
[4]淫羊藿与nHAC/PLA促进兔颌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J]. 谢利娜,刘艳辉,张晓娟. 北京口腔医学. 2015(04)
[5]淫羊藿苷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作用[J]. 秦子顺,殷丽华,王开娟,刘琪,程文晓,高鹏,孙可墨,钟梅,余占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5(04)
[6]补肾固齿丸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重建的影响[J]. 丁一,杨恒,文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22)
本文编号:3419878
【文章来源】:口腔疾病防治. 2020,28(12)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建模结束后正常组与牙周炎模型组病理学观察
给药2个月(图5),P组表现出牙龈增生明显,固有层内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但较给药1个月时有所减少,结合上皮附着向根方移位;牙槽骨表面见凹坑状吸收陷窝及逐渐凋亡的破骨细胞。B组较牙周炎组表现牙龈上皮未见明显增生,固有层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类骨质形成,可见骨化中心成骨细胞成排排列;可见新生牙周膜纤维束埋入新形成的牙槽骨中;大量活跃的成纤维细胞。H组、L组牙龈上皮增生不明显,固有层内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类牙骨质形成,可见骨化中心成骨细胞成排排列;大量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图3 给药1、2个月各组micro-CT测量参数定量分析
给药1、2个月各组micro-CT测量参数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淫羊藿苷口服给药对骨质疏松牙周炎小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J]. 杨卫,赵品,陶美玲,罗远. 上海口腔医学. 2019(01)
[2]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J]. 成杪莹,梁丹,唐智群,吴红崑. 口腔疾病防治. 2018(09)
[3]浓缩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进展[J]. 裴心佛,孟姝,丁一. 口腔疾病防治. 2018(05)
[4]淫羊藿与nHAC/PLA促进兔颌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J]. 谢利娜,刘艳辉,张晓娟. 北京口腔医学. 2015(04)
[5]淫羊藿苷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作用[J]. 秦子顺,殷丽华,王开娟,刘琪,程文晓,高鹏,孙可墨,钟梅,余占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5(04)
[6]补肾固齿丸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重建的影响[J]. 丁一,杨恒,文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22)
本文编号:3419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41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