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Diplacone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13:41
  研究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目前认为AS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而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样损伤是AS发生的始动环节。因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于预防和治疗AS及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均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 eine,HHCy)是血管内皮损伤独立的危险因素,HHCy患者常伴有AS的发生。Diplacone是从毛泡桐果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香叶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菌、抗氧化的活性。本课题拟通过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炎性损伤模型,研究Diplacone对HCy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HUVEC的培养HUVEC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37℃、5%CO2培养箱中培养。细胞汇合致80%90%,用含EDTA的0.25%的胰蛋白酶...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iplacone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Diplacone的分子结构式

状态图,正常状态,细胞,状态


将复苏后的细胞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细胞呈圆形透明状个体,悬浮培养液中。细胞培养 24 h 后,细胞基本贴壁,将细胞换液后,可观察细胞形状呈短颜色透明。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数量也在持续增多,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铺路石状镶嵌排列。待细胞生长至 80% 汇合(集或聚),细胞呈铺路石状紧密按 1:3 比例,将 HUVEC 进行传代培养。之后隔天换液 1 次,每 3 d 左右进行 1 次将 HUVEC 传至 2~3 代,此时正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活力旺盛,用于后续实验选取一部分此时期的细胞冻存,长期储存于液氮中,以备于后续实验。由于细胞速度较快,需要不断的进行传代,经过观察可知,当细胞传至第十代后,细胞形由短梭形趋于长梭形(如图 1.2),形状逐渐趋于不规则,透明度下降,生长速度由于此时细胞状态差,细胞衰老分化严重,不再适于后续实验的进行,可以复苏冻存的细胞,用于继续后面的实验。正常细胞 衰老分化细胞

存活率,损伤时间,时间依赖性,细胞存活率


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从图 1.3 可以看出,开势缓慢,而在 2 mmol/LHCy 处斜率最大,即递减最快,之后趋mol/LHCy 为抑制 HUVEC 增殖的最适损伤浓度。结果详见图 1. HCy 损伤时间对 HUVEC 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的存活率为 100%,HUVEC 在经过 2 12 h、24 h、36 h 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为(89.50 ±10.26)%(56.60 ±6.59)%、(50.20 ±6.80)%、(45.70 ±7.96)%,与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且在率递减最快,之后趋于平稳。由此确定 12 h 为抑制 HUVEC 增殖详见图 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病研究[J]. 朱颂,谷津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06)
[2]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macrophage sterol metabolism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J]. Annette Graham,Anne-Marie Alle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5(05)
[3]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Inhibit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giogenesis by Down-Reg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Subunit 4 Expression[J]. 乔云,张鹏举,鹿晓婷,孙巍巍,刘桂林,任敏,闫磊,张继东.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5(04)
[4]红景天苷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J]. 朱琳,王彦军,俞天虹,罗光华,魏江,于洋,贾方,孙建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01)
[5]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J]. 于海荣,宋成军,毛晓霞,李颖,刘莎莎,赵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01)
[6]毛泡桐果化学成分研究[J]. 李传厚,王晓静,唐文照,高天阳.  食品与药品. 2014(01)
[7]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J]. 何玉萍,江湧,何玉珊,许翌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5)
[8]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以及损伤修复与动脉粥样硬化[J]. 邱雅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0)
[9]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温先勇,邓正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5(08)
[10]NF-κB和sICAM-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罗瑛,谢秀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01)



本文编号:3470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470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