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其代谢产物肝毒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05:17
目的:采用HepaRG细胞系及体外肝微粒体体系初步评价及推测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潜在肝毒性风险。方法:通过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测定EG对HepaRG细胞的抑制率评价EG的整体细胞毒作用;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启动Ⅱ相代谢反应,考察EG原型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的抑制作用;启动Ⅰ和Ⅱ相代谢反应,考察EG代谢产物的潜在肝毒性。综合细胞毒性实验及UGT1A1酶抑制结果初步评价EG的肝毒性作用。结果:HepaRG细胞实验结果显示,EG具有肝细胞毒性作用; UGT1A1酶抑制实验表明,EG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均可显著抑制UGT1A1酶活性,且抑制类型均为竞争型抑制,酶活性显著降低可导致其底物胆红素体内蓄积,继而存在引发肝毒性的可能。结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其经Ⅱ相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产生的Ⅱ相代谢物,可能是产生肝脏毒性的原因,二者可通过抑制UGT1A1酶引发胆红素体内堆积产生肝毒性。
【文章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2020,29(1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ATP测定EG对HepaRG细胞的抑制率
由实验结果可知(见图2),仅启动Ⅱ相代谢反应时,EG以原型形式直接作用于UGT1A1酶,表现为强抑制作用(Ki=3.43μmol·L-1),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当同时启动Ⅰ,Ⅱ相代谢后,EG对UGT1A1酶的抑制作用继续增强(Ki=0.81μmol·L-1),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因此我们初步推测,EG无论是原型还是其代谢产物均可使UGT1A1酶活性显著降低,可导致其底物胆红素体内蓄积,继而存在引发肝毒性的可能。因此,除原型成分外,明确EG的Ⅰ,Ⅱ相代谢产物可进一步阐释其毒性物质基础。3代谢产物分析
将EG分别启动Ⅰ相代谢,及同时启动Ⅰ,Ⅱ两相代谢后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见图3。采用Waters Masslynx 4.1软件采集代谢产物信息,将数据导入UNIFI数据库,与数据库中对照品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采用scientific library功能对代谢产物进行推测。3.3.1 EGⅠ相代谢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分子对接及体外抑制实验预测芹菜素潜在药物相互作用[J]. 汪祺,王亚丹,杨建波,刘越,文海若,马双成.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8)
[2]基于体外肝代谢考察大黄素甲醚肝毒性作用[J]. 汪祺,王亚丹,杨建波,刘越,文海若,马双成.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1)
[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体内外抗肝癌活性研究[J]. 李凯明,李勇,李轶群,李登科,孙震晓. 中国新药杂志. 2018(10)
[4]大黄蒽醌类成分肝肾毒性和效应物质研究[J]. 窦志华,许波,施忠,王陈萍,宣东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10)
[5]何首乌中二蒽酮类成分肝毒性研究[J]. 汪祺,戴忠,张玉杰,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8(02)
[6]何首乌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对人肝细胞L02中CYP1A2、CYP2C9和CYP2E1 mRNA表达的影响[J]. 王子建,李浩,李登科,陈静,吴双,周明,全正扬,孙震晓. 中草药. 2017(23)
[7]何首乌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与体外抗癌活性研究[J]. 李登科,李宝赛,崔宝弟,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14(06)
本文编号:3502285
【文章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2020,29(1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ATP测定EG对HepaRG细胞的抑制率
由实验结果可知(见图2),仅启动Ⅱ相代谢反应时,EG以原型形式直接作用于UGT1A1酶,表现为强抑制作用(Ki=3.43μmol·L-1),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当同时启动Ⅰ,Ⅱ相代谢后,EG对UGT1A1酶的抑制作用继续增强(Ki=0.81μmol·L-1),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因此我们初步推测,EG无论是原型还是其代谢产物均可使UGT1A1酶活性显著降低,可导致其底物胆红素体内蓄积,继而存在引发肝毒性的可能。因此,除原型成分外,明确EG的Ⅰ,Ⅱ相代谢产物可进一步阐释其毒性物质基础。3代谢产物分析
将EG分别启动Ⅰ相代谢,及同时启动Ⅰ,Ⅱ两相代谢后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见图3。采用Waters Masslynx 4.1软件采集代谢产物信息,将数据导入UNIFI数据库,与数据库中对照品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采用scientific library功能对代谢产物进行推测。3.3.1 EGⅠ相代谢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分子对接及体外抑制实验预测芹菜素潜在药物相互作用[J]. 汪祺,王亚丹,杨建波,刘越,文海若,马双成.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8)
[2]基于体外肝代谢考察大黄素甲醚肝毒性作用[J]. 汪祺,王亚丹,杨建波,刘越,文海若,马双成.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1)
[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体内外抗肝癌活性研究[J]. 李凯明,李勇,李轶群,李登科,孙震晓. 中国新药杂志. 2018(10)
[4]大黄蒽醌类成分肝肾毒性和效应物质研究[J]. 窦志华,许波,施忠,王陈萍,宣东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10)
[5]何首乌中二蒽酮类成分肝毒性研究[J]. 汪祺,戴忠,张玉杰,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8(02)
[6]何首乌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对人肝细胞L02中CYP1A2、CYP2C9和CYP2E1 mRNA表达的影响[J]. 王子建,李浩,李登科,陈静,吴双,周明,全正扬,孙震晓. 中草药. 2017(23)
[7]何首乌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与体外抗癌活性研究[J]. 李登科,李宝赛,崔宝弟,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14(06)
本文编号:3502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50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