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麓山灵芝的分离鉴定及活性产物的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0 14:58
  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rast)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来人们对它深层发酵的产物如三萜类物质、多糖和漆酶等做了很多相应的研究。开发和挖掘新的灵芝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岳麓山考察并发现野生灵芝,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灵芝菌种,经过18S菌种鉴定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灵芝菌株;并采取液体发酵的方法,研究了发酵液中漆酶、三萜和多糖等几种活性物质的产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麓山灵芝的菌种分离及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灵芝菌种,提取菌丝体的DNA进行18S菌种鉴定,并用该菌株的18S序列与基因库中相关18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麓山灵芝与基因库中灵芝AY705969.1序列相似对99%,初步鉴定为松杉灵芝菌株,命名为麓山灵芝。2、麓山灵芝发酵菌丝体三萜类物质研究:测定了基础培养条件下该灵芝菌种深层发酵活性产物的产量,发现该菌株中性三萜含量远高于酸性三萜。通过静置和震荡培养确定了先震动后静置的培养方法更有利于三萜合成。然后通过改良培养基培养,灵芝总三萜、中性三萜和酸性三萜产量分别为5...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麓山灵芝的分离鉴定及活性产物的初步分析


图2.1分离得到的灵芝菌种

测序,菌丝体,灵芝,位点


麓山灵芝的菌种鉴定及几种活性产物的初步分析??2.4.2菌种ITS测序??在进行麓山灵芝菌种鉴定时,我们首先选用较常用的ITS法,引物为ITS通??用引物ITS4和ITS1,PCR过后送测序公司测序结果发现在反测序时,分别在415??位点和160位点出现双峰,因此判断麓山灵芝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改用18S??法来进行鉴定。?? ̄:? ̄?"?:? ̄ ̄i.i」4-1?"JT!? ̄?r? ̄?T ̄ ̄'? ̄? ̄*?--??""""-??,'"*.''■'

三萜,培养方式,静置培养,灵芝


11天的菌丝来测定发酵胞内三萜的量。麸皮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廉价和常见的物??质,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为了提高三萜的产量,根据文献,我们首??先用麸皮替换土豆来进行培养基优化。由图3a可以看出,在麸皮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振荡加静置培养第十天三萜含量达到最高,与基础培养基相比,该种灵芝总??三萜的含量增加了?93%,中性三萜的含量增加了?85.6%,而生物量和酸性三萜含??量却没有很大变化,这说明我们发现的这株灵芝是一株高产中性三萜的灵芝。??1^?I?1?I?P?I?1?1??r_?_?_?■?r?■?■?■??:t?■?■?■?■?B??先震荡后静置培养天数(D)?1先震荡后静置培养??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用菌漆酶生物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张鹏,王延锋,潘春磊,盛春鸽,王金贺,史磊.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9)
[2]真菌漆酶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刘忠川,王刚刚.  生物物理学报. 2013(09)
[3]响应面法优化Ganoderma lucidum产漆酶种子培养基[J]. 赵世光,钱森和,张焱,蔡为荣,王陶.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6)
[4]灵芝EIM-40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J]. 何国斌,蔡少丽,柯崇榕,黄平,张明亮,黄建忠.  生物加工过程. 2012(02)
[5]灵芝多糖诱导耐药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曲红光,曲悦,高磊,燕巍,王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03)
[6]不同植物药提取物对灵芝细胞生长和胞内三萜产物形成的影响[J]. 赵艳,刘高强,朱朝阳,韩文军,李杜.  菌物学报. 2011(02)
[7]部分稀土元素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液体发酵的影响[J]. 姚强,高兴喜,宫志远,任鹏飞,仇可新,刘岩.  食品科学. 2011(05)
[8]DNA分子标记在木耳属真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杨晓兵,宋慧,刘麒,李胜南,潘祖桐.  菌物研究. 2010(03)
[9]低分子灵芝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探讨(英文)[J]. 黄芳华,商明红,熊亚婷,张竞,张陆勇.  中国天然药物. 2010(03)
[10]灵芝中性三萜类成分的抗肿瘤作用[J]. 唐庆九,季哲,郝瑞霞,刘艳芳,杨焱,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2010(01)



本文编号:3599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599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