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结合核受体Nur77亲合力的SAR研究和雷公藤红素与亚磷酸酯类化合物在C6位偶联的方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0 20:02
孤儿核受体Nur77能够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个过程,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室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证明,一个源于中国传统中药雷公藤根皮部的生物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能够靶向结合孤儿核受体Nur77,并诱导Nur77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调控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但是,水溶解度差、毒性大等缺陷同时也限制了雷公藤红素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我们实验室希望优化雷公藤红素作为靶向Nur77核受体的药物。经过近三年研究,围绕优化雷公藤红素我们进行以下工作并得到相关结论:1)利用多种合成方法对雷公藤红素进行多位点修饰,丰富了雷公藤红素的修饰方法,合成并表征得到了 29个雷公藤红素的衍生物,包括C20位羧基酰氟化、糖基化、亚磷酸酯化产物8个,C6位双键还原、加成、偶联产物13个,C20位羧基及C6位双键同时修饰产物6个,骨架改造产物2个;2)利用已合成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和同实验室生物组合作进行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结合Nur77核受体亲和力的SAR研究,并评价其抗炎活性,发现羧基端修饰产物和C6位引入原子或小基团产物保留结合Nur77能力及抗炎...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简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核受体
1.3 Nur77的结构和功能
1.4 靶向Nur77的配体小分子研究进展
1.5 雷公藤红素研究进展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Nur77核受体的雷公藤红素的衍生化改造
2.1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分析分离方法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分析分离方法
2.2 合成路线及讨论
2.2.1 C20位羧基端衍生化
2.2.2 C6位双键衍生化
2.2.3 两步修饰
2.2.4 基于雷公藤红素骨架的结构改造
2.3 实验数据
2.4 实验总结
第三章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评价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1 实验细胞
3.1.2 实验仪器
3.1.3 主要实验试剂
3.2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结合Nur77亲和力的SAR研究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结果
3.3 雷公藤红素靶向Nur77的抗炎活性评价
3.3.1 实验原理
3.3.2 实验结果
第四章 雷公藤红素与亚磷酸酯类化合物在C6位偶联的方法学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分析分离方法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分析分离方法
4.3 雷公藤红素与亚磷酸酯偶联反应方法的建立
4.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4.3.2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4.3.3 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4.3.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4.3.5 反应物亚磷酸酯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4.3.6 催化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4.4 合成路线及方法
4.4.1 总合成路线
4.4.2 合成步骤
4.5 实验数据
4.6 实验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附录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1H-NMR,13C-NMR, HR-MS图谱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本文编号:3865742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简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核受体
1.3 Nur77的结构和功能
1.4 靶向Nur77的配体小分子研究进展
1.5 雷公藤红素研究进展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Nur77核受体的雷公藤红素的衍生化改造
2.1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分析分离方法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分析分离方法
2.2 合成路线及讨论
2.2.1 C20位羧基端衍生化
2.2.2 C6位双键衍生化
2.2.3 两步修饰
2.2.4 基于雷公藤红素骨架的结构改造
2.3 实验数据
2.4 实验总结
第三章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评价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1 实验细胞
3.1.2 实验仪器
3.1.3 主要实验试剂
3.2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结合Nur77亲和力的SAR研究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结果
3.3 雷公藤红素靶向Nur77的抗炎活性评价
3.3.1 实验原理
3.3.2 实验结果
第四章 雷公藤红素与亚磷酸酯类化合物在C6位偶联的方法学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分析分离方法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分析分离方法
4.3 雷公藤红素与亚磷酸酯偶联反应方法的建立
4.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4.3.2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4.3.3 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4.3.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4.3.5 反应物亚磷酸酯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4.3.6 催化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4.4 合成路线及方法
4.4.1 总合成路线
4.4.2 合成步骤
4.5 实验数据
4.6 实验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附录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1H-NMR,13C-NMR, HR-MS图谱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本文编号:3865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8657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