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预处理抗大鼠阵发性房颤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9:25
本文关键词:针刺预处理抗大鼠阵发性房颤作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针刺预处理 心房纤颤 阵发性房颤大鼠 缝隙连接蛋白 P波离散度 P波宽度 Ca~(2+)-ATP酶
【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来观察内关穴针刺预处理对阵发性房颤大鼠心房肌组织cx40及Ca2+-ATP酶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同时以心电图的房颤持续时间、心房复极相关参数P波宽度和P波离散度数值变化作为疗效判定指标、结合各种干预因素后大鼠右心房肌病理及心脏超微结构改变来证明针刺治疗房颤的有效性问题,阐明针刺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性的分子生物学及心脏电生理机制,为中医针灸治疗房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方法:1、选用体重在200-250克之间的三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麻醉后采用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每毫升中含:Ac h66微克,CaC1210毫克,新鲜配制)以大鼠尾静脉给药的方式连续注射7天建立阵发性大鼠房颤的动物馍型。 2、大鼠随机分为阵发性房颤模型组、针刺预处理组、胺碘酮药物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共4组,每组8只大鼠。 3、干预方法:针刺预处理组:注射造模药物前针刺双侧大鼠“内关”穴,每天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半小时后注射造模药物,共7天;可达龙药物对照组:灌服相当于4.5mg/(kg.d)主药的胺碘酮,每日2次,尾静脉注射造模药物一次,共7天;正常组:正常组大鼠每天麻醉后尾静脉注射(1ml/kg)生理盐水,共7天。模型组:每天注射造模药物一次共7天。第八天各实验组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4、各组大鼠右心房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取大鼠右心房组织,经过HE染色和行透射电镜检查来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右心房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5、采肜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右心房肌组织Cx40及Ca2+ATP酶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计算各组大鼠疗后房颤持续时间、心电图的心房复极相关参数P波宽度和P波离散度的变化作为疗效判定指标 5、统计学分析:对各组数据先进行正太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进行t检,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正常组大鼠麻醉注射造模药物后出现房颤f波及P波消失的典型房颤心电图表现。短暂房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及f波消失、P波出现房颤终止。造模后模型组房颤持续时间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表现上证实大鼠阵发性房颤模型造模成功。2、模型组大鼠注射造模药物后第1天、4天、7天心电图心房复极参数P波宽度、P波离散度数值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注射造模药物7天后,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组大鼠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均缩短,结果和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4、注射造模药物7天后,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组大鼠阵发性房颤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数值和P波宽度数值均缩短,结果和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HE染色后在高倍光镜下见阵发性房颤组大鼠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纤维排列松懈、连续性差;心肌纤维部分断裂并伴有灶性肌纤维融合:间质水肿;在电镜下见阵发性房颤组大鼠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肌节长短不均,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嵴融合;细胞核膜皱缩,核形不规则,肌节纤维异常收缩伴灶性融合;部分闰盘断裂或融合。而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组大鼠的心肌细胞仅见轻度的间质水肿,偶见心肌纤维排列欠规则,病理学表现优于模型组。6、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右心房Ca2+-ATP酶蛋白表达可见:正常组大鼠该蛋白表达最高、模型组大鼠的目标蛋白表达最低,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的Ca2+-ATP酶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6、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右心房Cx40蛋白的表达可见:正常组大鼠该蛋白的表达最低、模型组.大鼠蛋白表达最高,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组的Cx40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1、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尾静脉连续注射7天后,诱导产生的大鼠阵发性房颤模型,其心电图及心房复极参数表现与临床房颤患者相似,说明阵发性房颤大鼠造模成功、模型可靠、可重复性强,适用于基础实验的研究应用。 2、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尾静脉注射7天后大鼠心房肌出现损害和超微结构变化,发生结构重构现象。 3、内关穴针刺预处理能够使房颤大鼠心房肌组织的Ca2+-ATP酶蛋白表达上调,对抗房颤造成的心房肌细胞钙超载现象,和胺碘酮组疗效相当。 4、内关穴针刺预处理能够缩短房颤大鼠心电图心房复极参数P波宽度和P波离散度及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数值,使心房复极过程趋于正常。 5、内关穴针刺预处理能够使房颤大鼠心房肌组织的cx40蛋白表达下调,恢复心房电传导功能,和胺碘酮组疗效相当。 6、针刺预处理和胺碘酮组均能减轻房颤造成大鼠心房肌细胞形态、线粒体、肌纤维等损害,对心脏超微结构产生保护性作用,改善房颤引起的心房结构重构,降低大鼠死亡率。
【关键词】:针刺预处理 心房纤颤 阵发性房颤大鼠 缝隙连接蛋白 P波离散度 P波宽度 Ca~(2+)-ATP酶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综述13-31
- 1. 流行病学13-14
- 2. 分类14-15
- 3. 临床表现15-16
- 4. 病因病机研究16-22
- 5. 房颤对患者影响22-23
- 6. 房颤的治疗进展23-31
- 实验研究31-53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31-39
- (一) 实验材料31-32
- (二) 实验方法32-34
- (三) 检测指标及方法34-39
- 二、实验结果39-53
- (一) 大鼠一般状况观察39-40
- (二) 大鼠房颤心电图40-42
- (三) 正常组和模型组房颤持续时问比较42-43
- (四) 针刺预处理对麻醉状态下大鼠心率的影响43
- (五) 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心电图P波宽度的比较分析43-44
- (六) 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比较分析44
- (七) 连续7d造模各组大鼠死亡数及死亡时间44
- (八) 各组大鼠心房肌组织HE染色的结果分析44-45
- (九) 各组大鼠心房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45-46
- (十) 各组大鼠注射造模药物7天后相关心电图参数比较分析46-50
- (十一) 各组大鼠心房肌组织Ca~(2+)-ATP酶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50-51
- (十二) 各组大鼠心房肌组织CX-40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51-53
- 讨论53-72
- 一、阵发性房颤大鼠实验模型的选择和制作53-54
- 二、祖国医学对房颤的认识54-56
- 三、现代医学对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56-57
- 四、房颤药物治疗新进展57-59
- 五、内关穴取穴的立法和与依据59-61
- 六、针刺预处理中医文献研究61-62
- 七、针刺预处理有效性的现代机理研究62-63
- 八、针刺预处理对房颤大鼠右心房肌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影响63-64
- 九、针刺预处理对心房肌超微结构损害的保护性机制研究64-65
- 十、各组大鼠注射造模药物7天后死亡情况分析65-66
- 十一、针刺预处理对阵发性房颤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及心房复极参数的影响66-67
- 十二、心房颤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67-69
- 十三、实验结果分析69-72
- 结论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8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元石;葛芳;邱型豪;;针刺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08期
,本文编号:1062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06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