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三穴灸疗对模型大鼠衰老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1:03

  本文关键词:蒙医三穴灸疗对模型大鼠衰老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蒙医灸疗 三穴组穴 抗衰老 大鼠海马 衰老


【摘要】:研究目的 1.选取SD衰老模型大鼠的“顶会”、“火衰”、“胃”、“肾”等四个穴位,通过三穴组灸疗,观察蒙医灸疗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体力情况、体重变化、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大鼠脑内海马组织区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蛋白质等含量以及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与各灸疗组进行比较,研究蒙医三穴组灸疗的组穴配伍规律。 2.通过三穴组灸疗实验研究,探讨蒙医灸疗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组织细胞、脏腑功能的影响机制及强身保健、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 将选取3月龄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0)g,适应性喂养一周以后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顶会火衰和胃穴组、顶会火衰和肾穴组、顶会胃和肾穴组、火衰胃和肾穴组等6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和灸疗组,按每只大鼠每天每公斤体重在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0.125克,每天上午9:00到12:00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2d制造亚急性衰老模型。在造模期间,每周称一次大鼠体重,并观察大鼠外部特征,如皮毛颜色、活动情况、怕冷、饮食等情况。正常组大鼠,只颈北部皮下每天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连续注射42d,不造模、不施灸。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只做固定处理,而对其他组从第七周开始进行三穴组灸疗。据参照文献,对灸疗组选定穴位,穴位周围剪毛后进行三穴组灸疗,涂凡士林以保护大鼠皮肤并且便于固定艾炷。艾炷直径3mm、长1cm、灸垫厚度0.5mm,每次每穴灸5min三穴共施灸15min,1次/隔日,共21次。灸疗完成后,首先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体力能力、再测定DA、MAO、Ach、蛋白质等含量及胸腺指数、脾脏指数。 研究结果 三穴组灸疗后,海马组织区衰老因子变化显示,顶会穴、火衰穴、肾穴配伍组与模型组相比,DA、Ach、蛋白质等含量以及MAO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配伍组DA、Ach、蛋白质等含量明显增高,MAO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 三穴组灸疗后,大鼠脾脏、胸腺指数变化显示,虽然顶会穴、火衰穴、肾穴配伍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他配伍组的大鼠胸腺、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或P0.05)。 三穴组灸疗后,从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来看,顶会穴、火衰穴、肾穴配伍组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配伍组大鼠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与模型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或P0.05)。 研究结论 1.蒙医三穴组灸疗,通过提高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蛋白质等含量,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从而延缓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和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生化改变,达到预防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目的。 2.蒙医三穴组灸疗,通过增加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3.蒙医三穴组灸疗,可提高大鼠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能力,表明提高机体脑部高级功能之一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达到延缓脑衰老的目的。 4.蒙医三穴组灸疗,能防止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水游泳而慢性疲劳,延长大鼠水里游泳时间,预防大鼠躯体疲劳,而达到提高机体体力能力和强身保健的目的。 5.由于本实验研究的整体结果来看,顶会火衰和胃穴组、顶会胃和肾穴组、火衰胃和肾穴组的疗效与模型组比较并不是单穴灸疗疗效的简单加和,而是一种倍增加的关系。原因可能是配伍灸疗以后抗衰老有效成分率增加,或者多种成分协同作用,或者顶会火衰和胃穴组、顶会胃和肾穴组、火衰胃和肾穴组,三组的每组单穴灸疗抗衰老作用机制是同样途径完成,从而大大提高抗衰老疗效。顶会火衰和肾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抗衰老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顶会穴的“增强赫依(气)血的运行而通白脉”作用和火衰穴的“促进精华糟粕分解”的作用与肾穴的“主治肾寒、强肾固精”的作用在同时灸疗以后三个穴位抗衰老作用不是同一个途径来完成,而多种成分互相拮抗、互相干扰最终抵消抗衰老作用所致的。因此这三个穴位在临床上配伍禁忌。
【关键词】:蒙医灸疗 三穴组穴 抗衰老 大鼠海马 衰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英语缩略词12-14
  • 前言14-16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6-44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及研究进展16-23
  • 1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16-19
  • 2 现代医学对抗衰老研究进展19-20
  • 参考文献20-23
  • 综述二 中医对衰老的认识及研究进展23-30
  • 1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23-25
  • 2 中医学对抗衰老研究进展25-28
  • 参考文献28-30
  • 综述三 蒙医对衰老的认识及研究进展30-34
  • 1 蒙医学对衰老的认识30-31
  • 2 蒙医学对抗衰老研究进展31-32
  • 参考文献32-34
  • 综述四 动物模型制备的探讨及艾叶(艾炷)的草本学概述34-44
  • 1 D-半乳糖模型的选择34-36
  • 2 D-半乳糖模型的评定36-37
  • 3 D-半乳糖模型的结论37-39
  • 4 艾叶(艾炷)的草本学概述39-40
  • 参考文献40-44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44-114
  • 实验一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44-66
  • (一)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44-58
  • 1 利料与方法44-49
  • 2 实验结果49-54
  • 3 讨论54-57
  • 参考文献57-58
  • (二)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体力情况的影响58-66
  • 1 材料与方法59-60
  • 2 实验结果60-62
  • 3 讨论62-64
  • 参考文献64-66
  • 实验二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66-73
  • 1 材料与方法66-67
  • 2 实验结果67-69
  • 3 讨论69-71
  • 参考文献71-73
  • 实验三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73-81
  • 1 材料与方法73-74
  • 2 实验结果74-76
  • 3 讨论76-78
  • 参考文献78-81
  • 实验四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81-99
  • (一)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DA含量的影响81-90
  • 1 材料与方法81-84
  • 2 实验结果84-85
  • 3 讨论85-88
  • 参考文献88-90
  • (二)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Ach含量的影响90-99
  • 1 材料与方法90-93
  • 2 实验结果93-94
  • 3 讨论94-96
  • 参考文献96-99
  • 实验五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及MAO活性的影响99-114
  • (一)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99-106
  • 1 材料与方法99-101
  • 2 实验结果101-103
  • 3 讨论103-105
  • 参考文献105-106
  • (二) 蒙医三穴组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MAO活性的影响106-114
  • 1 材料与方法106-108
  • 2 实验结果108-110
  • 3 讨论110-112
  • 参考文献112-114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114-119
  • 1 结论116
  • 2 创新点116-117
  • 3 不足之处117
  • 4 展望117-118
  • 参考文献118-119
  • 致谢119-120
  • 个人简历120-121
  • 附件一 附图121-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明向,周宜轩,李平,倪恩荣,魏江磊;“虚—淤—衰老”模式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2 王珊,李宁,于力方,廖杰;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年01期

3 骆仲达;电针督脉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谢u&,李丽红;艾灸关元、足三里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杨晨,海春旭,徐文,梁欣,李嘉琳;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肝mtDNA的改变[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6 王怀颖,张玮,石少慧,户志杰;D-半乳糖老化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徐智,吴国明,钱桂生,王士雯,薛桥;大鼠衰老模型的初步建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张灏,高顺生;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崔旭,李文彬,张炳烈,蔡雨顺,孙晶波;自由基损伤与D-半乳糖所致细胞老化关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年01期

10 高希言,王燕;艾灸强壮要穴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5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红丽;酸性肽对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64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064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