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性高血压与血小板活化及其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

发布时间:2017-10-23 01:03

  本文关键词:波动性高血压与血小板活化及其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高血压 血压波动性 血小板活化 血瘀证 活血化瘀


【摘要】: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波动性高血压相对于稳定性高血压(平均动脉压增高)更能加重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波动性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防治,已成为全球高血压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高血压病患者较常见血栓栓塞性靶器官损害,血小板活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笔者通过对近三年来有关波动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与血小板活化、中医血瘀证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波动性高血压状态下,机体已经出现了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即以血小板活化为突出特征、易致血栓形成、伴随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血瘀证可能在波动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活血化瘀方药可能具有广泛的研究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关键词】高血压 血压波动性 血小板活化 血瘀证 活血化瘀
【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No.JDZX2012108)
【分类号】:R544.1
【正文快照】: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1]中指出,目前中国有2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且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显著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够有效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高血压的积极控制应该放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的首要地位。对血压波动性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贵成,张流成;活血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102例[J];北京中医;1994年02期

2 黄烨;殷惠军;陈可冀;;心主血脉与血栓前状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4期

3 吴锐;吴波;余淑娇;李国贤;;高血压病血瘀证目征与血压变异性关系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年04期

4 马丽;尚玉红;何佳;;耳穴贴压辅助疗法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1年11期

5 杜江川;赵洛沙;李阳;张化勇;胡广云;魏经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血小板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6 陈健;陈治卿;;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0期

7 陈健;陈治卿;梁立新;余玲玲;刘莉莉;;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活化血小板、胰岛素抵抗及动态血压变化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5期

8 李剑;孙宝玲;杨光敏;高敦民;蒋兆华;;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血压波动程度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年04期

9 苏定冯,缪朝玉;血压波动性的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5年07期

10 李伟;王德忠;朱京涛;于磊磊;柴守辉;夏作理;;白花丹参对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压波动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晓民;血压波动性增高致微循环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志清,黄科;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作用与地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魏青;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体会[J];北京中医;1998年04期

3 马维红;李琦;刘为萍;;老年高血压病流行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4期

4 王建康;裘黎明;;《内经》论肝病与瘀血[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5 蒋卫民;唐蜀华;王令谆;;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瘀热证候与炎症因子的关系[J];光明中医;2008年11期

6 闫炳远;;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年07期

7 朱喜英,刘龙民;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0年02期

8 马莉;李应东;刘凯;;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相关因子关系的探讨[J];甘肃中医;2010年03期

9 张秋月;王保和;徐强;;中医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2年04期

10 李高元;刘争建;张雪红;周军;肖蓬勃;;格尔木地区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卫民;唐蜀华;王令谆;;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瘀热证候与炎症因子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2 吕爱平;刘孟宇;张弛;宇文亚;吕诚;;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30年回顾[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懿宇;清眩颗粒对伴及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黄培红;复方芪麻胶囊干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炎症因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任敏;芩丹胶囊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黄烨;冠心病血瘀证目标分子的鉴定、验证及功能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5 郭志华;高血压病辩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6 吴华堂;风眩病证论治理论探讨及从肝治心逆转SHR左室肥厚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7 马民;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韩涛;清肝益气降压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及配伍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孔祥英;滋肾活血合剂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牟林茂;平肾通络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焕玉;高血压的临床信息规范及辨证分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秦静;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103例临床分析与病因病机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远胜;从内风病证的发病学基础探讨瘀血与内风病证的关系[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崔笛;基于《内经》“盐胜血”理论探讨低盐饮食合活血化瘀法预防高血压病的治未病思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任珊;中风病急性期高血压病组与非高血压病组的中医证候规律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温又霖;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温慰;血府逐瘀汤加减合络活喜治疗血瘀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高琳;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及生活质量特点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9 刘许锋;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徐春霞;加味四物颗粒剂治疗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琪,朱静雯,林美琴;从红细胞变形性和—氧化氮的变化探讨“证”与“病”的关系[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5期

2 徐标,刘俊,周利民;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血液流变性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王婕;郭利平;王怡;;中药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年11期

4 程文立,乔占兵,陈郁生,王瑞民,杜宏举,吴继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流变学异常与血瘀证关系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9期

5 王阶,姚魁武;血瘀证证候实质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8期

6 方晓江;钱宝庆;;羚羊角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脉压及左心室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7 颜乾麟;韩鑫冰;韩天雄;刘小雨;;论气血失衡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7期

8 沈甫明,苏定冯;K_(ATP)在腺苷降低去窦弓神经大鼠血压波动性中的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9 王涤松,尚长浩,张黎明,苏定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清醒大鼠血压波动性调节中的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0 龚侃,刘建国,程勇,刘建华,朱铨英,苏定冯;血压波动性增高引起的器官损伤[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德;中西医结合研究血瘀证、活血化瘀治则的思路、途径和经验[J];天津中医;1998年01期

2 魏婷;回春;;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痰热郁肺兼血瘀证47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09期

3 李其明,孔培英,张冰雪,汪小清,漆小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瘀证128例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1998年01期

4 沈乐;吴玉英;焦鹏;陈晓虎;;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4期

5 周晓丽;高宗跃;;中西医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J];光明中医;2010年06期

6 陈南官;廖颖文;陈家前;黄学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90例总结[J];中医药导报;2011年04期

7 谷万里;史载祥;;气体信号分子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3期

8 邓立兵;;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年07期

9 董海琪;方祝元;;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述略[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2期

10 张丽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106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显刚;张文高;谢庆成;高福军;刘龙涛;;P-选择素与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康复研究(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许家杰;张卫军;;将血瘀证概念介绍给西医学界:一些策略性思考[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西原辰一;史载祥;酒谷薰;;应用可视光组织氧监测评价血瘀证舌诊的客观评价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景茹;;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讨[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贾海忠;;群体智能优化技术在血瘀证最佳用药筛选中的应用[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西原辰一;;血瘀证舌诊定量研究进展[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于淑云;赵丽华;齐玉琴;于倩;于淑琴;;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现代医学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英杰;胡婉英;;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重构与中医证型相关关系的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2020年江西省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科发展研究[A];2006井冈山中西医结合发展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谷万里;史载祥;;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载祥;血瘀证研究现状及展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李小兵 卢军敏;中药治疗高血压长于调节免疫失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抗栓Ⅰ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万同己;糖尿病伴耳聋中西结合防治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陈德华;光辉历史 丰硕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贺鹏 实习生 李蓓;兼容并包 和而不同[N];福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丛煌;中西医结合疗法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2 高雪亮;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勇;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的舌形、苔质计算机定量化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王超;老年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及临床经验总结[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谢连娣;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中西医诊断和活血方药逆转左室肥厚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80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080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