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10-26 14:04
本文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疗效评价 临床观察
【摘要】:研究目的: 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为示范,建立一套突出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推荐评价指标的选择。通过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disk)》、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1999年——2009年有关冠心病疗效评价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文献按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出版社、出版时间、刊名、课题支撑、研究类型、样本量、入选标准、治疗方法(方案)、评价指标、作者相关论文十三项字段录入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数据库内文献逐篇阅读,以全面性为原则,筛选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指标,形成推荐指标群1。 第二阶段:筛选评价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法,依据指标筛选原则,对推荐评价指标群1内的指标进行初步删选,从而形成推荐评价指标群2。利用系统分析法结合麦肯锡逻辑树法对推荐评价指标群2中的各指标逻辑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整合,提出指标备选方案,根据评价标准,通过专家会议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指标最可行方案。 第三阶段: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最可行方案中的各指标按照不同属性从上到下分成三层形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第四阶段: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此阶段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德尔菲法而获得指标权重及专家意见。并将所有专家意见汇总整理,与统计数据一并反馈给专家而进行下一轮,如此反复直至专家意见趋向一致,数据达标,最终确定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结果: 1、共检索冠心病疗效评价相关文献6257篇,符合纳入标准予以研究并录入数据库内的文献共510篇。筛选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指标146项,即推荐评价指标群1内包含指标146项。 2、依据指标筛选原则,得出的推荐评价指标2包含指标62项。 3、形成五项指标备选方案。通过评估后最终提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最可行方案,包括4个维度,13项指标。 4、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目标层即一级指标,包含指标一项,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即二级指标,包含指标4项,即中医证候、西医疾病、生存质量、终点事件。指标层即三级指标,包含指标12项,即证候他评量表、证候自评量表、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心绞痛积分、静息心电图、一年内冠心病再住院次数、冠心病住院天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病全因死亡。 5、三轮德尔菲专家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38%、96.23%、100%,表示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度;专家对各项指标的权威程度系数在0.82~0.88之间波动,表示专家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6、通过参考专家意见及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最终形成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1项;二级指标4项,即中医证候、西医疾病、生存质量、终点事件;三级指标9项,即证候他评量表、证候自评量表、平板运动试验、心绞痛积分、静息心电图、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病全因死亡。 结论: 1、现行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西医对其已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2、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争议较大,虽仍在不断的的探索与改进,但是仍未达到业内共识。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混乱,评价指标主观性太大,这些都难以凸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多维度、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以病证结合为主要思路,在整体水平上建立疗效综合性评价体系。 4、此次研究仅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虽在不断的修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在后续研究中不断的予以完善。
【关键词】: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疗效评价 临床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41.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前言11-12
- 综述12-19
- 一、冠心病中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概况12-18
- 二、思考18-19
- 1、研究背景19
- 2、研究目的19
- 3、研究路线19
- 4、研究内容19-45
- 分析讨论45-48
- 1、对当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45
- 2、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45
- 3、疗效评价指标的最终确定45-46
- 4、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46-47
- 5、本论文研究的不足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介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军,王阶;冠心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概况及展望[J];北京中医;2003年03期
2 王阶,许军,温林军,李十红;葛兰心宁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10期
3 杨培君,杨磊,张志祥;补肾祛痰化瘀法治疗中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10期
4 刘\,
本文编号:1098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09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