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综合征针刺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05:27

  本文关键词:戒烟综合征针刺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戒烟综合征 尼古丁戒断综合征 针刺疗法 尼古丁替补疗法 吸烟戒断症状评估


【摘要】:目的 尼古丁戒断综合征,又称戒烟综合征,戒烟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戒烟期间,摄入的尼古丁迅速减少,达不到大脑要求的水平而出现的。根据《2007年版临床戒烟指南》,目前全球有13亿吸烟人数,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于每年,占总死亡的1/10,烟草相关死亡已占全球死因的第一位。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及制造国。我国烟民大约共有3.5亿,而当中因为烟草而死亡的相关疾病人数有接近一百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2%,因此如果目前吸烟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与此相关的死亡率就会步步上升。2006年1月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在中国已经正式生效,其中第14条指出,每一缔约方应考虑到国家的现状及重点,设计及宣传以科学证据和最佳时机为基础的事宜、综合指南指引,采取有效而合理的措施协助戒烟及对烟草依赖作出适当治疗。所以进行科学、配合可行性的研究方案,确定客观性的治疗疗效评价指标,改善并加强戒烟指引的研究,证明针刺戒烟的有效成果,为良好戒烟及戒烟患者提供更多种类的治疗方式和选择。 客观评价针刺治疗戒烟患者戒断症状的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戒烟综合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疗法)及对照组(尼古丁替补疗法NRT)。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列缺、照海、合谷、神门、太白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0次(20天)。对照组采用尼古丁贴片,贴于四肢躯干,持续20天。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吸烟戒断症状评估(参照标准《附表一》拟定的评估标准予以评定),从而观察并评估针刺疗法对干预戒烟综合征的疗效。 成果 两组患者入组前在年龄、病程、吸烟戒断症状评估级别方面基线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自身前后对照:两组治疗后吸烟戒断症状评估级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两种疗法均对吸烟戒断症状有治疗作用。 2.组间对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吸烟戒断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两组疗效相当。 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56.66%,愈显率为76.66%,总有效率为96.66%;而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46.67%,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疗法过往文献并无确凿依据证明其有效性及疗效如何,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戒烟综合症后有效缓解戒烟时的不适感及抗拒感,并减轻戒烟综合征,帮助患者进行戒烟,并证明针刺疗法戒烟综合征的有效性;戒烟综合症虽然多样,但中医理论认为吸烟易耗肺阴,伤肺气,而肺阴虚损日久可累及肾,子虚及母,所以又易致脾土亦虚。故针刺治疗以安神健脾及宣肺益肾为宗旨。对照尼古丁替补疗法组,得出针刺疗法对于缓解戒烟综合征疗效优于尼古丁替补疗法,证明针刺治疗戒烟综合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并优于尼古丁替补疗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夏,赵玉蕙,叶美玲,廖福龙;“因特网辅助耳穴戒烟”对青少年戒烟的成效[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2 蔡宗敏;;耳穴激发感传戒烟在塞内加尔[J];福建中医药;1986年06期

3 龙文君,张全明,张侬,王宏才;耳穴压丸法治疗吸烟戒断综合征92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4 徐建国;针灸戒烟51例疗效小结[J];江苏中医;1997年10期

5 张胜利;;低功率氦氖激光耳穴戒烟31例报告[J];江西中医药;1987年04期

6 李关键;;耳穴压丸戒烟33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0年04期

7 张忠志;;耳穴戒烟51例临床观察[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8 王金汉;耳穴压丸结合逐步递减烟量法戒烟37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12期

9 傅宝阳,莎日盖其其格;He-Ne激光配合针刺戒烟疗效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年06期

10 索之毅;耳穴戒烟10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小霞;;耳穴疗法加戒烟贴控制烟瘾临床观察[A];西南片区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本文编号:1198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198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