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本文关键词: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统一的最佳形式。本文通过论述系统生物学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系统生物学将可能解读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系统生物学使西医从整体的方面去认识人体及疾病成为可能,认为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动物实验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0973742/C19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2737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81102563) 教育部博士点博导类基金资助项目(No.20113237110001) 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江苏省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No.SC200943)
【分类号】:R2-031
【正文快照】: 中西医结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目前中西医结合主要还是局部经验的结合而无理论上的结合,临床实践中,依赖于中医、西医基础理论体系并协指导,用中医、西医的理论各自诊断一次疾病,把两者的治疗合在一起,表现为两种医学体系的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颖;郑小伟;;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脏腑虚证本质研究设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2 方舟;方芳;孙长海;;代谢组学技术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年03期
3 刘萍;程静;陈刚;刘松林;王平;;应用代谢组学研究“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3期
4 赵明芬;安冬青;郑静;;论《黄帝内经》中的系统生物学思想及其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5 侯丽颖;季幸姝;;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探讨中药干预肝癌机制的思路与方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王宝恩;韩玉;;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吴芳芳;王喜军;韩莹;魏文峰;吴修红;孙文军;孙晖;;基于UPLC-HDMS技术的生脉散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年04期
8 董杨;施建蓉;;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年02期
9 陈天池;魏品康;贾占民;魏振;;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皮下移植瘤模型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08期
10 刘潇潇;杨立伟;于江泳;林锦锋;;HPLC法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及其来源的初步探讨[J];药物分析杂志;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彬;李泽庚;彭波;王浩;鹿林;季乔雪;童佳兵;杨程;;基于NMR的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2 王军;刘震坤;;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实验研究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闾红燕;王坚;黄绳武;;基于药物研究的代谢组学技术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1期
4 周红光;陈海彬;俞晓忆;王瑞平;吴勉华;;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5 刘天阳;周学平;;以病机为核心辨证论治风湿病的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3期
6 徐全壹;欧阳利民;王望华;孙玉文;谭从娥;陈康;王米渠;;生物学网络构建在寒证生物信息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刘洁;白琴;;医护人员与癌症患者对补充替代疗法止痛的认知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05期
8 方j;周学平;周仲瑛;;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论复合与兼夹病机证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4期
9 王刘英;;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妇产科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10 任小巧;高增平;王景霞;穆丽莎;侯凤飞;;抗癌中药药物筛选研究方法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商洪才;;发展中西医结合学应重视基础研究?[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美玉;;中西医结合教学存在问题与建议[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凤华;丁旭;周万先;贲莹;梁文杰;张冬;贺明;;浅议中西医临床专业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吕爱平;刘孟宇;张弛;宇文亚;吕诚;;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30年回顾[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商洪才;;发展中西医结合学应重视基础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翠娟;孙理军;何靖霜;王震;;代谢组学技术与“正常体质—病理体质—证候”动态演变关系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戴体俊;;网络药理学与全麻原理研究[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戴体俊;;网络药理学与全麻原理研究[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允瑜;糖调节受损患者代谢组学结果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范群丽;降压药物个体敏感性与中医证型的代谢组学桥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胡玉萍;补肾化痰益智法治疗AD的理论探讨及其抗炎作用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于向阳;肠梗阻导致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Ⅱ[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5 陶秀梅;“肾阳虚”模型及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王进;|竹属竹叶活性组分筛选、检测及挥发性成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陈士玉;《黄帝内经》神经、精神疾病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肖遂;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铁苋菜抑菌物质辨识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张北华;IBS-D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10 张成;心身疾病刚柔辨证的脑电图及脑内神经递质活性的超慢涨落图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莎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超级叙词表分类原则和构架的探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2 赵毅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基因初探[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徐寅生;大承气汤抗内毒素血症的物质基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兰雪松;五倍子水提取物拮抗内毒素对人牙髓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何健卓;加味黄连解毒汤调控NF-kB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丁春燕;二仙汤疗效与CYP3A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周艳霞;平胃散修复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李继谦;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文富;广西巴马长寿地区老年人肾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彭卉婷;加味黄连解毒汤调控Toll样受体4对MODS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德赵;沃兴德;;肾阳虚证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王仲霞;刘汶;;“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6年07期
3 李秀惠;胡建华;刘翠娥;王月珍;柏国仙;;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2007年01期
4 陈小野;证候动物模型诊断依据的设想与评价[J];中国医药学报;1987年01期
5 杨凤珍,王健,赵敏,刘颖,张云辉,李洪娟,烟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72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病毒载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12期
6 郑小伟;王颖;宋红;;三种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及胃窦G细胞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7 王天芳;吴秀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徐雯洁;杜彩凤;李力;王智瑜;王庆国;;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9期
8 李小会;;蛋白质组学在肾病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9 杨柳;段小军;;重视疗效深入研究 促进骨伤科事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重庆医学;2008年19期
10 王恒和;王占武;王贤良;朱亚萍;郑颖;张富赓;韩林;;冠心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丹妮;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HIV感染者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苏薇薇;沙田柚指纹图谱特征与其药效学关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燕;艾灵颗粒对HAART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卫东;范永升;;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9年02期
2 Allen W.Cowley,Jr.;梁明瑜;;生理学与基因组学:走向系统生物学(英文)[J];生理学报;2006年01期
3 马婷婷;刘迈兰;梁繁荣;;系统生物学与针灸现代化[J];针刺研究;2008年06期
4 贾钰华;杨萍;周玉平;;系统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5 李升伟;;系统生物医学展望——李·胡德博士谈未来十年个性化医学发展愿景[J];世界科学;2011年06期
6 唐劲松;陈晓岗;;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理性思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7期
7 潘国凤;朱晓新;张晓东;;肿瘤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与中医药的现代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10期
8 沈瑾秋;;系统生物学在中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8期
9 田栓磊;王琦;;“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J];中医研究;2009年02期
10 李晓红;梁媛;李晶晶;陈家旭;;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本质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军;;系统生物学对药物发现的影响[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3:新药发现——寻找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C];2008年
2 孙之荣;;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与系统生物学(system biology)[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0:合成生物学的伦理问题与生物安全[C];2010年
3 徐丽敏;;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叶立国;;系统生物学范式:中西医结合路径探讨[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姚魁武;王阶;;运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学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学军;;现代生物学及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药物研究的影响[A];中国科协第二十三届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论文集[C];2008年
7 徐卫东;范永升;;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8 胡义扬;;基于系统生物学的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嗣良;庄英萍;储炬;;发酵过程的多尺度问题及系统生物学研究[A];代谢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红;;以系统生物学信息处理促进“中医治未病”现代化体系构建和实施——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的一个切入点[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东浩;系统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区别[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记者 骆红初;系统生物学尽快出手助阵环境医学[N];上海科技报;2005年
3 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陈铭 陈新;系统生物学:解释生命奥秘[N];浙江日报;2005年
4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孟军翻译;解读系统生物学[N];科技日报;2001年
5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陈润生;系统生物学[N];科技日报;2002年
6 杨胜利(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系统生物学[N];文汇报;2004年
7 程京;生物芯片与系统生物学[N];科技日报;2002年
8 陈竺;系统生物学[N];文汇报;2005年
9 通讯员 单泠 记者 张冬素 ;中英科学家共同研讨系统生物学[N];浙江日报;2005年
10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药物药理室主任、研究员、主任医师 李平;揭示“证”的本质 探寻复方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伟;系统生物学水平解析维生素C生产菌株生理特性与相互作用关系[D];江南大学;2013年
2 艾对元;几种基因调控网络的比较[D];兰州大学;2008年
3 陆立力;系统生物学的若干最优控制问题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志勇;系统生物学的两个课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5 罗若愚;家族性肥大型心肌病的系统生物学初步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钮俊清;面向生化网络的计算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李敏;蛋白质网络中复合物和功能模块挖掘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张红;可移动类进程代数及其静态分析技术在系统生物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海涛;联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与基因芯片研究低恶性膀胱移行上皮癌基因表达谱和生物通路[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夏铮;基于图和网络的学习算法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一些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敏;系统生物学哲学基础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2 陶冠阳;应用动态流平衡分析对代谢网络初步建模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子明;系统动力学在L-苯丙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仿真上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孙宵亮;人类红细胞代谢网络的建模与模拟[D];东南大学;2006年
5 房柯池;构建基于约束的微生物代谢模型的计算分析平台[D];吉林大学;2008年
6 廖莎;正常和缺血状态下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网络的最优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闫丙伦;单调系统理论和生物节律模型[D];江南大学;2007年
8 丁德武;苏云金芽胞杆菌代谢网络的重建与分析[D];江南大学;2008年
9 邹祺;分子生物学的科学创新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汪冬梅;TMK的市场开发与国际市场拓展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1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33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