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的影响 出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针药复合麻醉 中医症状 幕上肿瘤切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学的影响。方法: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均维持吸入麻醉。A组为全麻组,B组为远端穴电针组,C组为近端穴电针组。记录手术前后3组间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部分症状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改善最优,C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对开颅术患者进行电针复合吸入麻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部分症状,且远端穴组比近端穴组优。
【作者单位】: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512503)
【分类号】:R246.5;R739.4
【正文快照】: 针药复合麻醉是中医针灸研究领域最有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针刺辅助全身麻醉能够减少麻醉药的用量[1],改善术后疼痛[2],降低恶心呕吐[3],调节免疫功能[4]。但是不同穴组对开颅手术患者恢复期中医症状的影响,在开颅手术中针刺辅助麻醉作用的穴位特异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樊永平,李艳,胡以明;231例不同季节开颅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学调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永平,胡以明,李艳,吴斌;开颅术后体温与脑瘤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2004年01期
2 刁利红,吴志秀,薛蓉,李松;中药热敷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症150例[J];福建中医药;2002年03期
3 敖有光,杨运宽,胡幼平;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67例[J];福建中医药;2003年06期
4 林莺;许金榜;;热证施灸的机理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邱辉,张志光,张洪来,郭卫中,张新华,陈文华,林蔚;针刺治疗面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制作[J];广东牙病防治;2002年03期
6 秦云;环跳穴为主治疗腰腿痛106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廖秋凤;艾灸大椎穴治疗输液反应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5年11期
8 胡丙成,王顺,蔡玉颖,周振坤;透穴刺法治疗贝尔氏麻痹面神经电图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韩娟;韦柯宁;王菊花;;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年21期
10 李红文,雍磊;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文锋;;针药治疗带状疱疹45例疗效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泓;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穴对胃胆运动功能及相关脑肠肽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2 刘波;针刺“头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武晓冬;古代针灸治疗歌赋腧穴主治探讨[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4 王艳丽;心包俞募配穴对心功能影响的协同拮抗作用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王光彬;针刺足三阳经与足太阴脾经原合穴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王少军;针刺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的调节规律及机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7 甄俊平;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灸子午流注学说中的应用和价值[D];山东大学;2007年
8 侯雪民;电针对脑缺血后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衣华强;心肺俞募穴特异性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高智颖;电针跷脉穴治疗中风偏瘫后下肢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3 张晶;颅针加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4 姚小红;耳针治疗青少年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5 李焕芹;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对针刺治疗胃脘痛脑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谭源生;民国时期针灸学之演变[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7 郭晓琳;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偏瘫步态的影响[D];福建中医学院;2006年
8 谢凤;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研究现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陈秋帆;针刺、活血化瘀中药对脑梗塞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高尧韩;黎凯教授分期辨治面瘫的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文斌;MAC值的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9年01期
2 樊永平,李艳,胡以明,胡萍,吴紫兰,王岩,张琨,胡淑兰,曹长江;414例颅脑手术后顽固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李勇;宋祥福;杨海山;石贵山;;不同浓度Walker-256癌性腹水腹腔接种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4 严桂珍,郑家铿,许少峰,李奕棋,吴敏怡,王芗斌;针灸“三阴交”穴择时治疗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1年12期
5 顾陈怿,胡军,蔡云彪;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年04期
6 高翔,江澄川,严惠昌;针刺加药物结合麻醉下手术对大脑运动语言区病变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响;刘尚建;李媛媛;张恩;孙卫卫;王耀献;;肾移植术前后中医症状学变化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年01期
2 徐日科;;神经症辨证分型标准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3期
3 魏育林;孔晶;刘国玲;韩标;王晓娟;郑应;胡志峰;宋海姣;刘伟;;205例综合医院亚健康状态员工中医证候特征和主要证型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4 周宝宽;张明雪;;200例正常高值血压中医症状与血压关系的路径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1期
5 胡晓峰;;中医症状定量化的重要性探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年04期
6 方路;王莉;段呈玉;马克坚;张震;;云南省180例HIV/AIDS的中医症状及证候的初步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年03期
7 张昱;陈云慧;王燕;周圣容;袁学刚;蒋永光;周训伦;;古方主治症的规范处理方法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08年01期
8 蒋文凤;范长秋;;5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医证型鉴别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35期
9 张国梁;徐经凤;刘健;陆平;汪小波;李玉升;曹承楼;昝兴平;聂辉;;473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分布规律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余涛;刘曼曼;侯风刚;杜琴;;基于半结构化访谈法的肠癌患者中医症状的挖掘和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明;王天芳;吴秀艳;岳宏;杨璐;赵丹;薛晓琳;赵燕;王庆国;张声生;王新月;李军祥;赵洪川;苏娟萍;邹小娟;孙立亭;刘冬梅;赵文霞;韩捷;刘亚军;邓鑫;;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和缓解期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的临床调查[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海啸;邱波;;益眼明口服液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观察[A];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眼科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党慧敏;刘润侠;刘艳巧;;内异消结合外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A];Abstracts of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Endometriosis(ACEⅠ)[C];2010年
4 王俊英;乔丽娜;陈淑萍;吉长福;高永辉;刘俊岭;;电针对颈部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SP、CGRP、CaMKII和PKA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孙艳艳;黄蓉;俞建;;109名性早熟及青春期早发育女孩中医证候的临床调查[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跃华;杨京;赵海京;肖爽;;欣悦1-5号颗粒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11年
7 赵勇;邹小娟;杜彩凤;;基于现代文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特点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晓萍;张彤;盖云;朱雪萍;;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早期的临床疗效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余仁欢;高辉;汪涛;刘美盈;李耀新;;以加味参芪地黄汤为主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队列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罗华;杨宗才;赵书刚;雷开键;;健脾行气补肾法治疗脾虚肝郁肾虚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王姿英;针药复合麻醉可减少并发症及医疗费用[N];健康报;2011年
2 王姿英;针药复合麻醉研究获国际同行认可[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刘堂艾 杨华元 褚立希 蒯乐 高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从针麻到针药复合麻醉[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王姿英;减少并发症及医疗费用成为关注点[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王天芳;症状的量化分级是病证规范化的前提[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朱建贵;赵金铎对创立中医鉴别诊断学科的贡献[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7 邱模炎;SARS的中医研究思路要突出“传统”特色[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黄龙祥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麻启示世界医学创新[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亚静;针灸“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法不客观[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吴根诚;针药结合可提高针刺镇痛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吴冠儒;台北地区慢性失眠症与记忆功能损害相关性调查及中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莉眉;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虚证)分布及相关体质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段文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心功能和死亡率相关性分析及中医药干预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5 曾仁宏;鼻部常见病症术语的规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郑宸君;台湾地区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实证)分布及人格特质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孙晓泽;中医辨证治疗早期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娜;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粘附FAK/PI3K通路及Rho GTP酶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崔嵩生;耳穴贴压在围手术期辅助镇痛和机体调整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杜健鹏;益气活血法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洪刚;中医症状单元的定义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武嘉兴;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的中医症状单元的提取[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马薇;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医症状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沈e,
本文编号:1331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33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