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9例
本文选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切入点:中西医结合治疗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总有效率79.3%,差异有显著性(χ2=3.9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尿蛋白明显减少,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是37.2%和87.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8.9,P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增加机体对激素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疗效,并减少激素毒副作用,确保激素的安全撤减,降低复发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Methods: 117 patients with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5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7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changes of urine protein and plasma album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1.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9.3,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蠂 ~ (23.90) P _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P 0.05). The incidences of sid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7.2% and 87.9,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very significant (蠂 ~ 2 ~ 2 ~ (28. 9) P ~ (0.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body to hormone, thus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toxic side effect of hormone. To ensure the safe withdrawal of hormones,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superior to Western medicine alone.
【作者单位】: 毕节地区中医院;
【分类号】:R69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丽丽,张小春,何文芳,雷丽芳,伍施;辨证运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20例报告[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6期
2 胡俊,李时琪;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32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3 梁晓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诊治思路[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4 张桃艳,胡顺金,方琦;曹氏康肾止血方治疗IgA肾病血尿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5 胡顺金,方琦;IgA肾病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6 尤家平;益肾合剂治疗肾小球性蛋白尿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7 刘荣莉;屠家启;许青;;舒血宁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8 张琳,高斌,胡淑荣,丁琼,肖蓓;CT与B超引导下肾活检效果比较观察[J];安徽医学;2001年06期
9 李龙海;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时植管方法的临床探讨[J];安徽医学;2005年02期
10 程炳蓉,孙杰;33例狼疮性肾炎分级治疗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军;;宁肾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64例[A];首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世建;猪苓汤对系膜增殖性肾炎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2 屈会起;一氧化氮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3 周瑾;肾衰合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肾衰竭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2年
4 许庆友;活血化瘀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5 苑迅;糖肾康治疗糖尿病肾病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王少华;肾衰胶囊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韩文霞;糖肾康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一氧化氮水平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许人仁;糖肾康改善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杨彦;肾康注射液对培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赵贤俊;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占永力;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炎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孙艳;2,4-二氯酚定量法检测血尿的方法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3 姚晓峰;尿毒灵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4 郑弘义;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及血瘀证与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关系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5 郑文博;慢性肾功衰血液透析与非血液透板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王思平;狼疮颗粒对AHN模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刘艳;郭恩绵教授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8 张永熙;消斑愈肾剂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及免疫学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9 李红;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衰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杨清;保肾汤防治肾衰老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文兰;刘国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5期
2 刘晓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55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14期
3 杨秀梅;刘虹;;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9期
4 田景友,程广舟,彭庆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4年04期
5 周叔南,马保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0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1997年03期
6 陈红坤;冯翠贞;;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J];中原医刊;1993年05期
7 覃国良;;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8 丁素银;肖广显;马顺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5例[J];中医杂志;2008年08期
9 曾国志;俞国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黄劬;刘孝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鉴豪;潘传书;;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1例[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亚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3 顾家佐;;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0例[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徐亚文;李东辉;赵兵;王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邹丽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5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6 温文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0例分析[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薛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3例疗效观察[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8 金玉龙;;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循证方法[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全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8例[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10 李宽;王艳丽;杨文琳;肖玉秀;丁五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发作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例[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颖;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冯 瑶;江苏省中医院成立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李爱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体会[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通讯员 冯广清;江苏医生更爱中西医结合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黄金搭档[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郭赛珊 梁晓春 潘明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显著改善症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胡速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遗尿症30例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王振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获创新[N];科技日报;2009年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安全有效[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周颖;精神病患者的贴心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士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抑郁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儕淇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及六味地黄丸对Th1/Th2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朱晓光;D期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葛建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6 凌扬;刘沈林教授诊治胃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毅侠;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8 邹富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沈晔华;中西医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顾建钦;老年期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施治及康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2 李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马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4 刘寨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曹威巍;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田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郝艳会;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SARS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幸运;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张宇;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李雪;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1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56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