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本文选题:慢性心力衰竭 切入点:证候特点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HF的诊治特点。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数据平台,采集2003年1月—2004年12月西苑医院心血管科CHF住院患者的信息,对其证候特征、中西药物治疗情况及病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4例CHF患者常见基础病以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水湿内停及阳虚型,NYHA心功能分级与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性。CHF总病死率为6.87%,年龄增长、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在及心功能的降低与CHF病死率呈正相关。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要治法,静脉应用中药以生脉、丹参、三七总皂甙、刺五加注射液为主。结论西苑医院CHF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痰阻、阳虚证为主,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的优势尚未得到循证医学支持。
[Abstract]: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134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discus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F.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4, we collected the information of CHF patients in Xiyu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4, and analyzed their syndromes,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mortality. Results the common underlying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CHF w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were the main types of TCM syndromes. The main syndromes were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stagnation of water and dampnes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YHA cardiac function.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of CHF was 6.87 and the age increased. The existence of 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cardiac func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ortality of CHF.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of TCM were invigorating qi,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solving phlegm and nourishing yin. The main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hengmai, Salvia miltiorrhiza, Panax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 Conclusion the TCM syndromes of CHF patients in Xiyuan Hospital are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phlegm obstruction,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most of them a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ut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F have not been supported by evidence-based medicine.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优势病种项目(No.CACMS05Y007)
【分类号】:R54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翔,冯燕娴,孙宝玲,阳海红;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郑胜永,蒋锦琪;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功能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王行肃;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9例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4年11期
4 刘建波;蒋科;;预见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年04期
5 王夜明,赵莹,庞靓,熊智敏;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9期
6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二线地位终于确定:解读CHARM试验[J];中国医药导刊;2004年02期
7 那开宪,田娟,马丽群,付丽风,余平;38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诱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5年02期
8 赵红佳,陈锋,陈美华,林求诚;健心颗粒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3年05期
9 王永,严萍,赵红佳,陈炳旺,陈杨荣;血栓通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5年03期
10 陈锋,陈美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肖琼林;薛伟;;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现状[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2 陈美华;叶盈;黄飞翔;严萍;林求诚;许杨;;健心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脑钠肽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3 王秀红;相有章;宋术亮;王林;管淑芬;屈福荣;;心衰患者心钠素水平与心脏大小及心脏功能关系的研究[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金聪;;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A];玉溪市第十一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季成峰;程静英;;β_1受体阻滞剂联合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新峰;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沈雁;益气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实验性CHF大鼠的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龙明智;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儿茶酚胺-β受体系统关系及心肌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4 农一兵;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温泽淮;中药临床试验重复测量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何怀阳;“固本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杨庆有;益气温阳活血方干预心梗后心衰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赵智慧;睡眠呼吸暂停及其干预治疗对心力衰竭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牛红霞;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心脏运动同步性及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管琳;人参健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索他洛尔的干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2 刘朝晖;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对心衰细胞因子的影响比较[D];四川大学;2002年
3 段文慧;早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长期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陈世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纤溶功能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5 葛海龙;生脉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钟萍;心力衰竭血浆尾加压素Ⅱ变化机制及心肌细胞表达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李慧;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即刻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荣书玲;心先安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9 王红举;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药物治疗调查[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庞海燕;天津市某单中心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调查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鸿彬,洪善扬,梁文升;儿童克山病洋地黄中毒——附32例临床报告[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2 陈国伟;硝普钠治疗42例心力衰竭疗效总结[J];新医学;1980年01期
3 王世tD,梁善玲;如何提高给心脏病患者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附112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医刊;1980年05期
4 王琦;李铁军;盛增秀;;略论《伤寒论》下利证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5 司徒汉镛;;氨联吡啶酮——1种新型非配糖体和非肾上腺素能的强心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0年02期
6 陈少贤;季章权;蔡孔长;;硝普钠的临床应用及毒性[J];浙江医学;1980年04期
7 刘宽;;大剂量酚妥拉明抢救急性肺水肿一例报告[J];浙江医学;1980年01期
8 ;中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选[J];江苏中医药;1980年03期
9 胡克;苏哲坦;李承汉;曲乃路;靳风记;赵桂林;回树格;郑慈德;本刊编辑部;;血管扩张药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0年08期
10 姚正义;;冠心病所致的心肌病综合征:其在临床不能 解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发生率[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贵民;拓步雄;李建军;王朝宏;;心复宁Ⅳ号对双负荷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王振宁;刘颖;;培元滋伒化瘀饮治疗老年糖尿病32例[A];第四届全国糖尿病(消渴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宋炳范;马鹤;宋越;;14例阿斯综合征抢救成功病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王春晖;;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及顽固性心力衰竭86例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景洪贵;吴远明;敬博;;肺心宝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6例[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绵阳;;肺心宝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6例[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胡佩群;叶岚;;70岁以上老年慢性心衰病人的低钠血症与低盐饮食[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老年保健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朱国庆;王玮;;血管紧张素Ⅱ增强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交感传入反射[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李小鹰;;心力衰竭治疗临床进展[A];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余细勇;刘媛;林秋雄;林曙光;吴书林;Huiyao Lan;;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A];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胡大一;室速和室颤的药物干预及疗效评价[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2 上海市心力衰竭调查协作组 张平宽 范维琥 执笔;上海地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药物治疗现状[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3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新指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刘玉宁 博士;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治疗[N];工人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蕴;肾虚患者应对症用药[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6 北京协和医院 严晓伟;慢性心力衰竭概念的变迁及其对治疗的影响[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胡大一;来自美国心脏病学会第51届年会的最新报告[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8 北京安贞医院 吴学思;达利全(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8周内即可显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9 韩智红;联合测定cTnT与BNP[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10 容;低血钾的病因[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小盈;慢性心力衰竭的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易似红;舒张性心力衰竭证候特点及其与左室舒张功能、神经内分泌紊乱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3 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王真权;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瘕泄)中医辨证规范化及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5 于涛;胸痹(冠心病)热证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胡克;茶碱、高频喷射通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eyne-Stokes呼吸治疗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家辉;紫癜颗粒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黄高忠;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钠尿肽变化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章洪流;抑郁症证候特点及精神症状的辨证学意义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张曼;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Rho/Rho激酶表达及其抑制剂法舒地尔干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强;慢性心衰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强心冲剂对其疗效的观察[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2 沈冰;CHF患者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对CHF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陈世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纤溶功能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4 陈莹;化痰活血法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姬道绪;抑郁症证候特点及证候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马金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7 吕薇;唾液内皮素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程度之间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阿里.塔里格;慢性心力衰竭心脏间质胶原代谢变化与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9 石亮;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PIP及PⅢP水平变化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3年
10 周凯;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幼鼠心室重构的干预及其机理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02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60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