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临床观察
本文选题:隔药灸 + 强直性脊柱炎 ; 参考:《中医杂志》2012年03期
【摘要】:目的 观察隔药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SSZ片,每次0.75g,每日2次,以后每周递增0.25g,至每次1.0g、每日2次维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隔药灸(附子、白芥子、吴茱萸)每日1次,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指地距、胸廓活动度以及ESR、CR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隔药灸配合SSZ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理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SSZ。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rug-separate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sulfamyridine (SSZ) i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A).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 6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60).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SSZ tablets of 0.75 g, twice a day, and then increased by 0.25 g per week to 1.0 g per day for maintenance twice a day.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ymptoms, occipital-wall distance, finger and ground distance, chest motion, and the content of ESR C- 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1.66 and 73.33,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ymptoms, finger distance, chest movement and ESR-CR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or P0.01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r P0.01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Herbal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SSZ is superior to simple SSZ in improving joint func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作者单位】: 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
【基金】:山东省青岛市卫生局资助项目(2010-ZYY001)
【分类号】:R246.1;R593.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新;;益气化湿活血通脉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年06期
2 魏霞,辛悦芳,王修德,褚桂娥,鲁传付;龙舌兰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8期
3 尹义辉,王经武;降浊消糖饮治疗胰岛素抵抗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11期
4 赵旭涛;金艳;亓琦;崔明晓;;肾康片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兼血瘀型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5 朱传伟,朱鸿铭;乙肝解毒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0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8年10期
6 李虹,刘光珍;更年安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方小冬 ,须义贞,陆建英;健脾补肾调冲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8 李合国,劳绍贤,张峰;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三叶因子-1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10期
9 代二庆,袁红霞,冯莉,陈通,王洪俊,闫小雪;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21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7期
10 陈桂芳;袁红霞;田晶晶;代二庆;;养阴清热法治疗阴虚有热型胃癌前病变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艺;参苡建中汤治疗胃肿瘤临床疗效观察与分子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崔永锋;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病理、X线与临床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李梢;类风湿性关节炎从“络”辨治及寒热方剂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李建民;山茱萸总甙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子免疫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刘喜德;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罗利华;中药风湿宁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袁成民;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刘健;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金玉怀;CCK-8对大鼠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增殖及MMPs产生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10 张耿豪;中药风湿宁防治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士伟;麻藤汤预防和治疗气温骤降时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2 李勇;MRI表现与股骨头坏死疗效及从瘀论治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陈宇;消化性溃疡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张臻年;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陈明德;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6 李国馨;消抗灵Ⅰ号治疗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转阴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魏东;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消渴病湿热证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张声鹏;白虎追风丸抗RA作用机理研究——对AA大鼠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张伟;粗糙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黄向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中MIP-1β和RANTES的表达及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泉;;白虎通痹汤治强直性脊柱炎两则[J];新中医;1989年08期
2 王碧辉,王微;补肾祛寒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2年02期
3 吴焕淦,陈汉平,华雪桂,施征,陈及灵,赵琛;隔药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1998年01期
4 施征,吴焕淦,谭卫林,周丽斌,李培成,刘慧荣,张金福;隔药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IL-1β、TNF-α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0年S1期
5 周美玲;林起河;;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68例[J];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6 黄春黎;;针药与蜂针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例[J];中国针灸;2006年S1期
7 周定华;周正球;;益肾蠲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01期
8 郭云柯;汪悦;;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阎立斌;;丹红注射液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效评价[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3期
10 刘晓波;孙素平;;中医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梅云;刘健;;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治疗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亚;;辅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3 刘宏潇;;论血瘀与强直性脊柱炎[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4 高明利;岳月;;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规律[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5 张英泽;王昊;;阎小萍教授循经辨证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析[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6 兰丽敏;韩聚方;李学增;;从毒瘀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莫成荣;;运用中医整体治疗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8 罗珊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江云;;吴生元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志煌;沈鹰;黄清春;韦嵩;;论补肾蠲痹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地位[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强直性脊柱炎如何防治[N];人民日报;2004年
2 本刊编辑部;我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吗[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3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袁普卫 刘德玉;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纯;站直喽,别趴下![N];健康时报;2003年
5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马善治 郭亮 刘渝松;七联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6 冯兴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N];健康报;2003年
7 高家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新招[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岭南挑筋法治强直性脊柱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张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养阴清热法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风湿科 孟彪 高立珍;治分缓急 对药助效[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全正;隔药灸脐法治疗虚症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杨怡坤;基于文献整理和数据挖掘的解痉舒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3 彭德桂;补肾强督治\+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昊;阎小萍教授风湿病学术思想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经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5 张建英;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马骁;强直性脊柱炎2218例临床资料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谢嘉德;金匮肾气丸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郝亮;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李媛;强力风湿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及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范光顺;通痹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劳健勇;应用多维数据分析规范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规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琳琳;金明秀教授运用补肾逐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宋亚楠;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杨文超;填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林键;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特点与理化指标、影像学改变的临床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冬峰;冯兴华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个体化辨证经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崔颖;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齐向阳;补肾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卿立金;补肾强督治偻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张博;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7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2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