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年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娟
【摘要】:背景: 脑卒中对中老年人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近年来兴起的现代康复疗法已大大减少了中风的致残率,可大大减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目前西医西药尚无明确疗效的药物,近年来兴起的溶栓及介入治疗可以在超早期血管再通,但因医疗条件限制,只能有少数患者受益。中药及针灸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可针对耐力、疼痛、痉挛等治疗,可部分改善患者脑功能、运动能力及机体状况,但因其为被动性治疗,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以生存质量量表为疗效评估依据,拟探索出一个基于现代康复理念又融合中医药和针灸优势的最佳脑卒中偏瘫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4组:A组现代康复组、B组现代康复+中药组、C组现代康复+针刺组、D组现代康复+针刺+中药组),4组受试者均在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实施临床治疗和观察,观察时间为第2周、第4周、第12周、第24周。4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按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进行二级预防。 A组(现代康复组):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康复治疗(具体方案见附7); B组(现代康复+中药组):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康复+中药治疗。(具体方案见附7、9) C组(现代康复+针刺组):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康复+醒脑开窍针法。(具体方案见附7、8) D组(现代康复+针刺+中药组):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康复+醒脑开窍针法+中药治疗。(具体方案见附7、8、9) 治疗安排:4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内按既定治疗方案系统治疗,疗程4周,每周治疗6天。其中,康复训练每天2次,每次40分钟,配合生物反馈及其他康复治疗;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中药汤剂,按辨证给予,每天一剂,分2次服。 所有治疗均由课题组培训的专职人员完成。 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第12周、第24周分别进行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SS-QOL、WHOQOL-BREF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第12周、第24周分别进行SF-36评分,临床资料收集完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条目编码、数据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各量表最后得分的均数及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非正态、方差不齐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计算各指标的构成及分布,组间构成比较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共纳入病例60例,分为4组,每组15例。无脱落及死亡病例。四组Fugl-Meyer、 Barthel指数、SS-QOL、WHOQOL-BREF、SF-36总评分,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四组治疗方案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上均有疗效。 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四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增加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表明四组治疗方案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上均有疗效。其中D组各时间的评估得分x±s均高于A、B、C组,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优于其他三种方案。统计学方面,Fugl-Meyer评分:第2周评估,D组高于A组;第4周评估,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第12周评估,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组;第24周评估,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组,以上各时间段评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治疗方案较单纯现代康复治疗能更有效的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其中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优于康复+中药、康复+针刺组。Barthel指数评分:第4周评估,D组高于A、B、C组;第12周评估,D组高于A、B组;第24周评估,D组高于A组,以上各时间段评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康复组、康复+中药及康复+针刺组,能更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或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 三、生活质量:四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SS-QOL评分中,第2周评估,语言维度D组高于A组,个性维度B组高于C组,视力维度D组高于C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评估,总评分D组高于A、B、C组;体能维度评分D组高于A、C组;语言维度D组高于A组;移动维度D组高于A、C组;情绪维度D组高于A组;自理维度D组高于A组;社会角色维度D组高于A组;思维维度D组高于A、B、C组;上肢功能维度D组高于A、B组;视力维度D组高于A、B、C组;工作能力维度D组高于A、B、C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评估,体能维度B组高于C组,语言维度D组高于A组,移动维度D组高于A组,情绪维度B、D组高于A组,个性维度D组高于A、C组,社会角色维度D组高于A组,思维维度D组高于A、B、C组,视力维度D组高于A、B、C组,总评分D组高于A、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4周评估,体能维度B组高于A、C组,语言维度D组高于A组,移动维度B、D组高于A组,情绪维度D组高于A组,个性维度D组高于C组,社会角色维度D组高于A、C组,思维维度D组高于A、B、C组,视力维度D组高于A、B、C组,总评分D组高于A、C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第4周、12周、24周评估,从总评分角度D组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较单纯康复组、康复+中药及康复+针灸组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治疗后四次评估各维度间比较,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在体能、语言、移动、情绪、个性、社会角色、思维、视力等维度上改善明显。但B、C组与A组,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或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 WHOQOL-BREF评分中,第2周评估,社会关系维度C组高于A、B、D组,环境维度D组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评估,总评分D组高于A、B组;独立性维度D组高于A、B、C组;社会关系维度D组高于A、B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评估,生理维度D组高于A组,独立性维度D组高于A、B、C组,社会关系维度D组高于A、B、C组,总评分D组高于A、B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4周评估,生理维度D组高于A、B、C组,独立性维度D组高于A、B、C组,社会关系维度D组高于A、B组,C组高于A、B组;总评分D组高于A、B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第4周、12周、24周评估,从总评分角度D组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较单纯康复组、康复+中药及康复+针灸组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治疗后四次评估各维度间比较,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在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等维度上改善明显。但B、C组与A组,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或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 SF-36评分中,第4周评估,总评分D组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功能维度D组高于A、B组,C组高于A、B组;肌体疼痛维度D组高于A组;总健康维度D组高于A、C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评估,躯体功能维度D组高于A、B组,躯体角色维度D组高于A、B组,总评分D组高于A、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4周评估,躯体功能维度D组高于A、B组,躯体角色维度D组高于B组,肌体疼痛维度D组高于B组,情感角色维度D组高于A组,总评分D组高于A、B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第4周、12周、24周评估,从总评分角度D组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较单纯康复组、康复+中药及康复+针灸组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治疗后四次评估各维度间比较,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健康等维度上改善明显。但B、C组与A组,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或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 四、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优方案组合。该方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通过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得出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案)较现代康复、现代康复+针刺、现代康复+中药治疗能更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但对现代康复、现代康复+针刺、现代康复+中药治疗方案之间的相互比较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研究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77.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生,张丽慧;中医对偏瘫及康复认识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2001年05期
2 曹卫华,李俊,郭春晖;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制订及其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04期
3 王伊龙,马建国,李军涛,王拥军;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中译本信度和效度及敏感度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06期
4 杨利,黄燕,蔡业峰,杜宝新,陈红霞,卢明,黄培新;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6期
5 李军涛;王伊龙;于进洪;曹凌;霍会永;曹妍;赵现;林勉生;;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中译本在冀南地区效度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3期
6 黄如训;;卒中康复指南的解读与思考[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1期
7 杨志新;卞金玲;许军峰;申鹏飞;熊杰;郭家奎;张智龙;李军;石学敏;;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评估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年11期
8 高谦,王福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J];现代康复;2000年09期
9 龚细生;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5期
10 李慧,梁伟雄,郭新峰;生活质量测评在脑卒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颖;马斌;;中风病结局评价及病证结合临床评价标准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鹏;杨文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2 鲍远程;杨文明;胡翠平;韩辉;谢道俊;张波;陈怀珍;汪瀚;童建兵;张娟;杨波;金珊;周磊;;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3 吴建贤;徐梅;;软组织挤压伤的康复[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4 张平;佟伟军;;苏州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安徽医学;2009年09期
5 倪朝民;;脑卒中不同恢复时期的康复治疗[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6 胡晓琴;王玉英;傅嗥;;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6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7 黄勇;倪朝民;孙怡宁;马祖长;龙希文;;正常青年男女不同状态下站立平衡能力差异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6期
8 吴欣楠;沈显山;吴建贤;;康复护理在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年06期
9 鲍文;陈和木;高晓平;;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医药;2011年04期
10 陈瑞全;肖洪波;朱宗俊;罗金发;吴燕;;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恩达;郭树忠;;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董丽萍;;社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A];北京结直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卢克捷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尔兆娟;张洪秀;;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蔡玉梅;黄文燕;郑继范;;麦粒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姜慧强;范振林;;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姚云海;顾旭东;傅建明;李亮;;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雄;贾天贵;冯子驹;王钊德;岳良明;欧昌坤;李小林;;分期顺势针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对比研究[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雷迈;卢斌;罗仲尔;李乾扬;吴旻;吴圣婕;杨清程;;推拿点穴法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9 韩德雄;;“靳三针”对脑梗塞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巩玲珑;何荣成;;针灸加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8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利;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荣杰;高血压病与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中医证侯病机及其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付渊博;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及主要结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郭礼;中风偏枯的证治规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招远祺;基于急性缺血中风临床路径组织化卒中管理的构建与实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许倩;CT定位围针法为主治疗梗塞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姬令山;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中风二级预防患者MMPs、TIMPs及HDL-C调节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娟;针刺与康复训练不同干预次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汪泽栋;头项针结合辩证取穴治疗中风后恢复期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婷;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陈林;针康法治疗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郇靖;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崔艳;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NGF和TGF-β_1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魏庆双;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t-PA和PAI-1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三荣;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HCY和FIB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包瑞;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炎;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02期
2 刘仲初,吴建平,郑书东;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3年08期
3 刘庆武;一般及特殊人群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郭元星,李彦豪;生存质量研究及展望[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何成松;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4年02期
6 易煊,刘丽娜;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年04期
7 夏四元,余庆英,郑良成;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和生活质量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8 李燕玲;邱贵凤;阮南楠;;住院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9 梁清华,黎杏群,,何纲;平肝熄风汤治疗脑溢血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10 舒剑萍,毛宗福,何宏宝;大学生课外身心活动与其生命质量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文;张利;薛春燕;刘玉秀;;脑卒中偏瘫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改善[J];东南国防医药;2009年04期
2 李莉;;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16期
3 魏鲁刚;李蕊;金亚菊;张林森;田伟盟;;80岁以上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年04期
4 单岩;樊少磊;张振香;;脑卒中偏瘫病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1年24期
5 邢福英;夏静芳;邵小鹏;胡玲玲;;脑卒中偏瘫早期床边肢体康复训练[J];医学动物防制;2005年12期
6 侯树侠;;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实施康复指导及护理体会[J];家庭护士;2007年09期
7 赵红梅,刘淑华;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12期
8 梁应景;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的康复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4年05期
9 张双卉,韩淑艳;影响脑卒中病人参与康复训练的因素[J];吉林医学;2005年11期
10 张小娥;张小会;;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王茉莉;杨峰;傅静;张慧;李艳;;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护理体会[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3 朱秉;李放;陆蓉蓉;吴毅;胡永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坐位站起活动计时和肌力的关系[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苏国强;;核心控制技术在脑卒中偏瘫的应用[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强;谢琳;金永臻;;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6 邹家莉;何维娜;;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叶祥明;霍文璟;李厥宝;周亮;闻万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疗效观察[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姚云海;顾旭东;傅建明;李亮;;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9 秦杰;;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朱美红;顾旭东;时美芳;金妹;姚云海;傅建明;邹卫英;;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顾德宁;[N];新华日报;2006年
3 编译 尚东;[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4 覃晓夏;[N];安阳日报;2007年
5 中新;[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侯娟;[N];福建工商时报;2007年
7 记者 王泽远 谭勇;[N];河南日报;2006年
8 严凌;[N];黄石日报;2006年
9 马海邻;[N];解放日报;2007年
10 白国志;[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荣疆;电针阳陵泉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GABA受体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罗兴伟;慢性乙肝患者和配偶的疾病认知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病情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3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淑霞;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自我照顾及主观幸福模式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林润煜;“大接经法”对脑卒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患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明中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7 刘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高强;中国一般人群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及呼吸功能对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9 曾庆云;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杨华祥;马来西亚癌症状况及双参饮对癌症放疗病人免疫调节与生活质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刘丽;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跌倒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年
3 姜娟;针刺与康复训练不同干预次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薛凤玲;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胡永新;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年
6 孙宝民;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7 陈丽;声母音位对比识别康复方案的制订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佼佼;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周晓娟;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彤;功能性电刺激干预治疗脑卒中运动障碍的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