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促醒疗法治疗脑外伤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观察
本文选题:中西医结合 + 促醒 ; 参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摘要】:正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入选标准:2002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入住我院的颅脑外伤手术治疗后、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
[Abstract]:Subjects and methods 1.1 study subjects 1.1.1 inclusion criteria: from January 1, 2002 to January 1, 2007, w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surgery, and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mergency Branch.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分类号】:R6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华德;殷光磊;蒋飚;何伟良;;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赵永烈,史海霞;近年来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的研究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龚可;陈蓉;张世俊;毛毅;路阳;廖加维;;针刺足底穴对中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年11期
4 耿少梅,焦保华,卢圣奎,郭二坤;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5 黄列英,李霞,吴晨燕;针灸、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100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01年08期
6 孔祥飞;滞针法针刺运动区为主治疗颅脑外伤后遗症40例[J];中国针灸;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民,张国瑾,曹连生,马肇虞;高压氧为主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附168例分析)(论著)[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2 杨少勇,盘晓荣;脑外伤性持续性植物状态的高压氧治疗[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王伟红,聂卉;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病人临床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1998年02期
4 曹彦荣,高潮,曾怀文;颅内血肿术前呼吸停止成功救治5例报告[J];安徽医学;2005年05期
5 叶强,王仲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轻中型颅脑损伤[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刘振,刘健,刘亭彦,马秀芳,吴玉坤,蒲章杰;鼻内窥镜修补脑脊液鼻漏临床回顾性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环一雷,李震,潘恩裕,张智民;“轻型颅脑损伤”早期突然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8 江野峰,梁庆新,何锦,钟树奇;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凝血、纤溶机能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9 黄国栋,李维平,付友增,王建中,伍建明,高永中;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10 姚鹏飞,程刚;单孔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5例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岩;针刺对急性脑损伤与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尹卫东;环孢霉素A治疗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3 胡学芳;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神经递质变化和分子遗传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劲芳;脑挫裂伤时伤灶中的凝血酶对脑水肿的影响及凝血酶预处理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吴旭;实验性脑损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MAP-2、COX-2、GDNF、Caspase-3反应性表达的时间规律性[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吴秋平;声门紧闭状态下肺撞击伤的发生特点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董静;TL胶囊对中风后遗症的药效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曾庆云;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袁萍;脑出血急性期头穴透刺安全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唐宏图;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后溪、地仓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凤英;手法针灸合谷穴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2 李谷;严重颅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状态及相关基因Bc1-2、Bax表达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孙振宇;持续性高正加速重复作用对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4 高峰;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大鼠神经系统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王安睿;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液体疗法的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6 汤深;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剂量效应及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孙海燕;梅花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李强;祛瘀通腑汤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MDA和SOD含量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贾若飞;脑挫裂伤时多剂量应用甘露醇对大鼠脑水肿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3年
10 董晓巧;纳洛酮对严重颅脑损伤后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柏龄;醒脑开窍法救治脑外伤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6年10期
2 黄松波,吕秀东,董爱勤,窦荣花,刘凤珍,宋宏颖,冯丽萍;早期康复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3 金香兰,姚斌;针刺脑功能成像的实验设计[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12期
4 王喜全,张京;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5 孔祥飞;滞针法针刺运动区为主治疗颅脑外伤后遗症40例[J];中国针灸;1998年04期
6 李澎涛,陶之理,蔡虹;电针、神经生长因子影响周围神经再生形态与功能恢复的比较分析[J];中国针灸;1999年09期
7 张小平;吡拉西坦穴位注射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0年12期
8 马岩t,
本文编号:1877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7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