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配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
本文选题:帕金森病/针灸疗法 + 针刺疗法/方法 ; 参考:《中国针灸》2007年08期
【摘要】:目的:探寻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腹针组在服用美多巴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对照组单纯服用美多巴。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腹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针组副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针配合西药较单纯西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氏病能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少西药副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bdominal acupuncture group (n = 30) and control group (n = 30). The abdominal 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bdominal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aking medopa,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dopa only at the points of Zhongwan, Xiwan, Qihai, Guan Yuan and so on. Results: after three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group was 90.0 and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83.3,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ide effect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Parkinson's disease.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分类号】:R246.6;R7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任小群,王友京,罗明富,郁美娟,杨金洪,刘爱华,刘家瑛,李颖异,陈利国,陈桂平,董晓彤,王双坤,王志英,王平;针刺治疗震颤麻痹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1999年10期
2 薄智云;谈谈腹针疗法[J];中国针灸;2001年08期
3 张汉j,祝维峰;针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年12期
4 王顺;蔡玉颖;尚艳杰;卢金荣;;头部电针透穴对帕金森病患者SOD及LPO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博来,林定坤,李永津;腹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5年08期
2 陈勇;叶天申;蔡丽群;;腹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李黄彤;;用简化McGill量表评定薄氏腹针对头、身、肢体疼痛的影响[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年03期
4 于金栋;;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7年05期
5 李立红;张海峰;;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9年01期
6 文幸;李颖文;段权;;腹针配合艾灸治疗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30例疗效观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罗娅娜;张军;;薄氏腹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心身症状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陈莉秋;苗荃;张娜;;头针、腹针、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J];河北中医;2010年05期
9 何秀云;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术后肠胀气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4年11期
10 俞明 ,范群;腹针疗法治疗四肢关节痛症17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畅;黄刚;李永津;;骶管封闭结合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的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焕林;;薄氏腹针疗法治疗抑郁症临床分析[A];首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陈秀华;刘金文;符文彬;黄永明;薄智云;;健脾益肾法治疗SARS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A];首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升旭;陈静;;腹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A];首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池晓玲;甄宏鹏;陈秀华;陈培琼;田广俊;陈洁真;萧焕明;薄智云;;腹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疗效观察[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金亚蓓;;腹针对30例围绝经期妇女Kupermann指数的影响[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陈秀华;李漾;奎瑜;;腹针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甄宏鹏;陈秀华;李漾;;关于腹针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问题的探讨[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吴焕林;;薄氏腹针疗法治疗心病的临床体会[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璇如;陈秀华;甄宏鹏;;腹针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典型医案[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霁;电针“百会透前顶”穴区对帕金森病小鼠干预性的基础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罗恩丽;针刺苍白球内侧部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金泽;针刺丘脑底核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唐勇;电针促进帕金森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细胞分子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孙红梅;银杏平颤方对PD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吴凌云;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任东林;小承气合剂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甘水咏;“双固一通”针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9 戚秀杰;头部电针透穴疗法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杨世敏;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向宜;应用肝肾泄藏调控理论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张莉;电针对帕金森模型型小鼠SNC突触多巴胺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雷涛;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4 陈瑾;腹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王继娟;针刺治疗心胸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邓明;薄氏腹针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刘德;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线粒体膜电位及神经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8 王亚丽;腹针治疗感染后咳嗽的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张全辉;腹针疗法干预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胡丽竹;药、针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薄智云;神阙布气说与腹针的关系[J];北京中医;1993年04期
2 周翔,辛中国,孙国光,崔亚男;血清过氧化脂质的测定和意义[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3 郭万刚,刘登娥,邹西兰,李文荣;腹针治疗颈椎病5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年01期
4 罗明富,王志英,王平;电针对震颤麻痹大鼠中脑黑质和肾上腺髓质酪氨酸羟化酶的影响──免疫荧光组化方法[J];针刺研究;1997年04期
5 黄文燕,吴焕淦;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概况[J];中国针灸;1998年04期
6 徐斌,马骋,陈国志;针刺调节原发性帕金森病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2年03期
7 王佩珍,郑锦志,张佩利,周君富,张扬达;帕金森病血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年03期
8 陈海波,曾湘豫,张文记,秦斌,郑剑晖,李淑华,王新德;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一致性和敏感性检验[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丹;徐锡春;;老年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8期
2 孙志国;罗维肖;;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引起躁狂发作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3 秦亚男;;糖尿病患者帕金森病风险增高[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2期
4 王若婧;;茶,真的可以减肥?[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11期
5 任甜甜;郑瑞媛;胡振华;蔡云鹏;陈晓静;朱涵蕾;袁伟恩;;左旋多巴甲酯缓释微球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1期
6 唐明;罗玉福;;帕金森病的影响因素探讨[J];贵州医药;2011年07期
7 秦亚男;;咖啡:新的健康饮品?[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5期
8 ;前沿追踪[J];糖尿病新世界;2011年08期
9 练启辉;;泰舒达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年13期
10 李学孔;张希廉;田军彪;;抗颤宁方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家启;陈庆良;;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2 陈秀华;李漾;奎瑜;;腹针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留莎;陈佐明;;帕金森氏病与抑郁[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彭小菊;;帕金森氏病与活血化瘀药[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蕊;苑玉和;陈乃宏;;帕金森氏病药效学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6 李又欣;;CDS应用于帕金森氏病的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长效剂型的应用[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刘迎晖;吕健;;“细胞刀”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健康教育[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8 褚静;;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概况[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伟祥;靳瑞领;刘景隆;李春华;董子祺;;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氏病个例报导[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王艳;;帕金森氏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钢医院 龙岩市慈爱康复中心 沈敏海 兰长征妹;帕金森氏病治疗的几种新型药物[N];闽西日报;2009年
2 王文斗;西药让帕金森氏病老人更痛苦[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冯 凯;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取得新突破[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叶学;治帕金森氏病方[N];民族医药报;2003年
5 向华;Ecstasy为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徐建华;杀虫剂与帕金森氏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7 本报实习生 朱黎丽;帕金森氏病患者应坚持适当体育锻炼[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8 徐铮奎;帕金森氏病药物治疗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北京 房铁生;帕金森氏病的中医治疗[N];民族医药报;2001年
10 李志良;咖啡防帕金森氏病[N];中国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蕾;帕金森氏病Synphilin-1基因分析及针刺对Synphilin-1 mRNA表达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2年
2 王文举;Neurturin和TH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对恒河猴帕金森氏病模型的组合基因治疗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孔祥臣;新型化合物FLZ对热休克蛋白的诱导作用和对实验性帕金森氏病模型多巴胺系统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杨世敏;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刘艺鸣;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的临床评价及其与易感基因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冯卫红;新化合物FLZ-52A抗实验性帕金森氏病的药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7 于芙蓉;帕金森氏病病变的机理研究与分子伴侣的保护作用癫痫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石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克隆及其基因工程细胞对体外培养脑片生长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甘丽;神经退行性疾病小鼠模型中神经祖细胞分布及神经元再生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贾晓晶;帕金森氏病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胞二磷胆碱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君芳;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朱耀祖;氯胺酮对构建6-OHDA诱导的帕金森氏病大鼠模型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颖文;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任光丽;不安腿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5 冯美果;针刺配合温灸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6 陆丛笑;MPTP被MAO-B催化转化为MPP~+的体外实验及2,3-吲哚醌的干预作用[D];青岛大学;2003年
7 黄永安;影响高原脑核团毁损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聪;针刺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证)疗效及症候改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王丹;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在内源性神经毒素对帕金森病神经元损伤机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穗芬;Sonic Hedgehog蛋白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中的表达[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7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7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