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C-C期原发性肝癌中西医治疗效果评价及亚分期评分系统研究
本文选题:原发性肝癌 + BCLC-C分期 ; 参考:《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明确BCLC-C期患者接受中医治疗、TACE术治疗的疗效差别,并与仅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了解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BCLC-C期不同亚组患者疗效异同。为寻找中医药治疗晚期肝癌的优势所在提供依据。BCLC-C期肝癌患者预后差异大,导致影响此期患者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本研究在分析影响晚期肝癌患者生存预后因素的基础上,利用COX多因素回归及Empowerstats软件构建BCLC-C期肝癌患者亚分层评分系统,并分析新的亚分层评分系统对于BCLC-C期肝癌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同时探讨中、西医不同治疗模式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获益程度。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长海医院、上海市中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BCLC-C期肝癌病人,共282人,分为中药治疗组、介入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组,并分别计算出每组中位生存期,并比较接受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疗效。并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法初步筛选出影响C期肝癌预后的危险因子,并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模式中位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筛选出影响C期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再用Empowerstats软件计算出BCLCC期亚分期评分模型,并得出每个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对应的权重,再除以当中最小的权重,最终建立BCLC-C期肝癌患者亚分期评分系统。用此评分系统将C期患者重新分层,计算各期的生存时间,分析评分系统的区分度和单一性趋势,最后比较每一亚分期不同治疗模式的中位生存期差异,为C期肝癌治疗提供指导建议。结果:利用单因素生存曲线比较法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模式的中位生存期,结果显示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6.3月,介入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6.2月,营养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月。中药组、介入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营养支持治疗组(P0.05),中药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介入治疗组。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分级、AFP水平、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远处转移与C期肝癌预后相关。进一步通过COX回归模型检验及Empowerstats软件计算,Child分级、AFP水平、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远处转移仍是影响C期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应的权重分别是:10(Child分级18.7/2.3),6(AFP水平12.4/2.3),1(淋巴结转移2.3/2.3),8(血管癌栓16.1/2.3),6(远处转移11.6/2.3)。最终模型=Child分级(A级=0分,B级=10分)+AFP水平(400ng/nl=0分,≥400ng/nl=6分)+淋巴结转移(未转移=0分,转移=1分)+血管癌栓(无=0分,有=8分)+远处转移(无=0分,有=6分)。经过归纳对比研究后,我们将BCLC-C期细分为3个亚层:BCLC-C1层(1~10分)、BCLC-C2层(11~20分)、BCLC-C3层(21~31分)。C1亚层共50人,C2亚层共144人,C3亚层共88人,C1亚层中位生存期为8.3月,C2亚层中位生存期为6.5月,C3亚层为3.2月。三者间用Log-rank法检验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C1亚层中位生存期最长,C2亚层组次之,C3亚层最短。相同亚层不同治疗组间疗效比较发现:在BCLC-C1期中,中药组C1期中位生存期最长,为15月,显著优于营养支持治疗组-C1期(P0.05),与介入组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组C1期中位生存期为7.9月,营养支持治疗组-C1期生存期最短,为4.9月;在BCLC-C2期中,中药组-C2期中位生存期最长,为8.6月,显著优于介入组-C2期、营养支持治疗组-C2期(P0.05);其次为介入组-C2期,为7.6月,与营养支持治疗组-C2期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治疗组-C2期生存期最短,为4.3月。在BCLC-C3期中,中药组-C3期中位生存期为3月,介入组-C3中位生存期为3.2月,营养支持治疗组-C3期中位生存期为3.3月。中药组-C3期、介入组-C3期、营养支持治疗组-C3期中位生存期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1)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优于介入治疗组和营养支持治疗组。(2)根据多因素分析及Empowerstats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构建BCLC-C亚分期评分系统,并将BCLC-C分期再次细分为3个亚分期,BCLC-C1期(1-10分)、BCLC-C2期(11-20分)、BCLC-C3期(21-31分)。同一治疗模式不同亚分期之间比较,各组C1期中位生存期最长,C2期次之,C3期最短。(3)根据BCLC-C亚分组评分系统对三组重新分层,同一亚分期不同治疗模式组间各层相互比较,中药治疗组C1期生存期最长,与介入治疗组C1期疗效相近,且优于营养支持治疗组。其次,C2期中药治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介入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组,介入组生存期与营养支持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间C3期均无明显差异。(4)BCLC-C期肝癌患者预后差异较大,建立新的C期亚分层评分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精准的评估C期肝癌患者预后,同时也有助于协助判断C期肝癌各种治疗模式的疗效,对C期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ancer . In the BCLC - C1 period ,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the C - C - C2 ph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 P0.05 ) .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6 . In the BCLC - C2 period ,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C2 substrata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 C2 phase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芳;郑秋惠;王淑萍;王法林;;扶正抑瘤方超声导入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年01期
2 郭斌;唐东昕;龙奉玺;罗莉;黄慧;王定雪;李军;王镜辉;杨柱;;葛花解酲方对乙醇性HBV转基因小鼠肝癌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3 汪晋;马金良;;肝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年02期
4 王鑫;周宁新;段伟宏;;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的对比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8期
5 盛庆寿;王武;;中药抗肝癌血管生成作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年01期
6 李敏;高思国;丁霞;;龙葵正丁醇提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研究[J];中药材;2012年10期
7 王永川;魏丽娟;刘俊田;李世霞;王庆生;;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年10期
8 柳芳;刘建勋;任钧国;李军梅;李鸿海;;石见穿提取物通过阻断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09期
9 程宏文;骆明莲;江涛;青亮;冉体斌;何苗;;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04期
10 刘正隆;刘济川;喻康野;;当先实脾法治疗原发性肝癌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海舰;五种分期系统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能力和治疗指导价值的比较[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11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91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