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0 17:47

  本文关键词: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年

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

张雷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证候分布特点;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并探讨预后因素,为更好的发挥中医特色,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提供客观数据。 方法选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课题“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的北方地区5家医院的223例患者进行证候分析,主要观察以下项目: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各证型出现的频率和病例数的构成比.②中医证型与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关系.③中医证型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选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课题“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的北方地区5家医院的310例患者,分为单纯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内科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MELD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ALB、ALT、AST、TBiL、DBiL、CHE、BUN、CR、PTA、HGB、WBC、PLT、BLA)变化情况。 结果 1.进行证候分析的223例患者中,按中医辨证可分为4个型:湿热发黄证(131例,占病例总数的58.74%)、气虚瘀黄证(50例,占病例总数的22.42%)、瘀热发黄证(30例,占病例总数的13.45%)、阳虚瘀黄证(12例,占病例总数的5.38%)。腹水在气虚瘀黄证中的发生率高于湿热发黄证和瘀热发黄证(P0.05),原发性腹膜炎在阳虚瘀黄证中的发生率高于湿热发黄证和瘀热发黄证(P0.05),其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2.进行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的310例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在病死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MELD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单纯西医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与中医证型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12.6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英文缩略词7-8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8-14
  • 参考文献12-14
  •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特点14-24
  • 前言14
  • 1 资料和方法14-16
  • 2 研究方法16
  • 3 研究结果16-19
  • 4 讨论19-22
  • 参考文献22-24
  • 第三部分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24-48
  • 前言24
  • 1 资料和方法24-29
  • 2 研究方法29-30
  • 3 研究结果30-42
  • 4 讨论42-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54
  • 致谢54-56
  • 个人简历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王桂芬,刘少杰,唐长金;中药凉血解毒化瘀对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2 张秋云;刘绍能;李秀惠;;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2006年01期

    3 江承柏,贺江平;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J];光明中医;1995年01期

    4 毛德文,邱华,李雅,廖树琪;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4年04期

    5 张建军,张赤志;温阳活血退黄方治疗阴黄证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6 袁建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5例[J];江西中医药;2004年01期

    7 张秋云;刘绍能;李秀惠;钱英;姚乃礼;;乙型慢重肝“毒损肝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12期

    8 李芳;尹盛强;邓文钦;;中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7期

    9 黄古叶;毛德文;胡国平;胡振斌;王振常;邱华;石清兰;刘茵;罗清;谭柳纯;;大黄煎剂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12期

    10 邱华;武建华;;毛德文辨病 辨证治疗重型肝炎的经验集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德文;解毒化瘀Ⅱ方抗肝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银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指标关系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王桂芬,刘少杰,唐长金;中药凉血解毒化瘀对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2 舒生虎;周淑英;;肝病黄疸阴阳辨证与辅助检查指标的关联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3 张鸣;金晓东;;不同证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4 佘世锋;侯江涛;杨晓军;;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佳莹;李秀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文献统计分析[J];北京医学;2011年09期

    6 杜斌;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探讨[J];北京中医;1999年04期

    7 张秋云;刘绍能;李秀惠;;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2006年01期

    8 张秋云;李秀惠;王融冰;刘绍能;李筠;胡建华;钱英;姚乃礼;;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年02期

    9 张秋云;汪晓军;刘增利;胡建华;江宇泳;孙凤霞;;慢乙肝、肝硬化、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的证候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年12期

    10 王新颖;齐京;;关幼波气血辨证学术思想探析[J];北京中医药;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康和;;清胆理脾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道感染280例疗效观察[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过建春;李春青;荀运浩;石伟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分析[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3 魏倪;杨方;吴晓枫;李兴海;;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评分与预后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胡凤兰;闫静;;赤龙合剂配合肝利欣治疗重型乙型肝炎28例[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毛德文;胡振斌;刘洁;邱华;;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模型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福建;李家富;;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毛德文;邱华;龙富立;胡振斌;黄彬;周东红;李达芬;黄古叶;;慢性重型肝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贡桂英;刘霞;马建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黄古叶;龙富立;毛德文;胡振斌;邱华;;中医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评分与预后研究[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宁;李筠;;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进展[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源;复方胡黄连胶囊治疗肝损伤的药效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赖东兰;胆道闭锁Kasai术后中医证候暨中药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谢锡渝;DMN致肝损害小鼠模型肝组织基因表达谱变化及肝毒清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毛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及治疗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朱元洁;从方剂组成探讨中医之“辨病论治”[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张琳;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降逆法辨治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气逆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孙凤霞;复方茵丹方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韩春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急性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张建军;阴黄证本质及温阳活血退黄方作用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10 张洁玉;膈下逐瘀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配伍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希;中西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熊焰;超微脂康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周意;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积分与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高翠翠;解毒活血法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苏超;健脾护肠解毒法结肠给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沈云;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荟萃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斌;王宪波教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经验总结和临床运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张妍;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钟声;两组丹参药对治疗气滞血瘀证室上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自源,徐飞;重症肝炎血热瘀阻问题我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2 高寒;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肝炎的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3 张秋云;李秀惠;王融冰;刘绍能;李筠;胡建华;钱英;姚乃礼;;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年02期

    4 安威;梅懋华;;肝刺激因子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摘要)[J];大连医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5 李天艳;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5期

    6 秦爱兰;重型肝炎合并内毒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7 覃小敏,宁琴;重型肝炎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8 毛德文,邱华,李雅,廖树琪;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4年04期

    9 毛德文;邱华;余晶;黄古叶;胡振斌;;解毒化瘀Ⅱ方对实验性肝衰竭大鼠肝脏坏死面积及肝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6年04期

    10 张赤志,陆定波;阴黄辨治探源[J];湖北中医杂志;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洪喆;杨常泉;;小儿病毒性肺炎120例证候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6期

    2 林传权;王桂香;李茹柳;陈玉龙;劳绍贤;陈蔚文;;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黄伟;王雪峰;;43例脑瘫患儿中医证候分析[J];甘肃中医;2009年07期

    4 乌日娜;王莉;;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04期

    5 苗青;张旭丽;林佳扬;张燕萍;;8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析[J];中医杂志;2008年11期

    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中医诊断学》考试大纲(草稿)[J];中医药学刊;1985年06期

    7 郭慧君;王知佳;刘玉芳;;230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证候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8 宋月晗;李峰;刘洋;焦莹;赵雪松;刘燕;刘晓兰;;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中医证候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年02期

    9 管琳,魏希进,邵华强;老年人心房纤颤138例病因与证候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郭宏章;邵丹;郑京;;IgA肾病中医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喆;唐福康;;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调查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伟;宋建平;李瑞琴;苏丹华;;肺纤维化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莺;王春凤;;Ⅱ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铭涵;陈琴;高玲;林平;;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司富春;刘紫阳;岳静宇;;近30年来临床淋巴瘤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高天舒;晏丽丽;王英娜;;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嵩;张世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中医证型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凌琪华;张晓东;陈建杰;徐文杰;郭静;;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SF-36量表的关系[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江;侯键;谢明国;郑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特点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陈维文;张广中;姜春燕;刘瓦利;瞿幸;王萍;;吸烟、饮酒与银屑病病情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刘慧;[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刘振永;[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衣晓峰 杨晓春;[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刘燕玲;[N];健康报;2007年

    7 吴建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李学燕;[N];健康报;2001年

    9 唐凤英 胡随瑜 喻长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万同己;[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益谦;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肺炎的证候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李伟;厚朴三物配方颗粒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的适应证候和量效关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李显红;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林冬群;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中医证侯的分布和演变规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曾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敏感性和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吴健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吴一帆;腹膜透析患者证候及四时规律与营养容量的相关性和薏苡仁干预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任献国;儿童紫癜性肾炎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和尿Podocalyxin的关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黄兰媖;台湾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调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徐鸽;老年代谢综合征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非;微小病变肾病PNS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环;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5 孙建春;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双源CT结果、炎症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蔡喆;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及发病诱因的调查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李华蓉;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周志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与QTc离散度的相关性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丽平;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与内镜微观镜像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刘县铭;深圳地区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09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