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年
本文关键词:杨积武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年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非降脂作用
王云乡 何红
【摘要】:正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药物。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许多非降脂作用,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不稳定斑块,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增强血管的舒张功能等。在以往大型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中,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并没有包括在内,但从 4S研究和CARE研究的亚组分析中,将他汀类药物组和安慰剂组进行比较,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的新发生率约减少了20%。这一发现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但该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血管内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血管内科
【分类号】:R541.6
【正文快照】:
他汀类药物,,即3一经基3一甲基戊二酞辅酶A还原酶(HMG一COA还原酶)的抑制剂,是目前广 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药物。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 还具有许多非降脂作用,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不稳定斑块,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增强血管的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艳;覃数;;他汀类药物作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多效性[J];重庆医学;2009年02期
2 赵春丽;黄其昌;;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7年21期
3 于丽伟;;他汀类药物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13期
4 徐利霞;;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8期
5 王云乡;何红;;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非降脂作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年02期
6 王歆月;张颖轩;;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作用的新认识[J];医学综述;2009年21期
7 项荣;;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1期
8 曹佃锦;;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齐洪涛;刘志华;;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年02期
10 李为民;孔一慧;;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利弊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乡;何红;;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非降脂作用[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王云乡;何红;;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非降脂作用[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朱云云;潘伟民;;他汀类药物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生祥;;他汀类药物与室性心律失常[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吴嘉慧;马长生;康俊萍;聂绍平;杜昕;吕强;高迎春;张崟;刘新民;贺立群;贾长琪;汤丽川;阙斌;董建增;刘晓惠;;他汀类药物对胆固醇不高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结果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陈汇;;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A];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7 王建;胡刘华;陈红;胡雅儿;何奔;;利钠肽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中的低反应性机制[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敏;朱芳芳;王静;;超声心动图评价睾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影响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沈敏;;心脏再同步治疗对窄QRS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景莉;雍小兰;曾仁杰;;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与药学保健[A];全国医院药事工作研讨会暨2005临床药师论坛——在职临床药师实践与培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春祥;[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王志高;[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言诚;[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泽雯;[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铮;[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温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魏开敏;[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衣晓峰 陈英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金慰鄂;[N];大众卫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英俊;慢性心衰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连榅林;Adropin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彭澍;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顾水明;肿瘤坏死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心衰和心室重构中的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姚磊;阿托伐他汀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李晓宏;辛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动员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吴小盈;慢性心力衰竭的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沈伟;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机制的比较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中的表达及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爱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变化及其与NT-proBNP的关系探讨[D];郑州大学;2010年
2 鲜佳;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朱春娥;杨积武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魏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Th17/Treg失衡的研究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滕艳春;B型钠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崔丽君;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逆转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冀忠英;抗利尿激素及脑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水平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扬;老年病人慢性心力衰竭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9 程秋实;慢性心力衰竭中N端B型钠尿肽前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朱川萌;肼苯达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压力负荷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杨积武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1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