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

发布时间:2018-11-09 16:42
【摘要】:目的比较中药浸浴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应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2009年12月,将收治的128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0例(试验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18~60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34例,钢水烧伤28例,化学灼伤8例。烧伤面积平均57.6%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残余创面平均7.4%TBSA。西医对照组58例(对照组):男50例,女8例;年龄20~59岁,平均37.9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26例,热水烫伤12例,钢水烧伤16例,化学灼伤4例。烧伤面积平均56.5%TBSA,残余创面平均6.9%TBS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先行中药浸浴,然后采用中西药联合换药;对照组采用洗必泰溶液清洁创面后外涂磺胺嘧啶银霜。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用药后疼痛缓解、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率。结果创面用药后试验组疼痛情况分级,优23例,良30例,中17例;对照组优17例,良20例,中13例,差5例,极差3例。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45±4.74)d,较对照组的(23.87±14.45)d明显缩短。创面愈合2周后,试验组15例(21.4%)出现瘢痕,对照组35例(60.3%)出现瘢痕。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浸浴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具有愈合快、疼痛轻、瘢痕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优于单纯应用磺胺嘧啶银霜疗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sulfadiazine silver cream in treating residual wounds after large area deep burn. Methods from July 2003 to December 2009, 128 patients with residual wounds after extensive deep bur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re were 7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45 males and 25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8.6 years (1860 years). The causes of injury were flame burns in 34 cases, molten steel burns in 28 cases and chemical burns in 8 cases. The average burn area was 57.6% total surface area (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 and the residual wound area was 7.4TBSA. 58 cases of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male 50, female 8, age 2059 years, mean 37.9 years old. The causes of injury were flame burn in 26 cases, hot water burn in 12 cases, molten steel burn in 16 cases, chemical burn in 4 cases. The average burn area was 56.5 TBSAs, and the residual wound was 6.9 TBSA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general data comparison, the difference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ab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oak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n changed by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lver sulfadiazine cream after cleaning the wound with chlorhexidine solution. Pain relief, wound healing time and scar incidence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3 cases were excellent, 30 cases were good, 17 cases were moderate, 17 cases were excellent, 20 cases were good, 13 cases were moderate, 5 cases were poor, and 3 cases were very poor. The wound healing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3.45 卤4.74) day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3.87 卤14.45) days. After 2 weeks of wound healing, there were 15 cases (21.4%) with sca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5 cases (60.3%) with sca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superior to sulfadiazine silver cream in treating residual burn wound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quick healing, light pain, less scar and short hospital stay.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分类号】:R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旭盛,黄跃生,王甲汉,杨宗城;烧伤创面处理方法的改进与提高治愈率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2 张文安,岑瑛,赵景华;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J];华西医学;2000年01期

3 周桂东;;浸浴结合铍宝解毒烧伤膏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4 秦志强,袁寿忠,刘樾,潘维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6期

5 赵贤忠;孙记燕;丁伟;项铁;方勇;胡栋才;;美宝湿润烧伤膏再生疗法与磺胺嘧啶银霜抗炎疗法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年04期

6 李晓鲁;黄跃生;彭毅志;廖镇江;张国安;刘群;唐进;刘旭盛;罗奇志;;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树林;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烧伤回吸期毒血症21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5期

2 谢俊;王宇;张晓龙;张立斌;李辉武;沈贤友;;儿童热力烧伤后现场急救措施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周舜英;;暴露疗法治疗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吴兆玲;烧伤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5 韩礼成;章伏生;刘金凤;;严重吸入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安徽医学;1993年06期

6 方林森;烟花火药爆炸伤106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1999年05期

7 胡德林,李守生,汪昌荣,陈侠英,王永杰,周逸平,王月兰;大鼠烫伤后心肌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2000年01期

8 唐益忠;刘晟;蔡晨;孙业祥;徐庆连;;手指环形Ⅲ度烧伤的不同早期处理方法的初步评价[J];安徽医学;2008年03期

9 徐松涛;李江虹;;59例烧伤死亡原因分析[J];安徽医学;2009年05期

10 时婕;余又新;徐庆连;;低温烫伤两种治疗方法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海英;;纳米银医用辅料的研究进展[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昭洪;曾涛;;复方地黄软膏治疗烧伤893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成国玉;;小儿烫伤的观察护理[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丁宝财;熊灵;钟鸿烈;纪传和;翟红军;李津军;于希娥;;364例雷、电烧伤患者并发症探讨研究[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董肇杨;刘玉祥;曾勇;张磊;黄磊;;抢救青浦2·21成批烧伤患者体会[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昭洪;曾涛;;复方地黄软膏治疗烧伤893例[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蔡玉娥;;改进功能部位肉芽创面修复方法的疗效观察[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俊;;145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贫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英祥;何仁亮;程鹏;王聪敏;梁程亮;梁陶沙;;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小儿烧伤36例的临床观察[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清华;刘霞;公培欣;;MEBO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的体会[A];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永军;慢性伤口临床治疗的循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邱学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于宝军;严重烧伤致单个核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王珍祥;增生性瘢痕的基因芯片分析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5 李峰;休克期切痂对部分组织解偶联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6 彭念寅;Pinacidil预处理对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李凯;苯丙酸诺龙干预烫伤大鼠雄激素受体介导靶基因转录调控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郭丹凤;严重烧伤大鼠免疫器官中ICAM-1、IL-18、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06年

9 万忠海;抗PEA单抗和单链抗体制备及在绿脓感染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德全;离体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热损伤变性后转归及HSP90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玲;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静;急肾宁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荧荧;黄石散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守春;削痂保留部分变性真皮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冯亚兰;二黄油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疗效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世元;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猪全层皮损的促血管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戚伟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烧伤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胡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烧伤大鼠肠道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秋香;长株潭地区儿童烧伤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杨安芳;住院烧伤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跃生,杨宗城,陈发明,黎鳌;大面积Ⅲ度烧伤一次性切痂治疗的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2 任林森;岑瑛;赵景华;;烧伤残余创面的处理[J];华西医学;1992年03期

3 杨宗诚;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发病机制的探讨[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4 张林祥,杨克非;烧伤湿润暴露疗法2076例临床调查报告[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年00期

5 梁达荣;湿润烧伤膏治疗严重烧伤后顽固性残余创面[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0年03期

6 杨金福,刘培仁,蘧汝滨;烧伤感染创面221株细菌调查对比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年01期

7 徐荣祥,萧摩;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年04期

8 赵贤忠,马永沂,项铁,杨军,季建峰,廖镇江;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计算机仿真设计及应用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4年02期

9 黄跃生,杨宗城,陈发明,李志清,彭毅志,刘旭盛,黎鳌;一次性大面积切痂防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7年03期

10 王甲汉,杨宗城,张会堂;严重烧伤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休克复苏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万里;雷晋;段鹏;;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处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22期

2 李振强;蒋云祥;;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126例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7年02期

3 官纯平,吴红林;46例大面积深度烧伤顽固性残余创面治疗体会[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05期

4 郄中敏;陈玉明;刘源;;盐酸金霉素眼膏在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21期

5 沈慰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烧、烫伤的效果及前景展望[J];华人时刊;1997年13期

6 于敏;110例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2000年S1期

7 赵贤忠;锡类散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附34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5年01期

8 侯新安;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配伍蛋黄油纱治疗顽固性残余创面167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1期

9 赵贤忠,季建峰,项雅敏;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10 沈燕,沈贤友;素高捷疗软膏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22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涤;;治愈大面积头皮深度烧伤一例[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董芙苡;;眼部深度烧伤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徐荣祥;;深度烧伤的全皮再生治疗技术研究报告[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余凯;郑雄;李耀金;余鲲;贺立保;范敏;周勇;陈海;;MEBT/MEBO治疗380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体会[A];第七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王乃佐;沈祖尧;安惠茹;马春旭;桑慧华;沈余明;;腕手部特深度烧伤皮肤及骨缺损治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6 张莹;陈丽映;谭未燕;罗文;梁杏;;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严重深度烧伤患者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易显贵;;深度烧伤浅筋膜上植皮的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杨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2例[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晴燕;;痤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和感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10 彭惠平;徐进康;吴坚芳;陆喜荣;;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颖;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冯 瑶;江苏省中医院成立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吕志信;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N];健康报;2005年

4 李爱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体会[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通讯员 冯广清;江苏医生更爱中西医结合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黄金搭档[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邢台市兽医院 邢兰君(研究员);中西医结合治疗猪喘气病[N];河北科技报;2006年

8 张建国;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王金定 刘占国 史长福;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郭赛珊 梁晓春 潘明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显著改善症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士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抑郁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儕淇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及六味地黄丸对Th1/Th2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伍游雅;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朱晓光;D期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葛建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7 凌扬;刘沈林教授诊治胃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王毅侠;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9 邹富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沈晔华;中西医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健蕾;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胡平会;视神经炎的证候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李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马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5 刘寨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马华欣;益气健脾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张雅萍;养阴清热活血方治疗小儿阴虚内热型肾性血尿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张玛仁;妇女甲状腺疾病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治疗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黎建波;大肠癌术后的中医中药辅助治疗现状及展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曹威巍;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0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320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