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血热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8-11-20 20:35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血热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与优势。方法:选择阴虚血热型ITP的患者97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经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3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31.4%),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中药组相当,显著低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血热型ITP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其中药对于激素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antag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ITP) of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Heat type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Methods: 97 cases of ITP with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fever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trol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after 1 ~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CM syndrome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4.3,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mproving the syndro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87.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31.4%).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ITP with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heat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分类号】:R259;R55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新;;益气化湿活血通脉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年06期

2 魏霞,辛悦芳,王修德,褚桂娥,鲁传付;龙舌兰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8期

3 尹义辉,王经武;降浊消糖饮治疗胰岛素抵抗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11期

4 赵旭涛;金艳;亓琦;崔明晓;;肾康片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兼血瘀型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5 朱传伟,朱鸿铭;乙肝解毒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0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8年10期

6 李虹,刘光珍;更年安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方小冬 ,须义贞,陆建英;健脾补肾调冲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8 李合国,劳绍贤,张峰;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三叶因子-1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10期

9 代二庆,袁红霞,冯莉,陈通,王洪俊,闫小雪;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21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7期

10 陈桂芳;袁红霞;田晶晶;代二庆;;养阴清热法治疗阴虚有热型胃癌前病变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艺;参苡建中汤治疗胃肿瘤临床疗效观察与分子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崔永锋;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病理、X线与临床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袁成民;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张金巧;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及三氧化二砷的抗血管新生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5 黄立中;益气平悬饮对肺癌性胸水局部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之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6 熊辉;桃红四物汤干预骨痂微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暨对骨折证候疗效的观察[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7 徐正莉;润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戴国华;从风病学说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其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郭琳;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孟建波;多发性骨髓瘤中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三氧化二砷的抗血管新生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P-糖蛋白与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D];江西医学院;2004年

2 姜国平;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化疗方案(DA、HA、IA)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3 赵毅;BCL—2、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4 周士伟;麻藤汤预防和治疗气温骤降时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5 李勇;MRI表现与股骨头坏死疗效及从瘀论治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陈宇;消化性溃疡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张臻年;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陈明德;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9 李国馨;消抗灵Ⅰ号治疗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转阴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魏东;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消渴病湿热证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娟;王恩龙;;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4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5期

2 金中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206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3期

3 王俊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病因病机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7期

4 孙荣丽;黎凯;;针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5期

5 侯雅军;柯微君;;柯微君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06期

6 郑镇雄;郑元裕;;真武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4期

7 苗茂松;;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8 李建英;;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1年16期

9 陈祖华;;利咽糖浆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10 贺建涛;李亚楠;;抑胰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领全;李新荣;;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蔡希;;吴淞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3 王德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53例临床观察[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小娟;;眼底出血治验三则[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杨远贵;;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柳文晶;魏连波;龙海波;;肾康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花君霞;;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临床观察[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杜锦辉;张敏;;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朱玉叶;林韶冰;;中西医结合治疗崩漏54例的辨证施护[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赵善军;;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附120例报告)[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 刘远文;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N];民族医药报;2001年

2 重庆 陈永久;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气肿[N];民族医药报;2000年

3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新林镇上升村 刘晓武;中西医结合治疗冻伤1例[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刘燕玲 秦秋;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获奖[N];健康报;2006年

5 王静;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暑[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马定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疗效较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8 王金定 刘占国 史长福;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林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江苏 王长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N];民族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游雅;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朱晓光;D期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凌扬;刘沈林教授诊治胃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王毅侠;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5 田黎;瘿气灵对Graves病疗效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干预的观察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杜松;当代瘟疫诊疗实践对温病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7 张静;瘿气灵治疗Graves病不同证型临床研究及对免疫平衡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潘明沃;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患者原发灶树突状细胞数量及活化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李可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李军艳;赵冠英教授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健蕾;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胡平会;视神经炎的证候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马华欣;益气健脾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张雅萍;养阴清热活血方治疗小儿阴虚内热型肾性血尿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张玛仁;妇女甲状腺疾病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治疗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黎建波;大肠癌术后的中医中药辅助治疗现状及展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霍晶晶;于世家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胡占起;田振国教授治疗直肠脱垂经验初探[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张小亮;益气生血解毒化瘀法为主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徐磊;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45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345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