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疗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磁疗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年
电磁疗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郑芙蓉
【摘要】: 研究背景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的乳房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以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针灸临床及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疗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电磁疗配合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二项激素水平,探讨电磁疗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可能机制。 研究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和乳腺专科门诊选取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电磁疗配合针刺组30例和三苯氧胺组30例。治疗组选用磁片两片并置于乳房肿块边,磁片上接G6805型电针仪的一对电极,疏密波,频率17次/min,时间持续30min。并配合经前针刺太冲、合谷、内关,经后针刺三阴交、太溪、内关,留针30min。每周三次(周一、周三、周五),月经期停止治疗。对照组:三苯氧胺口服,每次10mg,2次/日,月经期停药。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停止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三个疗程后,各检测一次黄体期血清中E_2、P二项激素水平。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总积分、伴随症状治疗前后积分等。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临床疗效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_2水平均下降,而P水平均上升,两组治疗后E_2、P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在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电磁疗配合针刺能调整乳腺增生病患者紊乱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恢复乳腺组织正常的增生—复旧过程,并且电磁疗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接近于西药水平,本方法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24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燮蓀;針刺治愈热病后失語症[J];江苏中医药;1963年02期
2 ;针刺治疗便秘[J];中华护理杂志;1963年01期
3 吕兴斋;高明德;;针刺治疗软腭麻痹[J];江西医药;1965年01期
4 ;针刺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国内情况(文献综述)[J];新医药通讯;1973年01期
5 ;5例尿崩症的针刺治疗[J];人民军医;1976年08期
6 陆德树;;针刺治疗脑溢血术后偏瘫一例[J];江苏中医药;1982年06期
7 崔素英;;针刺治疗时一般疗法的无效病人[J];针刺研究;1982年02期
8 陈以教;许承祖;;针刺治疗病毒脑后遗症失语11例报道[J];江西中医药;1983年04期
9 尤煌发;谌剑飞;;针刺治疗药瘾和酒癖[J];江西中医药;1983年06期
10 欧阳应颐;尚崇学;;针刺治疗眼睛胞轮振跳2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8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车;;增液承气汤加减及针刺治疗痔瘘术后便秘并癃闭的治验[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2 谢长才;;针刺从心论治对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立格;;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针刺治疗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宁飞;;脏腑纳子法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彬;庞荣;贾海波;董素亭;;针刺治疗上睑下垂的现况[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杨建林;;针刺治疗失眠39例[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为;;针刺治疗网球肘30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晓辉;刘启泉;;清胃降逆方加针刺治疗RE的临床症状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郭瑞友;赵丽霞;苏丽;王莉;王彩霞;郭联;;针刺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杰奎;刘振寰;;针刺治疗对HIBD大鼠的实验研究进展[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2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蔡晓刚;[N];健康报;2008年
3 马波;[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4 文景;[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 钱岳晟;[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张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文/郑建(副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8 ;[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杜虹;[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10 薛志成;[N];山西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玮;运用穴位网络结构分析法实证脑病腧穴针刺治疗临床效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杨泽琪;针刺合并隔姜灸治疗气血两虚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Dr.Abir Mamdouh Aly Elnaggar;针刺减肥与饮食疗法的临床对照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杨旭光;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Farnoosh Bidouee;针灸辅助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人工受精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吴巧凤;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的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熊瑾;得气、心理因素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京京;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9 黄波;针刺治疗Bell's面瘫得气、心理因素与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及心理因素与面瘫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化龙;针刺加推拿对去卵巢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芙蓉;电磁疗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席光春;针刺治疗胃肠腑热型肥胖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石剑峰;针刺配合隔蒜灸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4 王俪儒;针刺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5 孙冬玮;针刺百会、太冲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蔡通;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黄亮;针刺内关、膻中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曹瑄;俞募通经针法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李建良;针刺对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袁宏伟;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电磁疗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3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