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结合模式临床研究与应用的若干问题思考

发布时间:2019-05-16 11:56
【摘要】:正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以获得临床疗效最大化为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医、西医优势互补的特点。但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思考并逐步解决,如规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disease and syndrome is the ma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t fully reflects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wever, in the current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and solved step by step, such as rules.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分类号】:R2-0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实现证候疗效评价价值的可行途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2 余学庆;李建生;王至婉;李素云;胡金亮;王明航;王海峰;;肺炎证候诊断标准的初步建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3 余学庆;李建生;王至婉;李素云;胡金亮;王明航;王海峰;;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诊断标准的验证[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4期

4 梁茂新;王雪峰;;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J];世界科学技术;2006年01期

5 陈可冀;宋军;;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J];世界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6 张伯礼;康立源;项耀祖;;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有关疗效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年11期

7 李建生;余学庆;;老年人肺炎病证结合模式疗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8 谢雁鸣;王永炎;朴海垠;;构建中医软指标疗效评价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6期

9 李建生;;基于病证结合模式重视以证统病的诊疗形式[J];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清泉;程发峰;杨保林;;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循证医学实现的基础[J];北京中医药;2009年02期

2 李慧;谢淑芸;鲁卫星;;心力衰竭辨证分型与脑钠肽、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J];北京中医药;2010年04期

3 王玉贤;危剑安;宋春鑫;;我国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化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0年07期

4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实现证候疗效评价价值的可行途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5 高铸烨;付长庚;张京春;;从治法入手探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期

6 田元祥;翁维良;;中医临床研究疗效评价的优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期

7 路晓光;李平;杨丽平;郑柳涛;杜金行;李靖;邓德强;占永立;倪青;;3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阴阳两虚证判别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8 李建生;余学庆;;病证结合模式下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9 李建生;余学庆;;中医药治疗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要点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10 王胜圣;田洋;刘嵋松;王晓岩;董芳;回春;周杰;王钰;;基于中医文献检索的肺结核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付莹坤;;中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要点[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雪峰;董丹;梁茂新;张斌;张明卫;;数据挖掘技术在小儿肺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研究中应用的思路与方法[A];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余学庆;李建生;;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与思考[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建生;余学庆;;患者治疗满意度测量工具建立与应用的初步探讨[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高学敏;钟赣生;王淳;张建军;;中药新药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郑四平;孙子凯;张伟;贾新华;王至婉;王明航;王海峰;;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陆小左;胡广芹;徐妍;张海芳;;中医度量化诊断技术在重大疾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清泉;;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循证医学实现的基础[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证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谢肄聪;;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谈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育[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秋;从表征和尿液代谢组学角度判别2型糖尿病大鼠中医证候属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杨爱国;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适宜技术筛选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丽颖;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药效学解构与动态演变的多维度诠释[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6 王丹妮;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HIV感染者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郭荣;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量化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金洵;慢性便秘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评估量表的研制和考评[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陈楚湘;中医诊疗标准建立及应用的智能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王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芳;补肺益肾方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评价及成本效果分析[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2 王玉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3 江丽杰;中风病证候疗效评价结局定位的初步探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4 胡文娟;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中医临床疗效与评价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李思铭;愈梗通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周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证证候诊断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马志德;天津市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金洵;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优势类型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王欢;清风痛胶囊II期临床试验方案增设脾虚证候观察指标的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梁炳君;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的研制与考核[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立胜;郑淑美;王伟;李友林;;评价辨证论治疗效的分层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2 李建生;余学庆;王至婉;孙俊波;李素云;;基于文献的肺炎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3 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程龙;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李建生,胡金亮,余学庆,沈建京,周涛,王永炎;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探索[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余学庆;李建生;;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与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李建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李建生;;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辨证治疗概要[J];中医学报;2010年03期

8 李建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J];河南中医;2009年06期

9 李建生;;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概要[J];河南中医;2009年10期

10 李建生;;老年人普通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概要[J];河南中医;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实现证候疗效评价价值的可行途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2 张翼宙;;功能性消化不良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07期

3 余学庆;李建生;;病证结合疗效评价研究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8期

4 李建生;余学庆;;老年人肺炎病证结合模式疗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5 刘平;季光;陈凯先;;病证结合与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6期

6 王少丽;王承龙;史大卓;;中医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10期

7 陈可冀;;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8 王阶;王永炎;郭丽丽;;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1期

9 徐浩;;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10 陈茂盛;;病证结合理论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医杂志;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病证结合模式下实现证候疗效评价价值的可行途径[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2 王阶;杨戈;张兰凤;王永炎;;病证结合与中药组分配伍提高临床疗效[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郑四平;孙子凯;张伟;贾新华;王至婉;王明航;王海峰;;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衷敬柏;王永炎;;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5 江泳;陈建杉;;论张仲景“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模式的内涵[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6 刘平;季光;陈凯先;;病证结合与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刘平;;中西医“病-证-效”结合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兰凤;王阶;衷敬柏;王永炎;杨保林;荆鲁;许军;刘剑刚;;冠心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临床研究[A];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危北海;;有关证实质的探讨[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师菡;王阶;李霁;熊兴江;何庆勇;;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模式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生物学基础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刚 通讯员 胡延滨 宋丽萍;“病证结合”是中西医交融切入点[N];健康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雪莉;把握病证结合临床研究切入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张鸣 通讯员 马瑞勤;“高效体外预应力结构锚固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技术鉴定[N];北京科技报;2001年

4 李乾文;做好需求管理的研究与应用[N];经济日报;2002年

5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科研究所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蔡辉益 研究员;新型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研究与应用进展[N];中国畜牧报;2003年

6 李南;攀钢《国产1450热连轧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7 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刘瑞生;甜菜碱在水产养殖业上的研究与应用[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8 李杰;交流传动系统及高性能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列入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科技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操秀英邋通讯员 马康 王丹;信息化铺就小康路[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沈婷;饲料添加剂糖萜素的研究与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庄曾渊研究员退行性眼病“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研究经验[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2 张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地理信息工程综合评价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琳;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任广鑫;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刘凯;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闫进宏;领导集体的领导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程广仁;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文宗川;生态城市的发展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左莉;高技术产业二次孵化模式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宇;动态联盟技术研究与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2 贾如;IT投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吴琛;绿色变电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颖;三辨诊疗模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刘俊芳;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测度[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6 陈晨;探讨病证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李纯;快速谱聚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陈宏兵;GIS若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庄成杰;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统计测评[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寿佳威;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78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478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f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