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态学联合组织学等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本文关键词:以形态学联合组织学等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从肝脏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等方面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为分析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肝病科、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经腹腔镜肝脏大体形态学检查确诊的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根据患者意愿分别入组。其中20例患者中中医治疗组8例(扶正化瘀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及汤药辩证治疗)、西医治疗组4例(核苷类似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例(二者结合),平均疗程分别为中医组1.34年,中西医组0.88年,西医组0.79年。采集治疗前后肝脏大体形态学、组织学、血常规、肝功等,分别从血小板四项参数、肝功4项(ALT、 AST、 TB、 ALB)、 APRI模型、大体形态学、组织学等不同方面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受腹腔镜形态学检查接受程度难等原因,其中治疗前后二次腹腔镜形态学检查的病例为7例。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运用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的方法对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共纳入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大于6个月的相应组别治疗。试验过程中,无受试者病例脱落,三组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相关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治疗前三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积分(Child-pugh积分)等基本情况,以及血小板四项参数、肝功4项等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四项参数方面,治疗前后,中医组、中西医组、西医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功四项指标方面,治疗前后,中医组AL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指标未见明显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西医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RI值方面,治疗前后,中医组、中西医组、西医组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例治疗前后行二次腹腔镜大体形态学检查的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方面:1例小结节肝脏表面结节基本消失,6例结节形态未见明显变化;在组织学改变方面:肝脏纤维化程度改变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纤维化程度减轻最明显,其次为中医,西医治疗无变化;在反映肝脏受损的炎症程度及范围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见减轻,中医、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变化;在肝脏受损的坏死程度方面,西医治疗后坏死程度减轻最明显,其次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论: 1、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肝功等生化指标可争取无变化或延缓进展。三种治疗方法对其均有一定疗效。 2、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大体结节形态可争取不变化或延缓进展,甚至部分可以出现逆转。 3、三种治疗方法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纤维化和抗炎方面效果较中医或西医单用治疗好,西医治疗在抗炎方面可能较中医治疗效果好,而中医治疗对抗肝纤维化效果较明显。
【关键词】:形态学 组织学 肝硬化 疗效 中药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59;R-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1-22
- 第一节 肝硬化的基础知识11-15
- 一、肝硬化的概况11
- 二、肝硬化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11-12
- 三、肝硬化的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细胞学改变12-15
- 第二节 肝硬化诊断标准15-17
- 一、肝硬化的诊断现状15-16
- 二、肝硬化大体形态学诊断标准16
- 三、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16-17
- 四、中医辨证标准17
- 第三节 肝硬化的治疗概况17-21
- 一、目前的肝硬化治疗方案17-18
- 二、肝硬化的疗效评价及存在的问题18-21
- 第四节 小结21-22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2-30
- 一、材料与方法22-24
- 二、研究结果24-27
- 三、讨论27-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4
- 附录34-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维群;;肝硬化治疗的中医特色优势及展望[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传染病信息;2005年S1期
3 张均倡,王岭,李红,李峻,张云;肝硬化患者脉冲电流局部穴位刺激前后肝血流动力学变化[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10期
4 陈炎生;费新应;刘文涛;沈震;;膈下逐瘀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年07期
5 邱少红;余蓉;邹春享;管红霞;;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年04期
6 南月敏,蒋树林,姚希贤;肝硬化病理与发病机制[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5期
7 应楹 ,张常晶,姚定康;肝硬化病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1年10期
8 郭秀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2年05期
9 钱海青;;阿德福韦酯联合益气化瘀软坚汤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年02期
10 刘平,胡义扬,刘成,徐列明,刘成海,孙克伟,胡德昌,尹有宽,周霞秋,万谟彬,蔡雄,张志清,叶军,唐宝璋,贺佳;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以形态学联合组织学等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8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