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7:21

  本文关键词:大肠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居第3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且60岁以上年龄组尤其突出。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目前大肠癌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各种新药的出现并未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有效率未能超过一半。在中国,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统一的方法,达到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药物化疗耐受性的目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以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7例,给予中药加化疗,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重、生活质量、生存期、外周血象及化疗毒副反应的情况。 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K.S评分)提高、稳定、降低分别为16,6,5例,与对照组7,12,6例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体重增加、稳定、下降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WBC、PLT、Hb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WBC、PLT、Hb数值与治疗前相比(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的WBC、PLT、Hb数值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但治疗组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白细胞、肝肾功能亦有变化,但治疗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降低程度和肝肾毒性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稳定并增加体重,且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两组的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大肠癌 术后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35.3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9
  • 一、临床资料9-10
  • (一) 病例选择9
  • 1. 来源9
  • 2. 诊断标准9
  • 3. 分期标准9
  • 4. 纳入标准9
  • 5. 排除标准9
  • 6. 技术路线9
  • (二) 一般资料9-10
  • 1. 治疗组(化疗配合中药组)9-10
  • 2. 对照组(单纯化疗组)10
  • 二、治疗方法10-11
  • (一) 对照组(单纯化疗)10
  • (二) 治疗组10-11
  • 三、观察指标11
  • (一)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定(KPS评分)11
  • (二)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11
  • (三) 治疗前后体重的变化11
  • (四) 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11
  • (五) 治疗后毒副反应出现率11
  • (六) 生存期的观察11
  • 四、统计结果11-14
  • (一) 统计方法12
  • (二)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12
  • (三) 治疗前后中医临床主症变化比较12
  • (四)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比较12
  • (五) 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12-13
  • (六) 治疗后毒副反应出现率13
  • (七) 生存期观察13-14
  • 五 小结14-15
  • (一)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14
  • (二)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14
  • (三) 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14
  • (四) 中医临床主症变化14
  • (五) 治疗后毒副反应14-15
  • 六 分析讨论15-22
  • (一) 中医各家论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15-16
  • (二) 当代中医各家论大肠癌的治疗16
  • (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16-20
  • 1. 大肠的解剖生理16-17
  • 2. 流行病学研究17
  • 3. 癌基因的激活或过度表达及抑癌基因的失活17-18
  • 4.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18-20
  • (四) 中医药作用机理初探20
  • 1. 抗突变作用20
  • 2. 直接的细胞毒作用20
  • 3. 影响细胞周期20
  • 4.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20
  • (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存在的问题20-22
  • 七、结语22-24
  • 致谢24-25
  • 参考文献25-28
  • 附:28-31
  • (一) 病人一般情况计分标准—KPS评分28
  • (二) 大肠癌TNM分期28-29
  • (三) WHO制定的急性及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29-30
  • (四) 大肠癌中医临床证候分级标准30-31
  • 文献综述31-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茂文;;吴咸中院士与中西医结合[J];食品与健康;2002年01期

2 陈德生;刘晨;;名医沈琳教授谈大肠癌的防治[J];长寿;2011年08期

3 ;关爱生命,了解大肠癌——2011中国抗癌希望之路·大肠癌专场活动[J];家庭药师;2011年08期

4 兰平;;大肠癌治疗后,你是主角[J];家庭药师;2011年08期

5 刘变英;;内镜在大肠癌早期防治中的作用[J];健康向导;2011年03期

6 范昶;;提防躲在“后庭”的杀手[J];家庭药师;2011年08期

7 杨勇;;大肠癌98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年09期

8 范昶;徐瑞华;;挑战大肠癌,希望不是浮云[J];家庭药师;2011年08期

9 菅书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临床报告总结[J];中外医疗;2011年22期

10 刘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64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术后述评[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会议日程[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蒋益兰;韦丹;王利华;程小燕;;大肠癌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章永红;;大肠癌的临床中医药治疗体会[A];2010年江苏省抗癌协会第二届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5 黄秀江;吴良慧;姚源铭;方德娟;;狭窄型大肠癌经内镜钛夹拍片定位的临床研究[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陈婕;郭兴中;朱凡;邹媛;白法安;方国伟;;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大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沈海燕;王波;;胆结石、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关系的探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冯新格;顾正标;陆红;;中药复方内服兼灌肠治疗大肠癌的体会[A];2008全国消化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凯;;抗VEGF McAb-SPIO在大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MRI分子成像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池桂林;许岸高;张晓慧;;广东惠州大肠癌疾病负担研究[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音;大肠癌发出的信号[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2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芮静安;大肠癌易转移到肝脏[N];健康时报;2009年

3 李运红 胡颜 采写 天津市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主任 柳建中 天津市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谢广茹;吃出来的大肠癌[N];健康报;2009年

4 张旭;罗氏制药支持大肠癌防治宣教活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郭萍;大肠癌悄悄逼近国人[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中医如何看大肠癌成因 大肠癌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7 黄民杰;讲究科学膳食 远离大肠癌变[N];福建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施嘉奇;抽点血,找出大肠癌早期线索[N];文汇报;2010年

9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150医院院长 高春芳;大肠癌:容易忽视的病[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记者 陆大生;大肠癌与蛋白质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贵林;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大肠癌变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2 黎成金;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对大肠癌细胞杀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郝立强;定量检测大肠癌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4 刘成霞;丁酸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分子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杨德君;应用RNAi技术对大肠癌ECGF1基因生物功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埃赫维(KOUMAKPAYI.I.Hervé);热疗及化疗前后大肠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7 刘宇虎;人源性大肠癌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的构建及大肠癌相关抗原的SEREX筛选[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许刚;姜茶素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9 汤思哲;大肠癌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10 吴保平;人源性大肠癌自然致敏噬菌体Fab抗体库的构建与筛选[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占军;大肠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晏冬;大肠癌根治术后门静脉置管5-FU化疗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3 杨振;β-catenin、PKCβⅡ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卢天宇;大肠癌最新研究进展及中医治疗演变[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马思平;E-cadherin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张玲;大肠癌内微血管密度、LN、p53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吴斌;核因子-κB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8 李铁军;大肠癌VEGF、P15、nm23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朱杰昌;粘着斑激酶与整合素α_v、β_3亚基在大肠癌中的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10 卢佩琳;人胃癌、大肠癌中CD44v6表达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大肠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92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