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心包合募俞原配穴对大鼠心功能双向调节效应特征的观察

发布时间:2017-04-13 15:22

  本文关键词:电针心包合募俞原配穴对大鼠心功能双向调节效应特征的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研究目的 观察电针心包合募俞原配穴对心功能的影响,探索针灸双向调节效应规律。 2.研究方法 通过左室心内压插管的方法记录左室心内压及心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观察电针大陵+曲泽、曲泽+厥阴俞、厥阴俞+膻中、膻中+大陵、大陵+厥阴俞、曲泽+膻中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3.结果 各个腧穴左室心内压(LVSP)针刺前后比较,大陵+膻中、大陵+曲泽、大陵+厥阴俞、厥阴俞+膻中、厥阴俞+曲泽、曲泽+膻中六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个腧穴心率(HR)针刺前后比较,大陵+曲泽、大陵+厥阴俞、厥阴俞+曲泽、厥阴俞+膻中即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陵+膻中、曲泽+膻中、厥阴俞+膻中起针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对左室心内压(LVSP)的即刻变化率,大陵+膻中、大陵+厥阴俞呈现明显的兴奋效应,大陵+曲泽、曲泽+膻中、曲泽+厥阴俞、膻中+厥阴俞则呈现双向均衡的效应。针刺对左室心内压(LVSP)起针2min的变化率,大陵+曲泽具有明显的兴奋效应;大陵+膻中、曲泽+膻中、曲泽+厥阴俞、膻中+厥阴俞均无明显效应;大陵+厥阴俞则呈双向均衡的效应。与针刺的即刻效应相比,大陵+膻中转为无明显效应;大陵+厥阴俞转为双向均衡;大陵+曲泽从针刺时的双向均衡转为明显的兴奋;曲泽+膻中、曲泽+厥阴俞、膻中+厥阴俞则从针刺时的双向均衡转为无效应。针刺对心率(HR)的即刻变化率,大陵+厥阴俞、大陵+曲泽、膻中+厥阴俞呈现明显的兴奋效应;大陵+膻中、曲泽+膻中则无明显效应;曲泽+厥阴俞呈现明显的双向均衡效应。针刺对心率(HR)起针2min的变化率,大陵+膻中、大陵+厥阴俞、大陵+曲泽具有明显的兴奋效应;曲泽+膻中、曲泽+厥阴俞、膻中+厥阴俞则无明显效应。与针刺的即刻效应相比,大陵+膻中从针刺时的无明显效应转为明显的兴奋效应;大陵+厥阴俞、大陵+曲泽与针刺前效应一致;曲泽+膻中无明显变化(无明显效应);曲泽+厥阴俞从针刺时的双向均衡转为无效应;膻中+厥阴俞则从针刺即刻的兴奋转为无效应。 4.结论: 针刺对心功能的调节中,对左室心内压的影响,即刻效应表现为大陵+膻中、大陵+厥阴俞呈现明显的兴奋,大陵+曲泽、曲泽+膻中、曲泽+厥阴俞、膻中+厥阴俞则呈现双向均衡;针后效应表现为大陵+曲泽明显兴奋,大陵+膻中、曲泽+膻中、曲泽+厥阴俞、膻中+厥阴俞均无明显效应,大陵+厥阴俞双向均衡;对心率的影响,即刻效应表现为大陵+厥阴俞、大陵+曲泽、膻中+厥阴俞兴奋,大陵+膻中、曲泽+膻中则无效应,曲泽+厥阴俞双向均衡;针后效应为大陵+膻中、大陵+厥阴俞、大陵+曲泽兴奋,曲泽+膻中、曲泽厥阴俞、膻中厥阴俞无效应。
【关键词】:电针 合募俞原 配穴 心功能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部分 绪论11-18
  • 1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心脏疾病(心悸)的认识12-16
  • 1.1 现代医学对心脏疾病(心悸)的认识12
  • 1.2 中医学对心脏疾病(心悸)的认识12-13
  • 1.3 针灸治疗心脏疾病(心悸)的研究概况13-16
  • 2 腧穴配伍双向调节研究进展16-18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18-26
  • 1 材料与方法18-20
  • 1.1 实验材料18
  • 1.2 实验方法18
  • 1.3 术前准备18-19
  • 1.4 数据采集与分析19
  • 1.5 选穴及取穴19
  • 1.6 统计学处理19-20
  • 2 结果20-26
  • 2.1 心包不同腧穴配穴对左室心内压(LVSP)的针刺效应20
  • 2.2 心包不同腧穴左室心内压(LVSP)针刺前后变化20-21
  • 2.3 心包不同腧穴配穴对心率(HR)的针刺效应21
  • 2.4 心包不同腧穴心率(HR)针刺前后变化21-22
  • 2.5 心包不同腧穴配穴左室心内压针刺即刻变化率22
  • 2.6 心包不同腧穴配穴左室心内压起针变化率22-23
  • 2.7 心包不同腧穴配穴心率针刺即刻变化率23
  • 2.8 心包不同腧穴心率起针变化率23-26
  • 第三部分 讨论26-29
  • 1 方法学评价26
  • 1.1 实验分组的处理26
  • 1.2 对动物模型的评价26
  • 2 效应评价26-28
  • 2.1 指标的选取26
  • 2.2 实验结果分析26-28
  • 3 本课题的创新点28-29
  • 第四部分 结论29-31
  • 1 对大鼠心室内压的影响29
  • 2 对大鼠心率的影响29
  • 3 对大鼠心室内压变化率的影响29
  • 4 对大鼠心率变化率的影响29-31
  • 参考文献31-33
  • 附录33-34
  • 致谢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帼光,李新娣,楼风仙,汪杰,王恒润,吴帼如,闻恽,薛小倍;针刺治疗160例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5年01期

2 周逸平;周美启;汪克明;胡玲;吴子建;王月兰;陈业农;;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徐晓红,郑鹏,王富春;再论俞原穴及其配伍方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张力,伍松合,黄小明,王清坚;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1年04期

5 邹燕齐;黄泳;曾统军;张贵锋;李赣龙;吴俊贤;;腧穴配伍协同和拮抗效应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4期

6 徐放明,陈日新;腧穴配伍拮抗效应的实验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9年05期

7 王艳丽;心包俞募配穴协同拮抗作用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6期

8 徐放明,陈日新;腧穴拮抗效应的实验研究——电针对正常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J];天津中医;2002年03期

9 胡玲;何璐;蔡荣林;龙迪和;吴子建;;电针不同单穴与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年05期

10 徐放明,陈日新;电针对小鼠耗氧速率影响的腧穴拮抗效应观察[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电针心包合募俞原配穴对大鼠心功能双向调节效应特征的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03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5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