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针治疗心脾两虚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5-17 12:12

  本文关键词:音乐电针治疗心脾两虚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音乐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有效性及优势,为治疗心脾两虚型中风后抑郁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病房及门诊符合纳入及诊断标准的心脾两虚型中风后抑郁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音乐电针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基础治疗包括中风原发病的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康复疗法及路优泰口服治疗(300mg/次,3次/天)。三组患者均取穴位为百会、神庭;本神、风池、神门、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均取双侧。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法;电针组将双侧本神穴的针柄分别与电针正负极相连,百会与神庭的针柄分别与电针正负极相连;音乐电针组取穴及连接电针操作同电针组,患者同时通过耳机兼听音乐。三组均每天治疗两次,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6天,疗程4周。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的评分各量表评分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三组组内各量表疗前疗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三组组间疗前或疗后各个量表评分的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1.针刺组、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在治疗后HAMD、MESSS评分均下降,WHOQOL-BREF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治疗后对各组HAMD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电针组与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音乐电针组分别与针刺组电针组进行组间比较,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音乐电针疗法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较电针组及针刺组好 3.治疗后对MESS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电针组与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音乐电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音乐电针组与电针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音乐电针疗法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较针刺组及电针组效果好,电针组优于针刺组。 4.治疗后对WHOQOL-BREF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电针组与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音乐电针组分别与针刺组、电针组比较,在G1、G4、生理领域、心理领域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社会关系领域,音乐电针组与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环境领域,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音乐电针疗法主要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生理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5.治疗后,在HAMD疗效对比上,音乐电针组的疗效优于电针组及针刺组,电针组的疗效优于针刺组;在MESSS疗效对比上,音乐电针组的疗效优于电针组及针刺组,电针组的疗效优于针刺组。 结论:1.在改善抑郁症状、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提高生存质量上,音乐电针疗法优于另外两组。 2.音乐电针疗法通过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更为全面的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 音乐电针 心脾两虚 生存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英文~.略语表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综述12-25
  • 1.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12-17
  • 1.1 病名的确立12
  • 1.2 祖国医学对于郁证病因病机的认识12-13
  • 1.3 祖国医学对于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13
  • 1.4 祖国医学中风后抑郁的治疗方法13-17
  • 2. 现代医学对于中风后抑郁的认识17-22
  • 2.1 病名的确立17
  • 2.2 本病的临床特点17-18
  • 2.3 PSD的诊断标准18
  • 2.4 PSD的发病机制18-19
  • 2.5 药物治疗19-21
  • 2.6 心理治疗21
  • 2.7 电休克治疗(ECT)21-22
  • 3. 音乐疗法的概况22-23
  • 3.1 音乐治疗的起源22
  • 3.2 音乐治疗的作用和机制22-23
  • 3.3 治疗所用的音乐23
  • 4. 音乐电针的概况23-25
  • 4.1 音乐电针的发展23-24
  • 4.2 音乐电针的的现代研究24-25
  • 临床研究25-36
  • 1. 一般资料25
  • 2. 诊断标准25-28
  • 2.1 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5-26
  • 2.2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6-27
  • 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27-28
  • 3. 纳入标准28
  • 4. 排除标准28
  • 5. 剔除和脱落标准28
  • 6. 研究方法28-30
  • 6.1 临床研究设计28-29
  • 6.2 随机化方法29
  • 6.3 治疗方法29-30
  • 7. 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30
  • 8. 观察指标30-31
  • 9. 疗效评定标准31
  • 10. 统计分析31-32
  • 11. 结果32-35
  • 12.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35-36
  • 讨论36-44
  • 1. 关于音乐电针疗法36-37
  • 2. 关于音乐电针治疗PSD机理的讨论37-38
  • 3. 选穴依据38-40
  • 4. 音乐电针治疗中风后心脾两虚型抑郁的临床疗效评价40-43
  • 5. 问题与展望43-44
  • 结论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一50-53
  • 附录二53-55
  • 附录三55-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58-60
  • 个人简历60-61
  • 附录61-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红五;朱才丰;陈颖;胡军;蔡圣朝;曹奕;;开四关加人中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状态3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2 陈力宇,全洪波,王东生,谢瑞满;百忧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0期

3 陈伟河;熊秀莲;黄丽丹;林贵喜;;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9年04期

4 李永清;;解郁通络汤用于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年06期

5 徐文文;冯方俊;;逍遥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年10期

6 黄建强;;丹葛舒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5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年04期

7 李淑芬;;加味越鞠丸治疗中风后抑郁4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03期

8 孙建华;朱姗姗;裴丽霞;;健脑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年11期

9 李继安;张树峰;;中风后抑郁症的病机分析与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年05期

10 苏占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颢;不同电针对急痛模型大鼠镇痛和耐受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红艳;音乐电针对大鼠镇痛效应及电针耐受产生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李承基;音乐脉冲电针调节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凝血酶水平保护灶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李毓珊;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音乐电针治疗心脾两虚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73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