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的 1.从矢状位平衡和躯干肌功能方面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发病机理。 2.通过手术恢复矢状位平衡,通过中药和功能锻炼改善躯干肌功能,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配合中药和功能锻炼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 1.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和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患者组):(1)测量患者组与正常组的站立位X线片矢状位骨结构参数,包括骶骨水平角(SS)、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及患者组的椎体滑脱率。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患者组与正常组各参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2)测量患者组与正常组的躯干肌功能,包括红外热像检查测量的兴趣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平均温度,徒手肌力检查的躯干肌力及B-S法测量的躯干肌耐力。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患者组与正常组各测量值,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 2.对3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配合中药和功能锻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影像学评估应用滑脱角、滑脱率、椎间盘高度指数、术后滑脱复位率,并观察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估采用JOA下腰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结果 1.(1)正常组的站立位X线片矢状位骨结构参数PI、LL、SS分别为52.0±10.5°、41.5±8.8°、34.5±7.2°,患者组的站立位X线片矢状位骨结构参数PI、LL、SS分别为60.8±18.3°、57.7±13.4°、39.8±8.4°,均较正常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与SS、LL、椎体滑脱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SS与椎体滑脱率、LL有显著相关性(P0.05)。(3)正常组的红外热图的兴趣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平均温度分别为33.4±0.8℃、31.4±0.5℃、32.3±0.7℃,患者组的红外热图的兴趣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平均温度分别为35.1±0.7℃、31.1±0.6℃、33.4±0.6℃,患者组的红外热图的兴趣区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均高于正常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最低温度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正常组的躯干背伸肌力为4.95±0.22级,腹肌肌力为4.90±0.31级,患者组的躯干背伸肌力为4.13±0.78级,腹肌肌力为4.03±0.76级,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正常组的躯干背伸肌耐力为89.13±19.68秒,腹肌肌耐力为50.55±8.31秒,患者组的躯干背伸肌耐力为46.57±9.08秒,腹肌肌耐力力为35.43±6.93秒。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肌力与红外热像检查的相关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肌耐力与红外热像检查的最低温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肌耐力与红外热像检查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 2.36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平均随访16.8月,(1)滑脱角术前8.4±0.9°,术后3.5±0.7°,随访时3.6±0.6°;滑脱率术前23.2±4.9%,术后1.3±2.2%,随访1.7±2.8%;椎间盘高度指数术前19.7±3.8%,术后31.1±3.9%,随访30.0±5.2%。滑脱角、滑脱率和椎间盘高度指数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滑脱复位率94.3±0.1%,随访时92.7±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所有滑脱节段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神经并发症。(3)临床疗效按照JOA下腰痛评分术前12.2±3.3分,术后25.3±3.3分,随访时24.9±2.9分; ODI术前45.3±4.7%,术后19.9±3.5%,随访时21.6±6.6%。术前术后JOA下腰痛评分比较与术前术后ODI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但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JOA好转率为77.O±21.1%,随访时JOA好转率为74.2±18.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矢状位骨结构参数变化和躯干肌功能变化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有重要意义,两者相互影响,可能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2.通过手术恢复矢状位平衡,通过中药和功能锻炼提高躯干肌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配合中药和功能锻炼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满意。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 发病机理 矢状位平衡 躯干肌功能 红外热成像 中西医结合治疗 后路椎间融合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681.5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缩略语9-10
- 综述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中西医治疗进展10-23
- 前言23-25
- 第一部分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研究25-35
- 资料与方法25-27
- 结果27-32
- 讨论32-35
-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观察35-46
- 资料与方法35-40
- 结果40-42
- 讨论42-46
- 总结46-47
- 参考文献47-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保;;应激性溃疡20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4期
2 刁军成;王玲;罗娟珍;戴云翔;;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机理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1期
3 王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病机理探讨(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03期
4 蒋士卿;李创业;康斐;;论脾与恶性肿瘤的关系[J];中医学报;2011年06期
5 赵明;王洪京;;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及防治原则[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6 孙西庆;;从阳虚风痰阻络探讨中风病肢体痉挛的发病机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8期
7 周凤玲;;利什曼原虫/HIV合并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6期
8 王辉;;朴枳香砂煎治疗胃痛30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2期
9 ;三种人补氧已刻不容缓[J];大家健康;2010年11期
10 徐世成;周东;汪毅宏;李波;徐大雄;;急性脑卒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4例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彤;吴毅文;黄雨初;;交感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盛树力;;老年性痴呆发病机理研究及其治疗对策[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神经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药理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童培建;肖鲁伟;马镇川;吴云刚;;高凝、低纤和高脂血症在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中的作用[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4 陈白希;熊惠军;;鸡骨型白血病发病机理的放射学研究(摘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学分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兽医影像分科会、中国声学学会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兽医超声学术组第七次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萧摩;刘晓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思考——浅析烧伤发病机理及应对处置[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安连生;蒋文;;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0例临床观察[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7 马永兴;俞卓伟;竺越;王赞舜;陈韵美;;用系统复杂性探讨痴呆发病机理及防治的理论实践意义[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肖绪林;;颅脑损伤后的晚发癫痫发病机理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杨小红;张益琳;王玉强;郑杜香;宋爱莉;;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机理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朱锋;邱勇;杨晓恩;李广文;秦岭;郑振耀;;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骨组织唾液酸蛋白表达[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泰;肥胖的发病机理[N];保健时报;2003年
2 衣晓峰邋通讯员 陈英云;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被揭示[N];健康报;2007年
3 衣晓峰;庄磊;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孙振杰;颈椎病的类型和发病机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5 朱立明;四军医大青光眼发病机理研究获奖[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刘志刚;谈谈疾病的“根治”[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罗刚;多方面免疫损伤是SARS重要发病机理[N];健康报;2007年
8 记者 毛磊;糖尿病患者发病机理类似果蝇[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本报记者 衣晓峰邋靳万庆;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有新见解[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记者 刘云涛;北大探索脂蛋白脂酶缺陷发病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焕中;白细胞介素-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0年
2 崔恒敏;实验性雏鸭铜中毒的发病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3 邵世坤;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病机理和初步防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道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机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5 李兴志;颈交感干离断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友岱;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李良成;粘附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抑制粘附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8 赵军;PDC-E2和E3BP的克隆、表达、活性鉴定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发病机理的初步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9 周韧;WHO-A、B3和C型胸腺上皮性肿瘤遗传变异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潘耀谦;犬瘟热发病机理的免疫及分子病理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向盛;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与中西医结合治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李永新;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钱存忠;96例犬子宫蓄脓的诊断、临床病理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李方财;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发病机理及手术方法(附20例病例报道)[D];浙江大学;2003年
5 韩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邢丽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理与诊断治疗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7 王明成;小尾寒羊妊娠毒血症病理变化与发病机理的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8 王亚梅;自拟圣愈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孟延兵;宫环出血病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10 田明霞;暴露性干眼症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8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