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胸夹脊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23:12

  本文关键词:电针胸夹脊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 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乳癖”的范畴,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疼痛,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病,多伴有生殖系统病变,且呈年轻化、低龄化及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随着电针夹脊穴的临床及机理研究的深入,和乳腺增生病发病机理的深入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甚少,相关的治病机理的研究尚未明确。 研究目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电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旨在探索治疗乳腺增生病更加高效的治疗手段,探讨电针胸夹脊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可能存在的治病机理,说明针灸处方不同,则临床疗效有别。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乳腺专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按照评分量表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格、职业、婚况、病程、文化程度)和主要病情(包括主要症状、体征)最后经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P0.05,表明具有可比性。 (2)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3)治疗方法:治疗组:患侧T3—T6夹脊穴,双侧T9、T11、L2夹脊穴,配穴:肩井、三阴交、内关,均为双侧;对照组:太冲、期门、丰隆、屋翳、乳根、膻中为主穴,均为双侧,配穴同对照组。两组均为疏密波持续20分钟。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经期停止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记录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硬度的分布,乳房疼痛、伴随症状及乳腺B超的声像图变化。 成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身伴随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示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病程不满1年者和疗程大于3年者,两组疗效无差异(P0.05);对于病程在1年至3年之间的病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肿块部位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对于肿块部位局限者(外上、外下象限、中央区、内上、内下象限)两组疗效无差异(P0.05)。而对于肿块部位弥漫者两组疗效有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整体调理作用优于对照组。 结论: 两组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均有效,主要体现在全身症状和伴随症状方面。电针胸夹脊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优势。电针胸夹脊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治病机理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卵巢轴-乳腺内分泌轴调节有一定的关系,电针夹脊穴刺激脊神经引起脊神经前后支传导感应,脊神经前支与交感神经干相连,通过刺激脊神经影响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具有参与人体代谢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电针夹脊穴可以治疗患者心胸部疾患,对失眠具有明显效果,失眠可引起肝脏灭活雌激素的功能下降引起内分泌紊乱。由于本课题研究时间有限,样本量小,观察时间较短,有待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夹脊穴 电针 肝郁痰凝型 乳腺增生病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2-24
  • 第一节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学理论认识12-19
  • 一、乳腺增生病的命名12-13
  • 二、乳癖的病因病机13-14
  • 三、乳房与经脉脏腑相关14-15
  • 四、辨证分型与临床表现15-16
  • 五、乳癖的中医药治疗16-19
  • 第二节 现代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19-24
  • 一、病名溯源19-20
  • 二、流行病学方面20
  •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20-21
  • 四、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和病理表现21-22
  • 五、西医治疗22-23
  • 六、手术治疗23-24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4-33
  • 第一节 一般资料24-25
  • 第二节 治疗方法25-26
  • 第三节 疗效观察26-27
  • 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27-33
  • 第三章 讨论33-39
  • 第一节 电针胸夹脊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基础33-35
  • 第二节 电针胸夹脊穴治疗乳腺增生病(HMG)的机理探讨35-37
  • 第三节 治疗组选穴依据37
  • 第四节 疗效分析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格,段慧琴,穆祥,杨佐君,高立云,安健;经络系统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间的关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孙庆伟;;乳腺病的激素失调及其矫正[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妇产科学分册;1980年01期

3 张和媛;耳穴压按治疗乳腺增殖症15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4 李远芳;10655例育龄妇女乳腺疾病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广州医药;2003年06期

5 林柯汉;;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16例[J];河北中医;2008年01期

6 杨驰;;消乳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05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86年01期

7 罗雪冰;刘南梅;;中药内服配合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病28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8期

8 赵志芬;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10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3年02期

9 杨海燕,龚东方,黄梅,童彩玲;乳病从心论治初探[J];新中医;2004年07期

10 吕美珍,高树中;电针夹脊穴配针刺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东方;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慧霞;乳癖证治的古今文献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苏霞辉;蜂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姚国燕;消癖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电针胸夹脊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98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