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方法初探与证据评估研究
本文关键词: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方法初探与证据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国内已有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结合国外指南制订方法学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建立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定方法和报告要素。检索、筛查、评估国内外原发性头痛系统评价为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提供证据基础。方法:1.检索国内四大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2月,由4名研究者独立使用指南评估与研制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Evaluation, AGREE)Ⅱ工具评估指南,并使用ICC系数评估研究者之间的评价一致性。综合分析苏格兰校际间指南网络(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SIGN)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制订手册,以国外指南制作方法结合国内指南现状,确立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订方法和报告要素。2.检索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国外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Embase、 Pubmed、 SCI获取2015年10月之前发表的原发性头痛中医药系统评价,采用R-AMSTAR量表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估,双人独立评估,评估前选取5篇系统评价进行预实验,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系数评估双人评估一致性,得分70作为头痛中西医结合指南的证据。成果:1.检索到国内中西医结合指南41部,指南AGREE Ⅱ6个领域得分为:范围和目的17%(CI:6%,32%)、参与人员11%(CI:0%,24%)、制定的严谨性10%(CI:3%,22%)、表达的明晰性39%(CI:25%,64%)、应用性11%(CI:4%,24%)、编辑的独立性1%(CI:0%,15%),亚类分析中多组织协同制订的指南AGREE Ⅱ得分高于优于单一组织制订的指南,采用证据质量分级体系指南高于未采用者,指南的利益冲突、资助、更新计划报告率极低。2.初步筛查后得到原发性头痛中医药系统评价共43篇,其英文13篇,中文30篇,AMSTAR评分经变化后,得分"f60有3篇,得分60"f70有11篇,得分70"f80有17篇,得分80"f90有9篇,得分90"f100有3篇,最终纳入得分70系统评价29篇作为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推荐意见证据基础,其中国外刊载的系统评价质量优于国内刊载的系统评价,评价指标为单一指标的系统评价R-AMSTAR评分高于复合指标者,干预措施为针刺类系统评价质量优于中成药、方剂类系统评价。结论:1.国内中西医结合指南数量逐年上升,整体质量并未提升,指南质量的控制应关注多学科多组织协作制订、证据质量分级体系的采用、利益冲突与资助的有效管理和报告、更新计划的制订、规范化报告5个方面。2.原发性头痛中医药系统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患者,关注的治疗措施主要针刺、川芎茶调散、天舒胶囊、养血清脑颗粒。3.国内原发性头痛系统评价结局指标多为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而单一结局指标更有利于诊疗措施效果评估。4.国内系统评价的报道应规范化(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有利于使用者充分判断其可靠性。5.干预措施为中成药、方剂类中医药系统评价质量仍有待提升。
【关键词】:指南 AGREE Ⅱ 系统评价 R-AMSTAR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7
- 1.1 头痛概况11-16
- 1.1.1 定义11
- 1.1.2 病因病机11
- 1.1.3 临床流行病学11
- 1.1.4 西医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11-15
- 1.1.5 中医辨证分型15-16
- 1.2 指南制订概况16-24
- 1.2.1 指南制订组织16-17
- 1.2.2 指南定义与分类17-20
- 1.2.3 指南制作方法20
- 1.2.4 证据分级体系20-24
- 1.3 指南及系统评价质量评估工具24-27
- 1.3.1 AGREE Ⅱ24
- 1.3.2 R-AMSTAR24-27
- 第二章 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订方法及报告规范27-39
- 2.1 中西医结合指南质量评价27-35
- 2.1.1 材料和方法27-28
- 2.1.2 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基本信息28-29
- 2.1.3 AGREE Ⅱ评分结果29-34
- 2.1.4 中西医结合指南的现状与展望34-35
- 2.2 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订方法35-37
- 2.2.1 构建指南制订小组35
- 2.2.2 指南主题、草拟范围及临床问题的确立35-36
- 2.2.3 证据的检索36-37
- 2.2.4 证据的筛选与提取37
- 2.2.5 新的系统评价的制作37
- 2.2.6 证据质量评估37
- 2.2.7 推荐意见的形成及分级37
- 2.3 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报告要素37-39
- 第三章 基于R-AMSTAR的原发性头痛系统评价质量评估39-48
- 3.1 材料与方法39-42
- 3.1.1 纳入与排除标准39
- 3.1.2 文献检索39-42
- 3.1.3 文献筛查42
- 3.2 原发性中医药头痛系统评价的基本信息42
- 3.3 R-AMSTAR评估42-46
- 3.3.1 预实验42-43
- 3.3.2 正式实验结果43-44
- 3.3.3 分类分析44-46
- 3.4 纳入的原发性头痛中医药系统评价的现状及分析46-48
- 3.4.1 国内原发性头痛中医药系统评价报告质量低于国外,国内系统评价的报46
- 3.4.2 结局指标为复合指标者R-AMSTAR得分低于单一指标者,单一指标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做出临床决策46-47
- 3.4.3 针刺类系统评价报告质量优于中成药、方剂类系统评价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4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4-55
- 致谢55-56
- 统计学审核证明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泳,李良寿;循证医学(二)——系统评价[J];疑难病杂志;2004年06期
2 张小年;医学科研中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3 苏茜;王维利;李惠萍;;国内有关系统评价的护理文献分析[J];护理学报;2008年06期
4 屈会起,林珊,邱明才;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01年01期
5 Paul Chinnock,Nandi Siegfried,Mike Clarke,杜亮;循证医学与发展中国家相关吗?——系统评价尚需被发展中国家的医护人员有效利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6 吴泰相,刘关键,李静;影响系统评价质量的主要因素浅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刘宇,莫胜丹,李瑛;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J];海南医学;2005年02期
8 Hannes Karin;吴泰相;;科学进展:系统评价填补空白(英文)[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9 陈耀龙;王梦书;张文娟;刘婷兰;王紫薇;赵宇;赫万佳;伍媛媛;张玉婷;李幼平;;如何阅读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10 高晨光;马宝英;高照艳;李树森;向鸿梅;;医院信息系统评价分类及方法[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琴;王艳国;张琪;;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系统评价[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2 李倩;杨小波;;中医药临床研究系统评价时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分析[A];循证医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论文集[C];2012年
3 袁胜军;黄立平;;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评价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白艳;王东;张勇;王瑾;王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与系统评价[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5 熊鸿燕;;自然灾害现场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系统评价[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一平;王显丁;;肾移植术中常规安置双J管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卢一平;黄小柯;罗顺文;王锋;解志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早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静;张京春;;中药对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干预效应的系统评价[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熊俊;杜元灏;;加强国内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的思考[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欧阳净;刘松青;杨佳丹;;中药和中西药结合与化学药比较治疗糖尿病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瑜;基于“脾胃中轴”理论中药干预IGT的系统评价及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周濵;口服中药治疗舒张性心衰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王志国;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其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徐季超;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系统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本刚;益生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系统评价再评价[D];遵义医学院;2016年
2 郝宇飞;上颌即刻负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影响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刘洋;来那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4 厚玉姣;6-硫鸟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5 韦英;热学疗法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6 云芯芯;祛湿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姚沙;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方法初探与证据评估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王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补片固定与非固定的系统评价[D];苏州大学;2016年
9 杨晓晴;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毛柳英;硝苯地平的综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方法初探与证据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44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