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老年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老年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中草药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液流变学
【摘要】:正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以口腔黏膜呈珠光白色条纹为临床特征。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易反复。长期糜烂不愈的OLP有可能发生恶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癌前状态〔1〕。流行病学调查一致发现,萎缩糜烂型OLP较伴斑纹型更易发生癌变〔2〕。迄今为止,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局部制剂仍是糜烂型OLP的一线用药〔3〕,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大,有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尤其对同时伴有糖尿病、结核、骨质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中草药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液流变学
【基金】:吉林省中医中药管理局科技项目(2012-143)
【分类号】:R781.5
【正文快照】: 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以口腔黏膜呈珠光白色条纹为临床特征。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易反复。长期糜烂不愈的OLP有可能发生恶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癌前状态〔1〕。流行病学调查一致发现,萎缩糜烂型OLP较伴斑纹型更易发生癌变〔2〕。迄今为止,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糖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庆福;王永功;王买全;韩耀伦;;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治疗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12期
2 黄素碧;易强英;张杰敏;杜励;赵会;林英;;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压疮创面:随机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7期
3 周刚,刘宏伟 ,林梅 ,唐国瑶;口腔扁平苔藓(萎缩型、糜烂型)疗效评价标准(试行)[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4 周红梅;郭宜青;危常磊;;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研究进展及争议[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年03期
5 左雯鑫;李晓宇;蔡淦英;刘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荣;侯文勇;宫卫星;秦月宁;;复方消苔颗粒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2 梁建英;赖燕群;李菊兄;邱小芹;李美娇;;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护理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2012年04期
3 左雯鑫;秦念红;李晓宇;刘恺;;102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2年07期
4 张富霞;;转移因子局部注射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周红梅;刘传霞;;口腔扁平苔藓的分型治疗思路[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6 谢素娟;;醋酸强的松龙联合维甲酸治疗口腔扁平苔癣[J];临床医学;2013年01期
7 牟婧;;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56例的临床体会[J];安徽医药;2013年10期
8 康靖;;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强的松片治疗OLP的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5年04期
9 张成仁;葛娅娜;靳慧;王秀梅;张梅兮;;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RANTES及IL-1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郑曦;;沙利度胺 强的松治疗扁平苔藓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熊春蓉;卡介菌多糖核酸局部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近期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D];四川大学;2006年
2 李雨辰;新型口腔表面麻醉药的制备及体外渗透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陶慧慧;10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心理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4 杨学荣;不同敷料预防及治疗Ⅰ期压疮的效果比较[D];青岛大学;2014年
5 宋雪;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6 宋胜玉;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D];遵义医学院;2014年
7 许斌;人口腔扁平苔藓角质形成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D];复旦大学;2013年
8 甄月香;光动力疗法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感染白念珠菌的抗菌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瑞斌;崔君霞;张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局部药物治疗现况[J];北京口腔医学;2011年02期
2 史永建;沈丽佳;殷操;;RIP,Caspase-8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3 黄济宁;褥疮护理近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年02期
4 陆微;温嫔;谢晖;吴迪;;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5 黄朝斌;张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6年06期
6 周冬平,鲁礼琼,毛喜莲;胰岛素和高渗糖外敷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7 ;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2000年12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8 金芝贵,戚清权,周曾同;活血化瘀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64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年09期
9 桂明星,张业琼;贝复剂联合胰岛素局部治疗糖尿病足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2005年03期
10 蔡敏纯;;胰岛素辅助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60例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艳霞;胰岛素辅助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铁群,张桂荣,左和鸣,叶智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03期
2 张周良,刘树林;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03期
3 廖福龙;血液流变学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J];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04期
4 ;2000年全国血液流变学新进展学术会议暨血液流变学临床检测规范化研讨会纪要[J];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04期
5 ;血液流变学临床检测规范化研讨会纪要[J];中国微循环;2000年04期
6 龙勇红;吸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人民军医;2001年06期
7 许民;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8期
8 贾程之,张志辉,宁晓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液流变学改变[J];中国微循环;2001年03期
9 李勇;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J];人民军医;2002年06期
10 俞纯山;血液流变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槐卿;;血液流变学及其临床应用[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生物力学高级讲习班(讲演纲要)[C];2008年
2 廖福龙;梁日欣;;血液流变学药物的研究与发展[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3 廖福龙;;老年脑血管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中医药对策[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4 廖福龙;;血液流变学药物的研究与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王玉莲;王秀珍;杜迎雪;王风桐;许东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6 廖福龙;;什么是血液流变学(英文)[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7 线利波;李松梅;孙磊;;445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曾昭华;钟昌维;余蓉晖;熊颖华;;青少年运动员血液流变学分析[A];2000上海科技论坛BIO-X研讨会暨中德医学生物物理和上海流变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何庭宇;曾伟英;梁智恒;魏矿荣;卢兰芬;;不同年龄与疾病血液流变学特征[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常天霞;翟春启;;骨伤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廖福龙;血液流变学血管中的大世界[N];健康报;2010年
2 廖福龙;血液流变学在中药药理学中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侯淑英;胆石症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王建中;血液黏稠需警惕[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皋永利;中西医“结合点”是中医药创新突破口[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峰;心房肽:化学合成、心血管作用及其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199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胜平;消栓饮对兔下肢DVT形成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秦旺华;血液流变学模式系统中的羰基应激和去羰基应激[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旭;血液流变学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响的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徐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动脉血气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5 李滨;丹芎抑凝饮对家兔血液抗凝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6 熊伟;不同中医证候的老年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可视化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7 叶俊星;骨痛胶囊对日本大耳白兔膝骨内高压和血液流变学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8 韩晓光;痔患者血液流变学等特性与中医证候关系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陈先菊;邓老冠心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朱玉龙;12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6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536401.html